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將本地區民族藥用植物建立一個開放式數據庫,運用于科學普及、研究以及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同時也對本地區民族藥用植物資源進行整合,利于民族醫藥的保護和現代傳承。方法:前期利用文獻分析和數據庫檢索法,弄清現階段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建設情況,分析其功能條件方面的不足,再通過實體考察和問卷分析等方法將收集的民族藥用植物資源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目前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存在功能性缺失、文獻信息服務方面不足和訪問受限,不能滿足產學研方面綜合知識服務的迫切需求。結論:擬將此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建設成除具有基礎檢索功能以外,還能結合民族特色以及文獻信息跨庫服務的開放式數據庫,為其他民族藥用數據庫的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民族藥用植物;植物數據庫;藥用數據庫
遵義市域內植被資源豐富多樣,少數民族聚居,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不斷傳承和探索,留下了豐富的用藥記錄。這些藥不是來自現代化學合成,是當地的人們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將許多植物探索性地應用于疾病治療中,輩輩相傳,傳承下來的民族藥用植物記錄、口述和文獻,但許多記錄和傳承都較分散、無序,亟須一個集成、有序和統一的數據庫平臺收集、整理和推廣學習。
1?國內民族植物數據庫到民族藥用數據庫的流變歷程
1.1?國內民族植物數據庫到民族藥用數據庫的流變歷程
我國于1987年開始系統、全面地研制開發中國經濟植物數據庫,并在“七五”期間建立完成了“中國珍稀瀕危植物數據庫”“中國植物分類名稱編碼數據庫”“中國油脂植物數據庫”等12個子數據庫[1]。21世紀,國內在植物藥用方面的數據庫建設研究才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在我國多民族的人口背景和傳承保護傳統文化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探索研究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如:羅斌圣等實地調查,設計與構建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同時利用《中國植物志》、Flora?of?China、《云南植物志》《中國民族藥志要》《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等較為權威的書籍,以及互聯網上Web?of?Science、“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和“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來完善和充實數據庫,數據庫主要實現藥用植物的信息查詢、主治和生物屬性等功能模塊[2]。熊勇等從植物的功能分類,植物名、學名、主治功能和圖片等方面對云南彝族藥用植物進行了數據庫構建[3]。陳穎等則是對四川省民族藥用植物資源進行指紋、藥用價值、民族傳統利用等信息整理,期望建立一個關于民族藥用植物的開放式關系數據庫的初步框架,實現數據庫的任意查詢[4]。
1.2?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綜上所述,國內對植物數據庫的建設偏向于對植物的經濟價值和應用方面,在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背景下,國內學者對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研究開始逐步走向成熟,但在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建設當中還存在功能單一、數據庫文獻信息服務方面欠缺和訪問受限等方面的問題,這是本研究的現實背景和理論依據。
2?功能條件方面存在的問題
2.1?數據庫藥用方面存在功能性缺失
已有的藥用植物數據庫平臺大都只有一些簡單的檢索,檢索結果以文字呈現較多,僅僅是網站首頁圖片豐富,但實質的內容僅僅只有科普功能,植物圖片模糊,沒有高清視頻介紹。例如我館試用的“本草風物志”數據庫平臺,這個平臺收集的藥用植物種類繁多,類目也豐富,對中醫藥的圖書也進行推薦,這個數據庫平臺做了一個梵凈山藥用植物的分類統計,這是他們的亮點和特色。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平臺也僅僅只是提供簡單的檢索功能,沒有提供人人參與民族藥物科普入口,公眾參與度幾乎為零。
