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紀師 劉金良 劉洪壯
(莒南縣水利綜合保障中心,山東 莒南 276600)
河流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具有防洪抗旱、灌溉、供水等作用,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幸福河湖建設是新時期江河治理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許多學者開展了幸福河湖建設的研究,如劉偉[1]從保障幸福河水質達標等方面對幸福河建設中水環境治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唐光鳳[2]總結了濟南市水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濟南市“幸福河湖”建設管理方案。本文以莒南縣雞龍河為例,分析了雞龍河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了在幸福河打造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對推動幸福河湖建設,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雞龍河位于山東省莒南縣境內,發源于莒南縣澇坡鎮雞山,中游流經莒南縣城,于板泉鎮匯入沭河,具有排澇、灌溉等功能,全長37.9km,流域面積307.5km2。河道整治前,雞龍河是莒南縣城北部工業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排污河道,垃圾成災,淤塞嚴重,污水橫流,排澇能力差,嚴重威脅沿河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3]。
河湖長制工作資金來源主要以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為主,投融資渠道單一,機制不健全,資金缺口較大。河湖管理沒有專項整治資金,在常態化河湖“清四亂”、清違清障、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創建、“一河(湖)一策”修編及河湖健康評價等方面所需資金主要由縣財政承擔,缺乏專項工作經費。特別是基層鄉鎮,河道保潔治理、垃圾處理等專項治理資金難以落實,實現河道綜合整治的難度較大。
夏季麥收和秋收時期,因禁燒秸稈政策,農民多將秸稈堆放在河道兩側,甚至扔入河道內,阻礙行洪。雞龍河城區段由雞龍河濕地管理服務中心管理,垃圾處理及時,許多農村地處偏遠地區,垃圾無法及時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垃圾運輸路途遠、費用高;縣集中處理垃圾的方式加重了生活垃圾消納負荷,縮短了原有垃圾填埋場等垃圾處理設施使用年限,難以長期維系。農村生活垃圾常態化處理仍未全面實現,垃圾入河、隨意亂倒垃圾現象仍然存在。
城區部分居民自建房、住宅小區內部存在著雨污混接、亂接等現象,導致雨污分流不徹底,加重了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成本,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截至2022年年底,莒南城區主管網基本鋪設完畢,全縣污水管網已建設170km,覆蓋率約86.7%,但仍有部分污水管網尚未建設完工,部分污水通過地面徑流、滲流等方式匯入雞龍河河道,影響雞龍河水質達標。
一部分村級河長巡河流于形式,不能按要求發現問題,對于發現的問題既不及時處理,也不主動上報,缺乏工作的責任心和擔當。
莒南縣近兩年投資5.8億元,對雞龍河進行河道清淤、開挖疏浚、兩岸培堤、險工段護砌、防洪墻修建、穿堤涵洞修筑、上堤坡道及下河臺階修建等綜合治理。主河道由平均寬度不足30m加寬到100m以上。對雞龍河兩岸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濕地總面積達到6.67km2。修建2座跨河大橋,安裝路燈3000多盞。新建改建橡膠壩2座、攔河壩14座、溢流景觀橋7座,建成18處林蔭廣場、11處停車場。
開展河湖“凈水行動”、“清四亂”常態化等行動,清理整治“四亂”問題,有效改善了河湖形象面貌,鞏固了河湖功能。成立雞龍河濕地管理服務中心,印發《莒南縣雞龍河濕地公園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對河道的日常保潔、環境衛生作出明確規定。委托縣環境衛生管理處對雞龍河城區段進行物業化管理。
組織對雞龍河涉河問題進行拉網式排查,清理各類涉河湖問題;成立復核工作組,聯合鎮街對水利部、山東省河長辦推送的衛星遙感疑似河湖問題進行現場核實,確保問題整改到位;下發雞龍河問題交辦單,保障河湖行洪能力。
先后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省級重點流域污染防治資金、市級節能環保專項資金,在雞龍河等省控斷面上游建設攔河壩、生態護坡及植物栽植等人工濕地工程。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對雞龍河河道進行現狀堤防加高培厚、清淤疏浚、新筑堤防、新建防洪墻綜合治理。采取管養結合方式,在雞龍河流域各支流匯入處建設安裝污水凈化設備,定期檢查確保各支流匯入的水流水質達標。定期組織人員對河道內枯萎腐爛水生植物進行及時清理,防止腐爛植物的二次污染。整治后,雞龍河水質潔凈、清澈,無雜物,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創建“河湖長制+”工作新模式,將河湖長制工作與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有機融合,構建以雞龍河骨干河道水網為主的生態廊道;成立河道警長制領導小組,落實縣、鎮兩級河道警長,依法打擊破壞河湖的違法犯罪行為;頒布“民間河長招募令”,招募民間河長,選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雞龍河河湖長制特邀監督員,結合公益性崗位開發,在雞龍河設置河湖管家。建立起“河湖長+河道警長+河湖管家+民間河長+特邀監督員+巡庫員”管水護水新模式。創新“一河一圖一清單”全流域執法機制,改變原來以鎮(街片區)為單位執法的格局,成立雞龍河等重點河流水環境全流域執法中隊,從根本上解決了區塊分離導致的協調不暢、治污不徹底問題。
