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以“三全育人”為指導理念和方法論,明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主體要素、基本方法和多維視角,可以獲得顯著的育人成效。然而,在“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面臨諸多困境:全員育人的協同效能有待激發;全過程育人的過程鏈條有待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整體布局有待優化。基于此,文章將“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路徑探索作為重要課題,提出實踐路徑,即打造全員化協同培育機制、構建全過程精準培育體系、實施全方位創新培育手段,以兼具現代化、先進性、人性化的培育模式促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有效提升,助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關鍵詞] “三全育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理論;困境;路徑
當前,面對各類思潮、文化、觀念交互沖突的網絡新媒體環境,正處于“三觀”初步確立階段的大學生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1]。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當務之急。高校以“三全育人”為視角,推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對新媒體的認識、應用及管理能力,實現大學生在新媒體賦能下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成才。
一、“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理論初探
(一)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主體要素
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中心主體是作為社會新思潮、新技術前沿群體的大學生,其具有年輕化、個體化和個性化的特性。要提升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高校必須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思想訴求及內在要求,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實施兼具適用性和有效性的施教手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服務意識,彰顯人文情懷,在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中占據主動權[2]。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來說,高校屬于校內教育主體,家庭與社會屬于校外教育主體,而各方主體形成育人合力,是提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必要路徑。
(二)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基本方法
一是協同化。高校應統籌協調各方主體協同并進,針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構建步調一致、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協同育人機制,為提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提供基礎保障[3]。二是精準化。高校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分層教育,促進施教措施的精準實施,明確大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差異化施教和個性化引導大學生培育新媒體素養,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提質增效注入動力[4]。三是創新化。高校應依據新時代大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需求,以創造性的視角引入先進的育人理念和施教手段,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筑牢根基。
(三)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多維視角
高校以全員育人為視角,發揮各方主體的資源優勢、平臺優勢、信息優勢,以協同聯動的方式形成育人合力,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新媒體認知、應用及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5];高校以全過程育人為視角,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貫穿學生求學的全過程,完善過程性育人鏈條,強化育人的貫穿性與持續性,可以做到因勢而變、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必要抓手[6];高校以全方位育人為視角,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融入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以“線上+線下”“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等形式增強新媒體素養培育的融入性和滲透性,能夠持續助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現實困境
(一)全員育人的協同效能有待激發
高校依托全員育人實施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面臨主體參與度不足的問題。部分校內院系、部室、專業學科教師等主體未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融入日常工作,部分校外行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會責任意識,未能充分重視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培育[7]。
同時,高校以全員育人促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組織機制,導致部分校內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主體難以達成協同意愿,育人合力未能有效形成[8]。此外,“校企聯合”“產教融合”等機制尚未全面落實,這制約了校外資源優勢的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導致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難以高效開展。
(二)全過程育人的過程鏈條有待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方面未能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訴求和內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未依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實施兼具針對性和精準化的育人手段,導致施教效果不及預期[9]。同時,從全過程育人的培育鏈條方面分析,部分高校在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方面缺乏貫穿性與持續性,未將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貫穿于大學生入學、學習、職業規劃甚至離校后的全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實效性的有效提升。
(三)全方位育人的整體布局有待優化
從全方位育人的視野分析,部分高校在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方面缺乏創新性手段,不能有效依托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和技術,以創造性的方式提升大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導致部分大學生依托新媒體開展學習與生活的能動性較差[10]。同時,部分高校以全方位育人推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培養缺乏陣地建設,沒有將具體的育人工作拓展至課程建設、實訓基地、網絡空間等陣地,未能依據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生活軌跡以多維視角將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融入其學習與生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發大學生增強自身新媒體素養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實踐路徑
(一)凝聚主體力量,打造全員化協同培育機制
