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是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電子商務行業技術發展快,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崗位不斷催生,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存在產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實、教學模式落后等突出問題,本文從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三個層面,探索持續遞進開展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提出“三適應三改革”課程創新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課程改革模式
一、概述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是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202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出臺,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強調“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職業教育法》中特別強調的職業教育適應性再一次體現了加快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性。電子商務行業涉及產業廣、技術發展快,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崗位,經濟社會對適應性電子商務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
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結晶,極大引發了生產模式、流動模式、消費模式的深刻變革,不斷催生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崗位。職業院校作為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如何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電子商務技能人才成為亟待回答和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廣西賀州高級技工學校從適應產業發展改革課程體系、適應崗位需求改革課程內容、適應能力培養改革課程實施,提出“三適應三改革”課程改革模式,探索開展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可為全國其他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課程改革提供借鑒模板。
二、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教融合不深、課程設置脫離區域產業發展實際
電子商務專業與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不適應性問題。職業教育是面向就業的教育,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要緊跟產業的發展,根據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動態調整專業實踐課程。然而,學校關起門來辦學,產教融合不深等問題仍很突出,受傳統學科型教學模式束縛,仍然存在專業課程設置從學生知識儲備出發,按照知識結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脫離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學生感覺學了很多課程,但對專業認知不足,到社會就業不知從事何種工作。
(二)校企合作不實、課程內容與企業工作崗位任務脫節
電子商務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不適應性問題。由于校企合作聯系不緊密、流于形式或僅限于企業調研、就業推薦等淺層次問題,學校教師真正脫產參與到企業實踐鍛煉中的較少,企業基于效益考量真正參與學校課程教學的動力不足,使學校的課程內容和結構與企業實際工作相去甚遠,教材內容存在陳舊,甚至仍然按照“概念—原理—技術—方法”學科理論知識編寫,與企業具體工作任務脫節,不能滿足企業崗位的技能需求。
(三)教學模式落后、課程實施與訓練學生核心技能不符
電子商務課程實施與職業能力培養不適應問題。工學一體化教學要求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課程教學,那么采用適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顯得至關重要。然而,職業教育的教師大多來自普通教育,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受傳統講授填鴨式教學影響較大,課程教學采用講練分離的教學方式,偏重教師講授演示,弱化技能訓練的情況仍然不少,這勢必造成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不足,課程教學沒有很好地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授課偏重于理論講授。
三、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路徑
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匯”為指導思想,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動電子商務專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提出“對接產業崗位群,構建實踐課程體系,適應產業發展;對接工作任務,開發課程內容,適應崗位需求;對接職業能力,實施課程教學,適應能力培養。”三層遞進持續開展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改革與實踐,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如何適應直播電子商務發展,改革課程體系、對接工作崗位、開發實踐課程、實施生產實訓為例,探索電子商務專業適應行業發展增強適應性的課程改革路徑。
(一)適應產業發展,對接產業崗位群,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伴隨著5G高速帶寬網絡、多媒體信息技術、抖音等社交平臺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行業的產品或服務營銷及展現形式,逐漸從圖文靜態模式發展到直播、短視頻的動態模式,網店商家逐漸通過直播方式與消費者進行實時互動,直播電子商務成為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的一種新業態。直播電商行業的發展,催生了帶貨主播、直播助理、場控人員等大眾熟知的新興職業,產生了與直播電商人貨場需求相適應的運營、美工、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直播主播等崗位。
為適應企業直播電商的人才需求,一是通過開展直播電商企業職業崗位調研,了解直播電子商務企業的崗位設置及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二是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按企業項目運營實際提煉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及所需的知識技能點,根據工作任務的難度,結合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劃分各崗位的職業等級;三是將一個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一門實踐課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新增直播電商人才培養方向,開設面向商業直播主播、助播、直播運營、內容推廣、視覺設計、平臺運營、客戶服務等崗位的“直播電商技能”“短視頻策劃與制作”專業方向課程,構建電子商務專業直播電商方向實踐課程體系,實現學校直播電商課程體系與企業直播工作崗位群對接。
(二)適應崗位需求,對接崗位工作任務,開發學習工作頁
適應直播電商人貨場需求的帶貨主播、助播、直播運營、視覺設計、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等崗位,通過分析各實踐崗位中每一典型工作任務的對象、步驟、要求、工藝流程、設備工具、資料方法以及工作的組織形式,序化工作過程和工作步驟,提煉各步驟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開發代表性學習任務,制定參考性學習任務教學大綱,確立學習任務的名稱、學時、任務描述、教學目標、設備工具及教學實施建議,更新“美工技能”“客服溝通與技巧”“文案策劃與創意”“電子商務數據分析”“電商運營”課程標準,新增直播項目任務,構建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任務的課程內容。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以學習工作頁為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對接崗位工作任務,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生自主學習要求,編寫學習任務名稱、學習任務描述、學習目標設定、前置任務設計、課堂任務設計、拓展任務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要素,開發學習工作頁,有利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實現學習內容即工作內容,實現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
