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露,曹 波
(1.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0)
肛門瘙癢癥是肛腸科常見疾病,屬神經機能障礙性疾病,局限于肛周,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多見于20 ~40 歲青壯年[1]。該病的主要特點是肛門頑固性的瘙癢及無原發性皮損,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可繼發出現局部的滲出、結痂及皮膚苔蘚樣變等,使得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現代醫學將肛門瘙癢癥分為原發性肛門瘙癢癥和繼發性肛門瘙癢癥,《外科證治全書》記載:“遍體瘙癢,并無疹疥,搔之不止”,則與原發性肛門瘙癢癥描述非常相近。肛門瘙癢癥在《諸病源候論》中稱為“風癢”,在《五十二病方》中稱為“癢”,其致病因素多種多樣。曹波教授從事中醫肛腸專業的臨床及教研工作40 余年,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善于運用中醫特色療法治療肛腸專科疾病,對于肛門瘙癢癥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經驗略作總結。
祖國醫學將肛門瘙癢癥歸為“癢”“谷道癢”“肛門癢”的范疇。肛門瘙癢癥的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內因。外因不外乎外感風、濕、熱、毒等邪氣。外感風邪,或風熱相聚,或風濕挾熱,留滯于肌膚腠理之間,發而為癢。內因則有飲食不潔,嗜食肥甘厚味、辛辣致脾胃失調,濕熱內生而下注;肝腎不足或久病氣血虧虛而血虛生風,肌膚失于濡養。故而有“諸癢屬虛、屬風,熱微則癢”“血虛則生風,風聚則發癢”的說法。不同病因所致肛門瘙癢有著不同的特點:風熱所致瘙癢,灼熱如火烤;風濕挾熱所致瘙癢,肛門潮濕,活動摩擦后瘙癢更甚;血虛生風所致瘙癢則皮膚干燥。肛門瘙癢癥病機虛實夾雜,病勢纏綿。但不論外因和內因,本質上都有著一個共同點,即“風邪”是致病關鍵,治療以祛風止癢為主。而現代的國內中醫學者結合肛門瘙癢癥的病因病機和自身的臨床經驗,對該病也有著不同的見解。李國棟教授[2]認為,肛門瘙癢癥多由內而發,患者因感受濕熱、風熱或因自身血虛風燥而致病,故多標本兼治,內外同治,內服則運用“清熱利濕、養血涼血、潤燥祛風止癢”之品,同時外用中藥熏洗,嚴重者給予局部封閉治療。張尚華教授[3]認為本病在辨證上不外于“風、濕、燥、火、虛”,但濕邪侵襲是主要病機,辨證則以“濕、熱”為綱,治療以內外兼治,并佐以散風和祛瘀;田振國教授[4]認為本病多由風邪濕毒留滯于皮膚腠理之中,結而不散所致,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以“利濕解毒、祛風止癢”,保守治療無效者再考慮手術治療;結合肛門瘙癢癥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魏志軍教授[5]則認為該病多由伏邪所致,主要歸因于“冬傷于寒,春病必溫”,基于“伏邪學說”,故以“溫補托清”為治療總綱來治療肛門瘙癢。
肛門瘙癢癥指無原發皮損而僅有瘙癢癥狀的一種局限性神經機能障礙性疾病[6],主要臨床癥狀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的肛門瘙癢,肛門皮膚可無明顯異常,但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滲出、搔抓后結痂、皮膚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等,更甚者可蔓延至會陰。該病的瘙癢癥狀主要是因為以真皮淺層以及表皮內的游離神經末梢構成了癢覺感受器,受化學、物理等因素刺激后導致局部組胺、蛋白分解酶及激肽等化學介質的釋放,并作用于神經末梢而引起瘙癢[7]。現代醫學將肛門瘙癢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肛門瘙癢癥,指無特定病理因素的肛門瘙癢,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而徐利等[8]的研究表明,還可能與直腸黏膜感覺功能異常有關。而繼發性肛門瘙癢癥則是由某些原發病所引起,如局部皮膚病,肛腸疾病如內痔、肛瘺、肛竇炎等導致局部分泌物增多刺激肛門,糖尿病、黃疸等全身疾病,藥物刺激,心理因素,寄生蟲等均可引起肛門瘙癢。針對繼發性肛門瘙癢癥,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對于肛門瘙癢癥的治療,有著局部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局部封閉治療及手術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