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全面建立健全河湖長組織體系,雞龍河全河段設縣級河長1名,鎮級河長4名,村級河長50名,設置“河湖管家”52名,落實河道警長5名。莒南縣河長辦將美麗河湖建設工作納入河湖長制工作要點,成立以河長辦主任為組長的美麗河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上下貫通、全局聯動的工作格局。印發《莒南縣河長制工作縣級會議制度》等制度性文件;建立河湖警長制度,開展聯合執法、聯合執勤,依法打擊破壞河湖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河湖長制社會監督有獎舉報制度,在河湖長制公示牌顯要位置、微信公眾號公布監督舉報電話,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河湖管護,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作用。建立健全監督制度,聘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雞龍河特邀監督員,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工作調度制度,雞龍河設置1個省控監測點位、10個縣控監測點位,一月一測并通報水質監測情況。建立河長巡查機制,各級河湖長依托手機App平臺定期巡河巡湖。建立專項檢查機制,全面梳理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深挖根源、制定措施;圍繞3年美麗幸福河湖工作目標,高質量修編雞龍河“一河(湖)一策”方案,細化任務清單,并進行健康評價,雞龍河健康狀態為健康,評定為二類河流。科學編制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為河湖長決策提供依據;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縣水利、國土資源、財政等部門分工負責、有序推進,高標準完成雞龍河管理范圍劃界工作。
雞龍河經過綜合治理后,河道防洪標準提升到20年一遇,相應堤防級別為4級。新建一條集生態護岸、景石護岸、漿砌石護岸于一體的護岸,新建防汛管理道路、穿堤涵洞、生產橋等,完善雞龍河河道防洪排澇體系,提升莒南縣城區防洪排澇能力。
整治后,河流水生態環境修整恢復,沿河兩岸喬灌草木錯落有致、合理配置,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鳥類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成為鳥類觀賞、拍攝、科普的基地,雞龍河水域生態凈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重點河段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
雞龍河全面實施河長制管理,各類主體責任明確,構建了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協調高效、監督嚴格、落實有力、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管理體系。設置搶險物資堆放場所,埋設界樁,增設標識標牌和救生設備,健全了河道巡查和水域保潔制度,同時有序推進河湖數字化、智慧化管理,實現了監控全覆蓋,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莒南縣雞龍河全力打造全民共享的濱水空間,設有林蔭綠道、健身步道、親水棧道,以雞龍河為紐帶連接臥佛寺公園、九頂蓮花山、雞龍河濕地公園、石泉湖水庫、石雕園等景點。推動周邊區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引導周邊餐飲產業、房地產業、文旅產業等布局發展,促進水域岸線與周邊產業及城鄉發展相互融合,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堅持文化引領,充分挖掘與展示治水文化和人文歷史,以河湖治理為基礎、名人典故為 文化主軸,充分融入紅色文化、佛教文化、石雕文化、茶文化、治水文化,打造各類景觀節點,各類本土文化展現得栩栩如生。雞龍河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美化了市容市貌,造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景觀,吸引縣外客戶來莒南投資。全河段提供就業崗位260個,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增加了居民收入。
河流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載體。在莒南縣雞龍河美麗幸福河道建設中,因地制宜、分段施策,實行全流域治理、精細化管理,將河道管理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提升了區域水系水生態系統功能,有力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推進了城鎮建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下一步,要繼續優化政策,爭取資金投入,為雞龍河管護提供資金保障;將河道建設與城市建設相融合,加強河道岸坡緩沖帶的建設,通過植物防護、塊石防護等方式減少地表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