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1944年,張大千舉辦的敦煌壁畫臨摹展,深深地吸引了段文杰。這次畫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藝術的種子。翌年,他決定到敦煌去取“藝術之經”。到敦煌后,段文杰完全被莫高窟精美的壁畫吸引住了。他一頭扎進壁畫臨摹中,忘記了敦煌生活的艱辛。他以扎實過硬的繪畫功底和豐富的學識,得到常書鴻的賞識,被任命為敦煌藝術研究所考古組代組長。
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這一成績,在敦煌莫高窟個人臨摹史上創下了第一。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和研究人員對洞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編號、測量和內容調查,做的洞窟編號被認為是最完整和科學的,至今仍在沿用。在進行敦煌壁畫臨摹的同時,段文杰開始了敦煌學的研究。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段文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先后撰寫發表論文50余篇。從1982年起,段文杰開展了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主辦“敦煌學國際研討會”,出版《敦煌學大辭典》等,讓“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外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使敦煌研究院真正成為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
關鍵詞
薪火相傳 扎根大漠 創造奇跡
”人”為我用
段文杰扎根大漠,精心保護和修復敦煌石窟珍貴文物,在西北人跡稀少的荒漠深處創造奇跡,成為千年莫高窟的“守護神”。敦煌莫高窟,是段文杰畢生的事業,也是他的夢想棲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