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來 趙海濤 王真真 孫紹永



摘 要:從河北省漁業產業、海水養殖面積、產量、產值等分析對比海水養殖業現狀,提出當前存在著基礎設施及行業發展落后、疾病防控手段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水產動物健康和配合飼料普及率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建立無公害防病及災害防御機制,研制高效專用配合飼料,加大技術支撐及政策支持,轉變養殖方式,優化養殖生產空間,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培養、引進科技人才等。
關鍵詞:河北??;海水養殖;面積;產量;產值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海水養殖發達的國家,無論從養殖面積(2 074.42千hm2[1],2022年)和總產量(2 275.7萬t[1],2022年)均居世界首位。2000—2021年,中國海水養殖產量由20.05萬t增長到2 211.14萬t,占水產品總產量比重由16%增長到41%[2],海水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河北省是全國的漁業重點省份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漁業堅持“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的方針,為促進市場經濟繁榮、維護水域生態環境、增加漁民收入和促進漁區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1 河北省養殖業現狀與特征
1.1 自然條件
河北沿海位于環渤海中心地帶,包括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個地區,海岸線長487 km,島岸線長178 km。島嶼132個。海島面積8.43 hm2,擁有海域面積9 000多公頃,整個海岸線被天津市分割成南北兩端,可使用的海區養殖面積5 875.6 hm2,沿海灘涂總面積1 167.9 hm2(其中南段307.7 hm2, 北段860.2 hm2)[3],20 m等深線以內的淺海海域面積6 455.6 hm2[3],河北省海岸線長度在全國位列第九。
1.2 海水養殖業概況
1.2.1 海水養殖生產方式及品種 河北省海水養殖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個沿海城市,經歷了曲折波動期、高速發展期、穩步增長期三個發展階段。海水養殖目前已成為河北省沿海漁民增收產業之一,是沿海漁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廣大漁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河北省的海水養殖面積和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養殖范圍也從最初的單一淺海養殖發展到池塘、港灣、淺海、灘涂等區域,養殖方式因地而宜,呈多元化趨勢,主要有陸基、網箱、工廠化、底播和筏式養殖等,形成了良好的多維、立體化發展態勢。養殖主要品種有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鰨、石斑魚、紅鰭東方鲀、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 、日本對蝦、斑節蝦、梭子蟹、扇貝、牡蠣、蛤、毛蚶、貽貝、海帶及海參、海蜇等。
1.2.2 養殖面積及產量 近幾年海水養殖是河北省支柱型產業,產量和產值一直處于上升階段。河北省漁業統計數據表明,2022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105 587 hm2,其中魚類584 hm2,占0.55%;甲殼類23 908 hm2,占24.29%;貝類70 674 hm2,占66.93%;其它類8 685 hm2,占8.23%。海水養殖總產量580 005 t,其中,魚類21 202 t,占3.66%;甲殼類50 708 t,占8.74%;貝類441 024 t,占76.04%;其它類67 071 t,占11.56 %。海水養殖總產量占海洋漁業總產量(813 209 t)的71.32%。從表2 可以看出海水養殖面積唐山位居第一,占全省60.03%,其次是秦皇島,占全省30.75%,第三的滄州僅占9.21%。2022年(表2 、表3)秦皇島主要養殖區在昌黎縣(42.56%)及北戴河新區(57.43%),主要養殖貝類、海參、魚及甲殼類。貝類占本市養殖總產量的95.02%,占本市養殖總面積87.19%。唐山(表2、表4)主要養殖區在樂亭縣(43.14%)、唐山灣國際旅游島(21.71%)、灤南縣(17.64%)、曹妃甸區(10.91)、海港開發區(5.44%)、豐南縣(1.17%),主要養殖貝類、海參、魚及甲殼類。滄州(表2 、表5)主要養殖區在黃驊市(51.06%)、海興縣(38.36%)、中捷(6.15%)、南大港(4.42%),主要養殖甲殼類(88.94%)。
1.2.3 經濟效益穩步上漲 近幾年隨著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快速推進 ,高效增產配套技術的推廣和養殖補貼項目的實施,努力提倡漁業科技創新,倡導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一些養殖區域實現新技術、新模式全覆蓋,水產養殖特色精品規模逐步擴大,水產養殖品種更加多樣化、高端化、高值化,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2022年海水養殖產值196.06億元,同比增長21.52%,從表6、表7可看出養殖面積逐年減少,但海水養殖產值近5年呈逐年上漲趨勢,增幅較快。年均增長率為18.17%。
2 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海水養殖業近年來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處于弱勢的地位;二是受思想觀念、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影響,機械化、現代化程度不高 、生產效率低下;三是水產技術推廣、疫病防控、良種繁育、水產品質檢等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 2.1 基礎設施及行業發展落后
河北省的海水養殖主要集中在秦、唐、滄三個地區,海水養殖企業數量不多,龍頭企業數量更少,集群式發展尚不完善?,F有漁業基礎設施設備老舊、能耗高、科技含量低、問題突出,養殖池塘老化,布局不合理,機械化裝備水平低,并且養殖工藝落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阻礙了現代漁業快速發展。河北省主要有工廠化養殖、底播養殖、筏式養殖方式,淺海灘涂利用率不高,除了扇貝筏式養殖外,底播養殖、網箱養殖規模很小。深水網箱養殖還未開展,各種養殖方式產量都遠遠低于臨省山東、遼寧。從表8數據計算出河北與山東、遼寧產量占比: 普通網箱(0.79%、4.8%)、筏式(2.13%、3.23%)、底播(2.41%、2.57%)和工廠化養殖(12.61%、47.37%)
根據歷年漁業年鑒計算可知(見表9、表10),從均產量、均產值三個方面,河北省漁業養殖均低于全國水平。以2022年為例,河北省養殖平均產量為5.49 t/hm2,低于全國的10.97 t/hm2;河北省養殖平均產值18.57萬元/hm2,低于全國的22.36萬元/hm2。
