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潔



[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是指將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系統。聽評課是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師生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評估和改進的過程。文章基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嘗試通過研究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聽評課策略,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優勢,為當下中職旅游專業聽評課改革提供借鑒思路。
[關鍵詞]聽評課;教、學、評一體化;中職旅游
[中圖分類號]? ? G7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9-0084-03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將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系統,其目的是通過評價來提高教與學的質量,推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螺旋式上升發展。聽評課是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師生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評估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職旅游專業是以培養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為目標的專業,所面向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當下中職旅游專業教學還存在一些亟須突破的難題。201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1]這一要求。筆者嘗試通過研究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聽評課策略:評課目標的精心設計、聽課維度的精準設定、教學證據的精確分析,試圖從傳統的“教學中心”轉向“學習中心”,真正消解“授課”與“評課”之間的矛盾。
一、評課目標的精心設計
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價值定位要求評課活動從“內容導向”轉向“結果導向”,即說明教學“要去哪里”。總體來說,教、學、評的一致性主要由目標為導向的“學—教”一致性、“教—評”一致性和“學—評”一致性三個因素組合而成[2]。這意味著教師要改變從“輸入端”思考的評課方式,將處于教學系統終端、源于評課活動成效的結果前置,使之立于教學設計起點、與基于學習內容的學習目標高度融合。通過描述“預期結果”和“達成標準”的評課目標設計,能使得評課活動邏輯滿足學習結果導向這一理念要求。預期結果是指預期成果、成就標準或表現結果[3]。換而言之,也就是指在學習結束后,學生所達到的學習水平,需要在相應的表現和學習成果中體現。正如泰勒指出的:評價必須建立在清晰地陳述目標的基礎之上,根據教學目標來評價教學效果,從而促成目標的進一步實現[4]。目標既是評課的起點,又是評課的終點。評課目標的確立要做到準確、合理,堅持“以始為終”,關注師生的進步和發展,如此才能持續發揮評課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核心導向作用。
然而在很多教研實踐中,部分教師在制定評課目標時,往往出現偏離課標、表述不規范、指向性模糊、沒有始終如一引領評課進程等問題,這些成為制約評課成效的重要因素。針對上述問題,結合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的具體情況,筆者認為,評課目標的設計大致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一是確定評課的主題和范圍:評課的主題和范圍應該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一致,確保評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分析教學需求和學生需求:通過分析教學需求和學生需求,確定評課目標的重點和方向,確保評課目標與實際情況相適應。三是設計評課目標的內容和要求:根據評課的主題和范圍,設計評課目標的內容和要求,確保評課目標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編寫評課目標的說明和解釋:針對每個評課目標,編寫相應的說明和解釋,幫助評課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評課目標的含義和要求。五是驗證評課目標的有效性:通過評課實踐驗證評課目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教師以評課目標開展聽評課活動,能更加明確自己的聽評課方向。同時,教師在聽課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堂觀察所得到的對學生和課程的理解,不斷修正和優化評課目標,增強評課目標的可操作性和檢測性:綜合衡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進步程度,以此輔助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更高質量的實踐探索,助力師生的共同發展。以理論課為例,筆者認為,可以從難度維度、認知維度和情感維度對評課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其具體的行為動詞如表1所示。
二、聽課維度的精準設定
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價值定位要求聽課活動從“審判導向”轉向“觀察向度”,即證實教學“如何去那里”。聽評課的意義是激發學習的價值、有指導意義的反思,而不是從審判的視角來看待聽評課。其目的在于改變“動手不動腦”的零散聽課模式,將指向評課目標的基本指標轉化為與之相適應的聽課維度。在聽課的過程中,將師生的表現作為課堂觀察的視角,從而實現對課堂的深度理解、解讀和刻畫。任何課程、單元或課時的評課目標都是復雜的,如果不能清晰梳理其內在的關聯,那么任何類型教學的聽課都將處于一種線性的或是碎片化的混亂感性認識中,無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因此,我們需要設定既能和該科課型相吻合,又能記錄與評課目標相一致的課堂表現,這就是“聽課維度”。
聽課維度應具體結合學科特性。中職旅游專業教學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實踐性強,即中職旅游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地實習。因此,評課教師在聽課過程中需要關注授課教師的實際教學操作和學生的實踐表現。當然,授課教師也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聽課教師需要額外關注理論和實操的平衡度。二是綜合性強,即中職旅游專業的課程內容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導游服務等。在聽課過程中,聽課教師需要考查授課教師在綜合知識應用和跨學科教學方面的能力。總體來說,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的聽課維度可以圍繞有效教學的四大領域來架構:目的與意義、關鍵內容和主要策略、情境與問題、表現與成果。這四大領域是一個指導聽課過程的連續體,目標從低階到高階,內容從簡單到復雜或是從結構化到非結構化,情境和問題從良構到劣構,策略從單一到綜合,表現與成果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筆者以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理論常態課為例,設計聽課維度框架,如表2所示。
