劉暢


[摘 要]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推進國際化辦學、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高質量的國際拔尖創新人才是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舉措。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典型代表,在學校全球戰略中都將國際化人才培養列為重要任務。清華大學推動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構建清華設計、全球培養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耶魯大學貫徹精英化培養路線,打造符合耶魯特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對比分析兩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措施的相似及不同之處,對我國高校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清華大學;耶魯大學;全球戰略;國際化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3-0144-05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1]。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和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2]。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員跨國交流減少。同時,國際形勢愈加復雜,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分析、借鑒經驗成熟大學的做法,對做好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典型代表,在學校全球戰略中都將國際化人才培養列為重要任務,創新優化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全球戰略的整體情況
2016年,清華大學發布了《清華大學全球戰略》(以下簡稱2016全球戰略),提出秉承“高端定位、中國視角、清華特色”的原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培養新一代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卓越創新人才,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和一流大學建設[3]。2021年,清華大學啟動新一輪學校全球戰略規劃制定工作,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布了《清華大學2030全球戰略》(以下簡稱2030全球戰略),提出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學生群體、建設全球卓越的教師隊伍、提高學校國際化承載力三大支柱戰略,有效服務國家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4]。
2005年,耶魯大學正式發布 《耶魯國際化: 2005—2008戰略框架》(以下簡稱2005—2008戰略框架),指出全球化環境下耶魯大學的戰略目標是為學生在日益相互依賴的世界中發揮領導力和服務作用做好準備;吸納全球最有才能的學生和學者;將耶魯大學建設成為全球性大學[5]。在此基礎上,耶魯大學在2009年發布了《耶魯國際化:2009—2012戰略框架》(以下簡稱2009—2012戰略框架),延續前一版戰略框架的三個戰略目標[6],細化、擴展了戰略目標下的具體行動方案。2019年,耶魯大學推出了《耶魯大學全球戰略,2019—2022》(以下簡稱耶魯大學全球戰略),戰略目標為建設最擅長培養全球公民素養和領導力的大學;培養從事全球重大問題研究的學術引領者;建設擁有最有效全球合作網絡的大學[7]。
二、清華大學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戰略及措施
清華大學將“全球勝任力”定義為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具體指在認知、人際與個人三個層面的六大核心素養。三個層面可概括為人和世界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以及人和自己的關系,六大核心素養為世界文化與全球議題、語言、開放與尊重、溝通與協作、自覺與自信、道德與責任[8]。2016全球戰略規定了全球勝任力為戰略方向之一,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之一。2030全球戰略將“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學生群體”列為三大支柱戰略之一,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對比兩版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方案(見表1)可以發現,2030全球戰略的戰略方向更明確、行動方案更系統,秉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原則,以提高人員隊伍、課程項目、資源平臺的國際化為抓手,打造校內外、國內外一體化統籌的國際化培養模式。
三、耶魯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及行動方案
耶魯大學在2005—2008戰略框架中將“為學生在日益相互依賴的世界中發揮領導力和服務作用做好準備”設為首要目標,并指出為學生提供更多國際機會是耶魯教育的決定性組成部分[5]。2009—2012戰略框架增加了國別、區域、全球三個維度的研究計劃,提出要打造高質量的海外學習實踐項目,引進高層次的國際化人才來增強師資力量。耶魯大學全球戰略提出,全球參與是耶魯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使命[7]。在全球化時代,耶魯大學不僅要為美國培養領袖,還要為世界培養各領域的領袖人才以及有影響力的公民。
對比耶魯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見表2)可以發現,耶魯大學全球戰略中的培養目標宏大,發揮了耶魯大學在國別、區域、全球的學術研究力量,并結合政策咨詢的傳統,為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培養提供全面支持。
四、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及行動方案對比
兩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上都有著多年探索經驗,整體來說,兩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上存在以下幾點相似之處:
一是對國際化人才的定義有相通之處。兩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反映出了兩校對國際化人才的定義,即培養適應復雜交融的國際環境和多元文化環境的綜合型人才、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審時度勢和把握機遇的高層次人才。