2.2 疾病防控手段不足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及養殖技術的提升,以及工廠化、集約化、高密度養殖方式的推廣,河北省海水養殖業發展迅猛。但由于港口及海岸工程建設、養殖廢棄物、工業、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導致水域污染嚴重,養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造成海域赤潮頻發,水產病害頻現,養殖病害愈演愈烈。
水產養殖生產者一般都以產量和效益為目標,苗種投放過多,造成養殖密度大,投喂冰鮮餌料,養殖環境受到污染,導致養殖品種病害頻發,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巨大損失,每年因水產養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達400多億元,相當于每年有1.3萬hm2標準化養殖池塘絕收[9]。近5年河北省病害和污染面積2 934 km2、水產品損失3 706 t、經濟損失達到9 374萬元[4]。病害是困擾海水養殖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因素。很多對養殖產業危害巨大的病害至今尚未完全解析,還不能有效防控, 只能使用藥品預防治療疾病,亂用藥不僅導致藥物殘留與重金屬超標,養殖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還增加企業養殖成本,水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2.3 科研力量薄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掌握科學技術人才,創新才有保障。河北省現有水產技術推廣人員800余人[1],有3家科研推廣和教育機構[3],承擔全省水產養殖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新產品開發、良種引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養殖新模式創新、水產品質量全程控制技術等。而鄰省山東有55家海洋、水產科研推廣、教學機構,還擁有多名院士、博士生導師,擁有科技人員上萬人[3]。相比之下,河北省科研人員相對較少,力量薄弱,造成優質苗種繁育技術缺乏、養殖創新技術和新品種培育技術開發緩慢、病害防控不到位。對蝦、半滑舌鰨、梭子蟹等魚種主要依賴外部力量,推廣的絕大部分都是外省品種。嚴重阻礙了河北省海水養殖業的發展。
2.4 水產動物健康和配合飼料普及率不高
飼料質量決定了水產動物的生長速度、健康,決定了由殘餌和糞便所引起的水質的變化。投喂質量不合格的飼料,可能會導致水產品的健康狀態變差,也會影響水質,使水產品容易患病甚至死亡,影響水產品生長周期[10]。由于人工配合飼料的配方不合理、原料選擇或者添加量不科學、原材料本身品質發生劣變等原因,而導致了低質飼料的產生,影響了水產動物健康和配合飼料的普及,目前河北省部分海水肉食性魚類的養殖中仍存在投喂幼雜魚的現象,飼料的轉化率低,同時污染水質,病害經常發生,不僅影響經濟效益,還污染周邊環境,制約了海水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產業結構不合理
2022年河北省漁業經濟總產值400億元,同比增長13.86%。其中:漁業產值342.29億元,同比增長了14.85%;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41.05億元,同比增長了11.73%;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16.70億元;同比增長了0.74%。2021年河北省漁業產業的產值結構為85∶10∶4。同期全國漁業經濟總產值中三產比值為49∶21∶25,鄰省遼寧、山東分別為51∶24∶24、39∶32∶28(見表11)。
河北省漁業經濟產值由2018年的264.59億元上升為2022年的400億元,升幅達51.18%。漁業產業產值結構由2018年的84∶26∶6到2022年的86∶10∶4(見表12)。第一產業仍為漁業經濟的主要支柱,河北省漁業是“一養獨大”,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比例太低,漁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嚴重影響海水養殖持續發展。
3 發展對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為了更好地推動海水養殖業發展,結合《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冀農發〔2020〕19號)、《關于落實漁業發展支持政策推動河北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冀財農〔2021〕109號)、《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冀農發〔2013〕71號)等文件,提出意見建議:
3.1 建立無公害防病及災害防御機制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建議由河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產養殖病害崗位專家牽頭組織建立團隊,組織開展水產養殖病害防控規劃、研究、指導等工作,對突發、重大水產養殖病害開展現場診斷與防控技術指導,幫助養殖生產者減少病害損失,保障漁民增收、養殖增效。邀請省內外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對全省水產養殖技術骨干進行培訓,提高河北省整體病害防控技術水平。改善養殖環境、加強用藥監督、啟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做好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預報與主要病原檢測工作。建立河北省水產養殖病原庫,強化病情發布機制,為海水養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3.2 研制高效專用配合飼料
傳統的海水養殖餌料主要是依賴冰鮮雜魚,但隨著養殖模式和養殖規模的轉變,對配合飼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配合飼料因營養均衡、配比合理,能夠滿足養殖產品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增強養殖產品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有益于產品生長和健康。研發品種專用、高效配合飼料,提高飼料效率,降低飼料成本,增強養殖品種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加養殖經濟效益,為科學養殖快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建議相關科研機構、飼料企業和養殖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突破主要肉食性養殖品種配合飼料替代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完善主要肉食性養殖品種的飼料需求和營養標準,形成優質配合飼料產品。運用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科普宣傳等方式,促進養殖者改變投喂幼雜魚的傳統養殖觀念,全程應用配合飼料,推動水產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
