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顯彬 戰衛俠 文妍 井陸陽 官源林
[摘 要]針對目前高校課程思政在內容設計與體系構建中存在的表面化、“硬融入”“兩張皮”現象,結合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強化高校測控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認知、堅守課程思政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以光電測試技術課程為例,設計了“四環六邊多元立體”課程思政體系,并通過具體案例介紹了該課程思政體系的執行過程、執行效果、課后反思,構建了“設計—執行—反思—評價—改進—再設計”的閉環實施路徑。該課程思政體系為高校儀器類專業課程思政內容設計與體系構建提供了借鑒,對將測控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推向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思政;體系構建;光電測試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3-0088-0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1年12月,教育部決定組建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指導委員會。課程思政逐步成為當前高校教師隊伍中的熱門話題和高校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但高校如何設計課程思政內容、如何構建課程思政教育體系、課程思政如何在改進中加強等一系列問題仍需進一步深入思考。
一、 格物窮理,強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認知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光、機、電、控、算、信息等多學科交叉滲透、高度耦合的高新技術密集型學科[1],擔負著培養國家在智能制造、先進傳感與測控、精密測量儀器與系統等領域實現提速換擋、彎道超車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畢業生就業領域往往是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領域,對學生的家國情懷、理想信念、品德修養等價值觀引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思政價值尤為凸顯。
(一)從國家層面上看,課程思政彰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屬性
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階級屬性。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我國教育最鮮亮的底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根本的政治屬性。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校人才培養只有著眼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需要培養更多具有國家情懷、崇高理想、過硬本領、能擔大任的時代新人,立足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使命[2],才能為國家提供人才支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二)從本科教學改革層面看,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教師履行育人職責的必然要求
教師在課程思政中扮演“主力軍”的角色,要在課程建設的“主戰場”履行好育人責任。高校專業課教師首先要樹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理念,堅持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互融互通,自覺打破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隔閡。其次,要落實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舉措,提高課程思政技能,在做好專業知識講授的同時,深挖課程各個知識點背后隱性的、隱藏在課程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最后,要主動構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格局,使隱形教育與顯性教育自然融合、有機融合,讓課程更有廣度、深度和溫度,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而行,形成立體協同效應。
(三)從學生成長成才層面看,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本質在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價值引領,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3]。一方面,依靠思政課程教育的主渠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貫徹“把課程思政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理念,引導學生不斷強化專業技能、培育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增強報效祖國的本領。從這個意義上講,課程思政的內涵是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同時,實現價值引領、專業教育和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
二、 夯基壘石,堅守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思政的情感認同與價值認同
(一)課程思政內容的設計必須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范也。”[4]教師所持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熏陶著學生。只有讓教師先受教育,并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鍛造成為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師,才能在人才培養上提高能力和水平。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天眼之父”南仁東、半導體之母謝希德等都是廣大教師的楷模,也是課程思政的生動案例。
(二)課程思政內容的設計必須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的原則
一方面,課程思政元素的加工重組與內容優化整合要堅持民族性。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沉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課程思政提供了豐厚的教育資源和道德養料。如光直線傳播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5],物質的波動性對之“陽”,粒子性對之“陰”,物質中最基礎的波粒二象性就和我國傳統文化《易經》中的陰陽之道建立起了對應關系,這些內容的關聯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世界眼光,清醒地認識到在先進儀器與智能測控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有認清現實,才能迎頭趕上。如講到典型光學系統的內容,可舉例我國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光子探測器、紫外探測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案例,這些案例都是在認清差距、持續攻關后彎道超車的經典案例。