二是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兩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皆以“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為原則來規劃具體行動方案。通過不斷優化學校的高質量國際課程項目,提高學校的國際化辦學能力。同時,不斷完善人才引進、福利保證政策,增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國際生源質量。
三是國際化人才培養及保障機制有相近之處。兩校均通過增強國際化師資力量、建設國際教育資源集成平臺、打造國際化校園環境,協同構建融合、貫通的人才培養及保障機制。清華大學的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堅持“中外學生全覆蓋、學??臻g全融合、培養環節全貫通”,從核心的課程學習出發,到學術研究、實習實踐、文化交流,利用國際合作網絡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打造“清華設計、全球培養”的育人模式。耶魯大學積極聯動校內外資源,形成了從行政管理部門到各院系“自上而下”齊抓共管,從校內網絡到合作網絡“橫向聯合”共同參與的一套完整的、多層級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推進及保障機制。
四是成立專門機構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清華大學在2016年成立了國際學生學者中心,促進中外學生、學者交流。2018年,清華成立了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向學生提供課程、工作坊、咨詢服務、情境訓練和在線學習五類全球勝任力發展支持。20世紀60年代,耶魯大學成立了國際和地區研究委員會,20世紀80年代更名為耶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中心,2006年更名為惠特尼和貝蒂·麥克米倫國際和區域研究中心。惠特尼和貝蒂·麥克米倫國際和區域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發展,中心已成為統籌學校關于國際化教育研究、外語教學、文化活動、海外實踐的機構。2010年,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成立,開設了國際研究本科專業和國際關系研究生項目。2022年,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轉型升級為杰克遜全球事務學院。
五是強調跨文化知識學習與能力建設。清華大學的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提出全球勝任力與跨文化能力密不可分[8]。全球勝任力與跨文化能力的基礎性要求包括掌握外語技能,知曉外國歷史文化和全球議題知識,擁有開放、尊重和共享的全球意識。清華大學開設了超600門英文課以及一系列通識和專業課程,并且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開發了線上課程資源,為中外學生提供涵蓋外語、歷史、文化、科技、醫學等方面的國際化課程學習平臺。耶魯大學認為,作為世界公民,學生必須先了解世界[9],為此開設了多門關于外語、藝術、歷史、經濟、社會學等方面的課程供學生選擇。
兩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上存在相似之處,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一是培養模式不同。清華大學強調全民化培養,耶魯大學聚焦精英化培養。清華大學的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全球勝任力不再是精英教育模式,而是全民教育模式和終身學習模式。耶魯大學素有“領袖的搖籃”之稱,其國際化人才培養貫徹了耶魯大學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精英、為全世界培養領袖人才的傳統。
二是資源模式差別。清華大學依靠合作網絡擴充國際化人才培養資源,而耶魯大學依托“合作網絡+校友網絡”模式進行資源擴充。截至目前,清華大學與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合作,開設了51項聯合培養雙授聯授學位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海外教育機會。依賴國際校友組織和個人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耶魯大學的國際學術聲譽,是耶魯大學提高學校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10]。耶魯大學設立了校友會,通過定期組織多樣的活動來推廣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鼓勵校友為校提供資金支持及教育資源。
三是經濟資助政策差異。與清華大學較為嚴謹的經濟資助政策相比,耶魯大學經濟資助政策相對靈活。以兩校國際生獎學金政策為例:清華大學為本科國際生開放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北京市政府獎學金,并為國際研究生開放了中國政府獎學金、特定項目全額獎學金等獎學金項目,獎學金申請有專業上的要求。耶魯大學的國際生獎學金政策更為靈活,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評定,與課業表現無直接聯系,但需要對申請者母國經濟與美國經濟之間的差異進行評析而定。
五、對我國大學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的啟示
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上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和獨到之處,對我國大學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應順應歷史發展且立足全球視野
順應歷史發展,包括延續自身發展的歷史特色和適應當下社會歷史大環境;立足全球視野,包括構建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新格局,服務國家戰略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大局。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國際化人才培養有利于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儲備人力資源,是大學服務國家人才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學應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將其融入日常教學體系,在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時,既要適應學校自身歷史發展需求,傳承歷史發展特色,又要立足全球視野,根據國際形勢新變化、國際發展新要求不斷進行完善。