3.3 加大技術支撐及政策支持
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發揮產業創新主體作用,促進龍頭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積極開展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加大苗種繁育、養殖尾水處理、水域生態修復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加強綠色安全的生態型水產養殖藥物研發,支持綠色環保全價配合飼料研發與推廣,發揮技術產業體系作用,培訓技術骨干,建立完善的漁業補貼制度,落實好強漁惠漁政策,對漁民增收、漁區穩定、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轉變養殖方式,優化養殖生產空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將傳統的養殖模式轉變成綠色生態環保的養殖模式,大力發展工廠化養殖、貝類底播增養、池塘多品種混養、近海立體生態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支持淺海灘涂養殖,努力打造海水養殖新的增長點。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在統籌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基礎上,穩定水產養殖基本面積,保護養殖生產空間,立足資源稟賦,打造沿海高效性水產養殖帶,有序拓展養殖空間,增加漁業碳匯。
3.5 調整漁業產業結構
為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第二、三產業比例,應充分發揮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團隊作用,提供技術支撐,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場前景好的水產品。打造一批集生產、加工、銷售、運輸為一體的龍頭企業。完善漁業市場體系,提高經濟效益。
3.6 培養、引進科技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河北省漁業科研力量薄弱,科技人員數量不足;海水養殖面積、產量、產值在全國沿海十省中排在第八位,行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為促進河北省海水養殖業快速持續發展,需要提升漁業科研、推廣水平。建議引進一批帶有重大項目、關鍵技術、帶動漁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及團隊;依托專業院校、科研院所,培養人才;利用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培訓技術骨干,為建設漁業強省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3:1-159.
[2] 仇榮山,韓立民,殷偉。中國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評價與時空演化特征[J].地理科學,2023,43(10):105-114.
[3] 胡志山,郭金龍,李怡群,等.河北省海水養殖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漁業,2015(5):49-53.
[4]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河北省漁業統計年鑒[Z].2023:1-101.
[5]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19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1-158.
[6]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1-152.
[7]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1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1-158.
[8]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2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2:1-158.
[9] 王玉堂,趙宏.養殖魚類疾病的預防措施探析 [J].中國水產,2020(7):29-32.
[10] 文祥,秋喜敏,蔡振輝,等.水產飼料存儲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探析 [J].中國水產,2023(7):66-68.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ma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YUN Tianlai1,ZHAO Haitao1,WANG Zhenzhen1,SUN Shaoyong2
(1.Hebei Academy of Marine and Aquatic Sciences, Qinhuangdao 066200,China;2.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ishery industry, mariculture area, yield and output value.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such as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fishery industry, insufficient means in disease control, relatively weak in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relatively low popularizing rate of healthy and safe compound feed for aquatic animals, industrial imbalanc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o build a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pollution-free disease control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on high-efficient compound feed for specific species, strengthen technical and policy support, adjust culture model, optimize farming space,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in and introduce technology talents.
Key words:Hebei province; mariculture; area; yield; output value
(收稿日期: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