曹波教授認為,肛門瘙癢癥的多發,與當地的氣候、生活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常外感濕邪、熱邪,而當地人民喜食辛辣刺激之品,喜飲酒,飲食不潔,脾失健運胃失納降,濕熱內生,濕性重濁,濕熱下移郁阻于肛門引起肛門瘙癢,局部皮膚潮濕等。而肛門瘙癢癥的病因,離不開風邪,外感風邪而化熱,侵襲于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熱下移至大腸也引起肛門瘙癢。
所以,肛門瘙癢癥的辨證過程中,應著重于風、濕、熱,在此基礎上再辨何者更甚,有無兼夾其他病因。臨床上患者訴肛門潮濕不適,活動、摩擦后瘙癢更甚,檢查見肛門潮濕、滲液,甚至可見局部水泡,此類患者多為濕甚所致;患者訴肛周瘙癢持續不止,夜間瘙癢加重,伴潮熱,難以入睡,查看患者肛周無明顯潮濕,甚至肌膚干燥無光澤,此類患者多為陰血耗傷生風而致瘙癢;若患者訴肛門灼熱潮濕,伴身熱,渴喜冷飲,查看患者舌紅,苔黃膩,檢查患者肛周皮溫升高,肛內尤甚,此類患者則濕熱并重;若患者僅感肛門瘙癢難忍而無潮濕,灼熱墜脹,伴便秘溲赤,此類多為風熱郁結于肛門所致;患者肛門瘙癢日久,肛門皮膚粗糙、色暗,甚至見苔蘚樣變,多由于久病局部氣血瘀滯所致;而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肛門瘙癢,則是由寄生蟲所引起,患者夜間肛周皮膚奇癢難忍,多見于感染蟯蟲、蛔蟲等寄生蟲。
對于肛門瘙癢癥治療,有著內服、外用、局部封閉、手術治療等治療方法,而曹波教授認為,該病應以局部治療為主,若局部治療效果欠佳,再考慮手術治療等方法,這樣也能便于患者接受,減輕患者負擔。
曹波教授結合患者自身及當地地理氣候、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等原因,多方面考慮,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治則,兼以“理氣活血化瘀”,自擬“祛風利濕止癢湯”,坐浴后局部涂抹“膚痔清軟膏”來治療肛門瘙癢癥。祛風利濕止癢湯用藥及藥物劑量:苦參18 g,黃柏15 g,黃芩15 g,地膚子20 g,蛇床子20 g,炒花椒30 g,蒲公英30 g,金銀花20 g,枳殼16 g,當歸12 g,防風12 g,百部12 g,乳香20 g,沒藥20 g,川楝子12 g,石榴皮18 g。用法:涼水浸泡中藥半小時后,將中藥煎成水劑,待溫度合適后將肛門浸泡于藥液中,持續10 ~15 分鐘,坐浴結束后擦凈藥液,局部涂抹膚痔清軟膏,以揉干藥膏為度,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坐浴及涂抹藥膏均早晚各一次。
祛風利濕止癢湯中以清熱、燥濕、祛風類中藥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行氣類中藥,使風邪得驅,濕熱得解,瘀血得散。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方中苦參、黃芩、黃柏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為君藥。苦參有著清熱燥濕、殺蟲之功效,凡“濕、熱、蟲”所致瘡瘍癢痛皆宜,濕熱癢痛尤佳。現代研究發現苦參中所含的苦參堿,有著其抗炎、抗氧化應激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苦參堿抑制白細胞、淋巴細胞或單核巨噬細胞釋放的炎性細胞因子,促進抗氧化相關的Nrf2 信號通路抑制氧化損傷,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有關[9]。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有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芩有著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地膚子、蛇床子、花椒為臣藥,燥濕祛風、殺蟲止癢。地膚子性辛、苦、寒,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洗皮膚之風”,也有著抗菌的作用。蛇床子藥味辛、苦,藥性溫,有小毒,辛散苦燥溫補,善燥濕祛風止癢,《藥性論》說道:主大風身癢,煎湯浴之瘥。佐以蒲公英、金銀花清熱解毒;枳殼、當歸理氣活血,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生肌,《醫宗必讀》提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百部、川楝子、石榴皮以助臣藥殺蟲止癢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功。隨癥加減,療效顯著。