(三)適應能力培養,對接職業核心技能,實施生產性實訓
適應學生直播電商能力培養,對接直播帶貨和短視頻引流兩大核心能力需求,校企合作開發“直播電商技能”和“短視頻策劃與制作”一體化課程,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實施生產實訓;適應直播電商生產環境下人貨場的變化,新增社交電商平臺下美工、運營、推廣、客服等任務,通過技能遷移訓練增強學生的美工、運營、推廣、客服能力,實施“一園一節一中心”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課程改革,全面訓練學生直播核心技能。
以“電子商務創業園—校園直播電商節—電子商務創客中心—電子商務名師工作室”為運作實體,引企駐校共建電子商務創業園,允許直播電商企業建立“校中企”開展實體經營供學生進行直播電商認識實習;引企入校舉辦校園直播電商節,以“服務賀州鄉村振興、打造農旅電商品牌”為主題舉辦直播帶貨活動供學生進行直播帶貨職業體驗;引企業真實項目入電子商務創客中心,校企共同運營供學生真崗實踐;引企業實踐專家進電子商務名師工作室,企業實踐專家與專業教學名師共同研發產教協同育人實踐課程;引信息化課程資源進課堂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實施生產性實訓課程教學,有效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實現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四、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課程改革成效與創新
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三適應三改革”課程改革模式,有效解決了產教融合不深、課程設置脫離區域產業發展實際,校企合作不實、課程內容與企業工作崗位任務脫節,教學模式落后、課程實施與訓練學生核心技能不符等突出問題,經過多年實踐檢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課程改革應用成效
1.學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通過實踐檢驗,課程改革模式符合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律,適合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實際,促進了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近三年,學生在市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31項,其中國際邀請賽、國家級行賽、自治區技能大賽獲獎17項;職業資格鑒定一次性通過率達86.9%,教學質量測評滿意度92.6%,學生就業率98%,為賀州生態產業園、廣西東融產業園等區內外知名企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客服、直播、美工、推廣”等區域經濟發展急需的技能型電子商務人才和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教師職業能力顯著增強
教師職業能力顯著提升,教學團隊在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課題研究、教材編寫、技能競賽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近三年,專業教師主持自治區級以上課題23項、編寫教材9本、發表論文36篇,獲獎60余項,培育科研、教學創新團隊5個,高級講師、電子商務高級技師6人次,賀州名師培養對象、賀州市技術能手2人次,自治區、賀州市優秀教師4人次。
3.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擴大
專業在服務地方產業、電商技能培訓、技術咨詢服務、職業啟蒙教育等社會服務工作中能力顯著擴大,產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社會服務成果。適應“服務賀州,全力東融”的區域經濟發展定位,服務中國(賀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改革能力顯著增強;成功申報并面向社會開展“1+X”農產品電商運營、“1+X”網店運營推廣職業技能培訓與等級認定140人次;為廣西優秀村干部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職業技能專題培訓,電子商務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大幅提升;聯合中國郵政郵樂購開展“直播+消費助農”公益直播帶貨活動,為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提供培訓與指導;籌建鄉村振興直播電商產教融合職業體驗中心,開展中小學生參觀、職業啟蒙與研學體驗教育。
(二)課程改革實踐創新
1.“三適應三改革”實踐課程改革模式
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創新提出“適應產業發展,改革課程體系”“適應崗位需求,改革課程內容”“適應能力培養,改革課程實施”的“三適應三改革”專業實踐課程改革模式。本模式對接產業崗位群構建實踐課程體系,實現學校課程體系與企業工作崗位群工學合一;對接崗位工作任務開發學習工作頁,實現課程學習任務與企業工作任務學做合一;對接職業核心技能實施生產性實訓,實現技能學習與生產實訓練訓合一。
2.“一貫通三遞進”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以“體系支撐、任務載體、實施賦能”貫通“課程與教學”全過程,從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內容開發、課程實施賦能遞進設計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雙主線二載體”實踐課程體系構建模式、“三階段二步驟一工具”課程內容開發模式、“一主體三協同三融合”課程實施建設模式,三層遞進培養符合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實際,適合技能人才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律的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3.“四個一融合”產教協同育人機制
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創新提出“一園一節一中心一工作室”四融合產教協同推進課程實施改革,以“電子商務創業園—校園電商節—電子商務創客中心—電子商務名師工作室”為運作實體,校企深度合作形成產教融合新機制。
結語
增強電子商務專業適應性的課程改革體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符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方向,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發展,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實踐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具有較強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202307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EB/OL].(20220421)[2023071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3]章建方.搭建標準體系推動直播電子商務行業高質量發展[J].質量與認證,2022(S1):2022.
[4]吳自力,王靜萍.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商業直播人才現代學徒制培養實證與反思[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4):110112.
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群‘四流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GXZZJG2022B161,主持人:楊凡)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凡(1984—?),男,四川廣安人,碩士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