首先,高校需要依托新媒體構建線上協同育人平臺,以“校企聯合”“家校合作”“課程思政”等機制為導向,針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統籌校內教學、管理、服務等以及校外社會企業、家庭等各方主體,發揮新媒體協同育人平臺的載體優勢、技術功能及信息渠道作用,從而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對家庭教育主體,高校需要全面激發學生家長參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明確新媒體素養培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及成長成才的現實價值和重要意義。對社會教育主體,高校需要號召各領域的企業等為大學生營造清朗、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打造一支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新媒體素養培育施教隊伍[11]。其次,高校需要牽頭構建協同育人工作體系,適應新媒體與高等教育的融合趨勢,科學設計全員聯合培育職責機制、課程機制和評價機制,為各方主體在資源共享和緊密互動的前提下落實目標一致和步調同頻的育人措施夯實基礎,促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提質增
效[12]。最后,高校需要發揮科研資源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業務培訓機制,全面提升各方主體的新媒體素養培育能力,要求專業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科研水平,明確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重要任務和育人使命,履行“傳道受業解惑”職責;要求輔導員強化自身差異化施教能力,以分層式教育和個性化指導促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有效提升;為各方主體提供教育方面的資源支持和育人方法指導,使各方主體相互配合和深度協作,以多維度的模式推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工作的高效實施。
(二)探索核心規律,構建全過程精準培育體系
首先,高校需要遵循思政教育工作規律,引導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實施價值引領和技能培養相融合的模式,加強大學生對新媒體知識的學習和新媒體技能的鍛煉,強化大學生新媒體行為與心理的正向引導,使大學生養成新媒體自律習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開展新媒體信息交互活動,指導大學生依托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13]。其次,高校需要依托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完善新媒體素養培育的過程鏈條,將新媒體素養培育融入學生求學的全過程,針對不同專業背景及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實施兼具適用性和精準化的培育手段,以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素材為內容,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效強化新媒體素養培育的適用性和高效性,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育人的實效性[14]。最后,高校需要結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規律對大學生進行差異化施教和個性化指導,以雙管齊下的方式凸顯全過程協同培育的普遍性與差異性,依托新媒體的平臺優勢和渠道功能,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思想引導、心理疏導、技術指導等方式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新媒體知識水平和新媒體技術能力。
(三)聚焦陣地建設,實施全方位創新培育手段
首先,完善課程陣地建設。高校需要在網絡思政教育中設置新媒體素養培育課程,以全方位融入的方式創造性地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依托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新媒體素養培育與各專業學科教學全面融合,并指導教師有效實施互動式、探究式、情景式等先進教學方式,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提升夯實基礎。其次,加速實訓陣地建設。高校應充分發揮實踐育人效能,不斷拓展新媒體素養培育實踐渠道,舉辦各種形式的校內新媒體技術技能競賽活動,聯合優質企業以頂崗實習、企業訓練等方式提升實踐活動的靈活性與吸引力,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踐場景中不斷提升對新媒體的認識、應用及管理能力,為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15]。最后,推進網絡陣地建設。高校需要依托新媒體平臺全面建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網絡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以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內容為素材制作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短視頻、慕課等,以抖音、小紅書等為載體平臺開展直播教學和在線指導,激發大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熱情,充分發揮隱性教育模式的效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提升對新媒體發展和應用的認知水平,養成良好的新媒體使用習慣。
四、結語
“三全育人”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具有高度的內在關聯性和契合性。以“三全育人”為視角推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提升,是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高校、教師等各方主體強化協同配合,從“三全育人”的視角探究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現實困境,以研究維度探索有效的解決路徑,可以增強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培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為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鐘麗華.“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構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4):118.
[2]朱海岳.高職院校“三全育人”數字化轉型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31):80-87.
[3]陳淑媛.高校黨建工作中“三全育人”理念的滲透[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S2):101-103.
[4]何鋼.信息碎片化與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S2):173-175.
[5]莫憂,王婷.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導"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23(19):44-47.
[6]魏鳳倫.“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17):239.
[7]王方.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7):77-79.
[8]蔣麗琳,曠永青.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動力機制探析[J].社會科學家,2023(07):134-139.
[9]袁勤勤.高校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研究述評[J].西部素質教育,2023(12):85-88.
[10]張玉璞.“00后”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提升研究:基于課程思政背景[J].新媒體研究,2022(20):107-112.
[11]李戰子.新媒體素養:內涵和演變:兼論對功能語言學話語分析的新挑戰[J].當代外語研究,2021(04):13-21.
[12]劉影.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對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1):12-13.
[13]高輝輝.高職學生新媒體素養的生成邏輯與提升路徑[J].現代交際,2020(24):180-182.
[14]張海峰.大學生新媒體交往樣態與素養培育[J].青年記者,2020(23):6-7.
[15]李玉潔.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現狀及培育路徑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0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