膚痔清軟膏是在貴州苗族經驗方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貴州苗藥,采用“熱藥治冷病歸冷經,冷藥治熱病歸熱經”的苗族醫藥理論來治療疾病。該軟膏為中藥制劑,不含激素,在局部運用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消腫、除濕止癢之功效。膚痔清軟膏中有著多味清熱解毒和清熱燥濕的中藥,與曹波教授的祛風利濕止癢湯聯用,有著1+1 大于2 的效果。方中金果欖別名山慈菇,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常用于治療癰腫疔毒,現代研究表明其富含多種活性成分,有著良好的抗菌作用[10]。土大黃有著燥濕除癬、行瘀之功效,藥理研究發現其提取物有著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11]。薄荷腦疏風清熱,作用于皮膚有著消炎、止癢的作用,藥理研究發現薄荷腦外用可以引起皮膚黏膜、血管收縮,促進創面微循環,減輕局部水腫;地榆有著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有著良好的抗炎消腫及抗菌作用[12]。
患者李某,男,37 歲,企業職員,2023 年7 月初診。
主訴:反復肛門瘙癢不適3+月。
初診:患者肛門部瘙癢不適,多因久坐或過食辛辣刺激、飲酒后癥狀加重,自覺肛門墜脹,周圍皮膚潮濕,困倦身重。患者自發病以來無便血及黏液膿血便。舌脈象:舌紅,舌苔黃膩,脈象弦滑。專科查體:視診雙臀對稱無畸形,肛周皮膚潮紅,稍潮濕,皮膚粗糙,輕度革化,肛緣未見腫物脫出,指檢肛內未捫及腫物及硬結,退指指套無染血及染膿。辨證當屬風濕挾熱之肛門瘙癢癥,治療上當以清熱燥濕,祛風止癢,方用祛風利濕止癢湯加減。方劑組成:苦參18 g,黃柏15 g,黃芩15 g,地膚子20 g,蛇床子20 g,炒花椒30 g,蒲公英30 g,金銀花20 g,枳殼16 g,當歸12 g,防風12 g,百部12 g,乳香20 g,沒藥20 g,川楝子12 g,石榴皮18 g。用法:涼水浸泡中藥半小時后,將中藥煎成水劑,待溫度合適后將肛門浸泡于藥液中,持續10 ~15 分鐘,坐浴結束后擦凈藥液,局部涂抹膚痔清軟膏,以揉干藥膏為度,促進藥物吸收。另囑患者保持肛門部清潔,少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久坐。
二診:七日后復診,患者自訴瘙癢癥狀較前明顯改善,周圍皮膚潮濕感較前減輕。囑其續用前方及藥膏一周。
三診:一周后復診,患者已無明顯肛門瘙癢及皮膚潮濕癥狀,可停藥,囑患者調整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保持肛門部清潔干燥。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肛門瘙癢癥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影響人們日常工作甚至睡眠,使得生活質量下降,更甚者影響到心理精神等方面,引發煩躁、焦慮、易怒等。因此,曹波教授強調,臨床上治療肛門瘙癢癥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的藥物治療以外,還要鼓勵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不要久坐,不要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有便意感就及時如廁,且如廁時保持注意力集中,針對現在大多數人喜歡用的濕廁紙,則需用后再用干廁紙擦干剩余水分,以保持肛門部的清潔干燥;適當運動,保持心情的舒暢。讓藥物治療和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相結合,使療效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