(二)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應注重制定長期目標和階段目標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大學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時,既要“站得高、看得遠”,制定具有引領性的長期目標,為學校、院系、教師、學生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指引,又要制定服務于長期目標的、務實的、靈活的階段目標,從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長期目標和階段目標要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并且要及時做好階段總結和評估。
(三)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應實現全覆蓋全貫通
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應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原則,實現人員、內容、空間的全覆蓋和培養環節的全貫通。師生隊伍是國際化培養戰略的主體,要把師生群體的發展作為戰略規劃制定與實施的動力源泉。大學不僅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能力的學生,而且要組建高水平、國際化的教師隊伍。國際課程項目是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的依據,要把培養內容的優化作為戰略規劃制定與實施的核心任務。大學應借助合作機構、校友組織等優質資源,打造高質量和多樣化的課程、研究、實踐項目。建構學習空間是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的路徑,要把學習空間的擴展作為戰略規劃制定與實施的重要手段。大學應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國內外學術資源等,打造境內外、課內外、線上線下全覆蓋的學習空間。推動國際化人才培養融入育人全過程是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的支柱,培養環節的全貫通是發揮支柱作用的關鍵。凝聚全校共識、推進校內各類系統的互聯互通,探索建立“自上而下貫通、橫向聯合共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達成培養環節的全貫通。
(四)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應重視跨文化交流與學習能力培養
全球化發展對跨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跨文化交流又進一步助推了全球化發展。大學在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與學習能力。一方面,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中納入跨文化知識課程和外國區域與國別研究。外語是開展跨文化交流的基礎,大學應開設多樣的外語課程、外語工作坊等,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外語學習資源;了解各國文化是開展跨文化交流的核心,大學應開設非本土文化教育課程,介紹不同國家的政治和文化差異,提高師生跨文化沖突的識別與應對能力;外國區域與國別研究是開展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環,大學應全面推進國別、區域和全球三個層次的研究,拓展跨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中加強跨文化交流平臺的建設。大學不僅要積極通過中外融合課程項目來搭建跨文化交流平臺,而且要通過舉辦各類活動來推動學校中外人員的相互交流和趨同發展,構建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校園環境。
在當下全球化的大時代中,世界一流大學紛紛整合資源,加強學校國際化建設,吸引和培養高質量的國際拔尖創新型人才。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典型代表,在學校全球戰略中著重強調國際化人才培養,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兩所大學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上的措施及實踐經驗,對我國高校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具有啟示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J].在線學習,2023(6):10.
[2] 教育部等八部門全面部署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EB/OL].(2020-06-18)[2023-07-01].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
20156.htm.
[3] 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薈中西鴻儒 集四方俊秀 清華大學實施全球戰略[J].國際人才交流,2018(5):51-53.
[4] 清華大學.制定實施全球戰略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國際合作交流工作五年總結[EB/OL].(2022-09-25)[2023-07-12].https://ww?
w.tsinghua.edu.cn/info/2905/98316.htm.
[5]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ale: 2005—2008[EB/OL].[2023-07-10].https://world.yale.edu/sites/default/files/cta_file_upload/framework_2005-2008.pdf.
[6] International Framework:Yale's Agenda for 2009 through 2012 [EB/OL].(2009-10-30)[2023-07-12].https://world.yale.edu/sites/default/files/cta_file_
upload/framework_2009-2012.pdf.
[7] Yale University Global Strategy, 2019—2022[EB/OL].[2023-07-12].https://world.yale.edu/sites/default/files/files/Yale_Global_Strategy_2019-2022.pdf.
[8] 全球勝任力為走向世界作準備[EB/OL].[2023-07-02].https://cdn.applysquare.net/a2/Tsinghua/Global_Competence_Brochure.pdf.
[9] 周雁,奚麗萍.耶魯大學的戰略目標及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09(21):75-79.
[10] 索成秀,蒿楠.耶魯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戰略、保障[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3):56-62.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