首先,筆者根據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確定評課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個具體指標。其次,在每個評課維度下制定具體的評課指標。這些指標應該具備可測量性和可比性,以便對教學質量進行準確評估。最后,針對每個指標,確定其權重和評分標準。權重反映了各個指標在評價中的重要程度,評分標準方便對指標進行評分,以進行綜合評價。當然,我們課堂觀察的評分并不是終結性的,而是僅作為過程性材料參考,最終的評價還需通過解釋教學證據來完成。
表2說明了,觀察并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完成具體學習任務的表現這是評價的重要維度。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描述具體維度中的評價要素,例如,講解導游詞活動中講解的流暢度、是否兼顧科學性和藝術性、是否體現講解者的情感等。這些要素還可以劃分為優、良、一般三個等級,以便更加精準地收集學習信息并合理運用輔助評價工具。
三、教學證據的精確分析
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價值定位要求評課活動從“經驗使能”轉向“證據使能”,即解釋教學“如何去那里”。評課的最后一步是讓師生共同知曉“我要去哪里”“我現在在哪里”“我是學習的主人”[5]。在傳統評課活動中,評課教師對授課教師教學設計和實踐以及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判大多是基于個體經驗的即興評估。這樣的評估往往只能籠統地判定學生學習的優劣,有時甚至還會因為個別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而出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缺乏必要有效的指導。教、學、評一體化指導下的評課,不僅要求教師根據評課目標設計有針對性地收集證據的評課維度,還要進行分類、整理、解釋,以基于客觀可視化的數據或檔案對教與學進行精確且有推動作用的評估,使得課堂實踐中的教與學都能可視化且實用化。
教學證據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可以用來評估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各種數據、信息和材料。教學證據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可以是客觀的或主觀的。根據來源和性質的不同,教學證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成績、實驗報告等均可以作為教學證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反映了他們的學習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是評估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此類證據在單課的評課活動中往往難以獲得。二是學生反饋。學生的意見、建議和評價也是教學證據的一種,此類證據教師最容易忽視。其實通過學生反饋,評課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和感受,從而幫助授課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三是教師觀察記錄。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記錄下來的信息也是教學證據的一種。教師觀察記錄包括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這些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四是教學材料和資源。教學材料和資源也是教學證據的重要來源之一。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教材的使用情況和效果,評估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精確分析教學證據是評課最關鍵的步驟。通過科學的分析方法,可以從多個維度全面評估教學效果,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學證據科學分析方法。1.統計分析: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其他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和教學效果。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數、標準差、相關系數等。此類分析方法在單課的評課活動中往往很少運用。2.質性分析: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業等質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存在的問題。常用的質性分析方法包括內容分析、主題分析等。3.教學反思:教師可以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效果,對教學證據進行分析和評估。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包括教學日志、教學反饋等。筆者以中職旅游專業課程常態課為例,設計教學證據分析框架,如表3所示。
教、學、評一體化的聽評課建構是實現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必然訴求,同時它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學校和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時,就應巧妙地將教、學、評一體化理論融入聽評課活動中,使課堂教學的評、授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真正達到協調一致,實現有機統一,推動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引領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課程學習。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是“教與學—教與評—再教與學”的螺旋式上升過程[6]。本文正是基于此觀點,探討中職旅游專業聽評課的具體實踐策略:精心設計評課目標、精準設定聽課維度以及精確分析教學證據。總而言之,本文基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充分發揮了教、學、評一體化理論的優勢,為當下中職旅游專業聽評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思路。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官方網站.《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節選[J].教育科學論壇,2017(20):3-5.
[2]? 劉江田.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模型建構[J].江蘇教育,2019(19):7-11.
[3]? 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理解為先模式[M].盛群力,沈祖蕓,柳豐等,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7.
[4]? 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87.
[5]? 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7-19.
[6]? 丁麗云.“教—學—評一體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8(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