(三)課程思政內容的設計必須堅持有機融合原則、避免“兩張皮”“硬融入”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內容設計應遵循“真、專、融”三字要訣。“真”指思政元素必須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違背科學定理與科學共識,不背離科學邏輯?!皩!敝杆颊氐募庸ぴO計、優化重組必須結合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的特點,挖掘隱于專業課程中的內在思想和關聯性。最關鍵的“融”是指把專業和思政兩根平行線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不能脫離專業課程內容,為思政而思政,而應把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突出協同育人目標導向,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三、 優化供給,構建“四環六邊多元立體”課程思政體系
(一)光電測試技術課程思政內容設計與體系構建
青島理工大學光電測試技術課程教學做到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自然融入,內容設計堅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統一,以“五愛”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立足課程教學大綱、構建“四環六邊多元立體”課程思政體系為著力點,以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有機融合[6],構建協同育人格局為落腳點,使課程思政“堂堂覆蓋、章章包含、類型豐富、相互支撐”(見圖1)。
(二)光電測試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案例
1.案例名稱
第1章《緒論》,課程思政案例“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
2.案例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案例,學生自覺將“小我”融入“大我”,明底線、守紅線,愛崗敬業、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案例內容
美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我國洲際導彈東風41,沃維漢、郭萬鈞間諜案。
4.案例教學實施過程
第1章《緒論》最重要的知識點是光電測試系統的組成。講授過程中,教師將學科典型工程案例、專業背景的大國重器、反面人物案例自然引入課堂,將專業知識的顯性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隱性教育自然有機融合,協同發力。執行過程如圖2所示。
5.案例教學效果
第一,學生的家國情懷凸顯,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科技自信心得到進一步激發,課間互動討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第二,學生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學生紛紛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勢不可擋,但也明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第三,學生對課程思政滿懷期待,促使專業課教師自覺樹立課程思政意識,優化課程思政內容。第四,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隨著課程互動效果的提高而大幅增強。
四、 總結反思、持續改進,構建課程思政閉環實施路徑
(一)抓住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是開展好課程思政的前提
課程思政的關鍵點在于“度”的把握。一是教師隊伍承擔課程思政“主力軍”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很多教師沒有統籌好育才能力與育德能力的關系,沒有樹立全課程育人理念,限制了課程思政的深度。二是課堂教學“主戰場”的作用沒有被充分發揮,專業課課堂沒有正確理順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限制了課程思政的寬度。三是沒有充分認識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課程建設沒有處理好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之間的關系,限制了課程的深度、厚度。四是課程思政應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但“結合什么、怎么結合”沒有正確回答,限制了課程思政的溫度。
(二)持續改進,構建閉環實施路徑是開展好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課程思政建設的執行過程、執行內容、執行質量、執行方式都應該堅持持續改進理念。做好課程思政效果評價是貫徹持續改進理念的主要措施。課程思政效果評價包括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對課程思政內容的吸收內化。要通過多維評價體系,如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問卷調查、訪談、課堂作業、期末考試等,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估[7],然后有針對性、有側重地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改進、重組課程思政內容,并在教學實踐中修正執行,形成“設計—執行—反思—評價—改進—再設計”循環有序的閉環路徑。
五、結語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強化認知,立足專業特點,優化思政元素挖掘與內容重組,堅持可持續改進理念,構建閉環實施路徑?!八沫h六邊多元立體”課程思政體系可以為高校測控類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提供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 桑宏強,張建業,隋修武,等.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開放實驗室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9):249-250.
[2] 焦揚. 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EB/OL].(2019-11-11)[2023-07-10].https://news.gmw.cn/2019-11/11/content_33308015.htm.
[3] 石書臣. 正確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8(11):57-61.
[4] 許航.讓教育者先受教育[EB/OL].(2018-05-04)[2023-07-10].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8/05/04/031448658.shtml.
[5] 周易之陰陽說與波動二象性[EB/OL].(2019-04-12)[2023-07-10]. https://www.douban.com/note/714074795/?_i=9835136ZWLhmMx,0259630ZW?
LhmMx.
[6] 高飛,華燈鑫,王萌,等.“光電測試技術”課程的思政課堂設計與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61-63.
[7] 屠莉婭,董若云. 我國課程政策傳播:歷史回望與現實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16):43-50.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