2.2?數據庫文獻信息服務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做得較為完善的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中醫藥分平臺,功能模塊里面將中藥的分類、常見病驗方速查、化學對照品波譜以及中藥材的炮制通則等都做了詳細的設計和分類,有高清圖片的顯示,同時也有中醫藥圖書的推薦。該平臺的化學對照品波譜對于藥學這一學科的用戶來說,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習科研作用的。但這個數據庫平臺沒有涉及跨庫檢索,也未涉及與科研相結合的文獻、專利等的檢索結果呈現。
2.3?訪問受限,不能滿足產學研方面綜合知識服務的迫切需求
市面上大多數專業的藥用植物數據庫平臺外網訪問受限,只有購買或者試用授權的集團用戶才能使用,這給企業、教學和科研工作者帶來巨大的不便,阻礙了民族藥用植物相關學科的發展,不利于民族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傳承。
基于上述情況,本數據庫平臺旨在解決功能缺失、訪問受限、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等的基礎上,開展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構思與設計,筆者承擔的是基礎的藥用植物數據庫設計這一板塊。
3?數據庫理論層面的設計需求
3.1?功能層面的模塊需求
本系統初步計劃設計檢索、導入、編輯、審核、導出以及打印等基礎功能模塊,功能模塊如下圖所示:
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功能模塊圖
另外本數據庫的設計重心是在信息檢索模塊,因此下設中文、英文、拉丁文、別名、文獻、專利、點擊和下載量統計和未檢索到結果的檢索詞統計這幾個子模塊。前幾個檢索模塊是常規檢索,其中:(1)專利檢索模塊會給用戶提供各個專利查詢網站的路徑,進行專利的綜合檢索,呈現出與民族藥用植物相關的專利檢索結果。(2)文獻檢索模塊,在用戶輸入某一檢索詞時,系統會在幾個常用的文獻數據庫里面進行檢索,讓用戶一站式檢索到與之相關聯的文獻條目,提高科研效率和輔助學習。(3)對用戶鍵入的檢索詞反饋的結果進行判斷,統計檢索結果為空的檢索詞,后臺進行統計分析,便于對系統數據的完善和編輯上傳。(4)點擊下載量的統計,這個數據對于系統起到一定程度的評判作用,利用率的高低直接督促管理人員及時調整服務方向。
3.2?采集方式
(1)結構化的數據采集方式,利用數據庫需要的字段信息,設置問卷調查,對地方民族藥用植物做一個結構化的調研。
(2)口述以及實體考察等方式,對遵義的藥企、民老中醫以及民間藥用的傳承人等進行實體考察和交流,將民族藥用植物的相關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類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口述型信息采用錄音錄像等進行保存整理;古籍文獻型可利用圖片、掃描等方式進行留存;對雕刻類型的文本可采用拍照、拓印等方式留底整理[5]。
3.3?數據的結構化處理需求
(1)結構化處理的方法:對采集到的信息加工處理,提取出數據庫字段需要的主要信息,對錄音錄像等數據統一存儲格式和大小閾值,對文獻類信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字段和關鍵屬性進行規范化提取相關信息,對于缺少的信息部分,字段設置靈活處理,可為空。剔除一些不必要的數據信息,但保留原始數據備查和復核。
(2)具體的規范化處理措施。鑒于民族醫藥本身的特殊性和采集信息的不規范性,對信息的規范化處理,有利于數據庫的完善、邏輯清晰和結構完整,同時也為了符合現代醫藥的科學性,便于用戶在檢索查詢時清楚便捷、一目了然地理解該藥物的相關信息。每張圖片統一為不低于10M大小,像素在1920×1080P的高清圖片,有利于清楚地看清植物的具體細節,不易和相似植物混淆;每個視頻統一在3分鐘以內,像素在1920×1080P,大小不低于100M,高清的視頻可以讓用戶更直觀、更全面地對某種藥用植物提供認識;語音標準主要是針對地區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植物發音,這條語音數據按照Blob字段的內在設定規范,不大于65K。
3.4?平臺部分主要數據庫模型設計
(1)本系統主要的一張數據表是藥用植物基本信息表,基礎字段規范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2)民族藥用植物除了藥典規范的名稱以外,存在許多別名和特殊的名稱,需要將中文名和別名進行關聯,便于多維度檢索,因此需要建一張藥用植物名稱信息表。①鑒于地區和民族特色,有些本地藥用植物不一定有英文名和拉丁文名,因此其中的拉丁文和英文名稱字段允許為空;②民族藥用植物涉及少數民族語言,而許多的少數民族語言是沒有文字記錄和傳承的,特此在這張數據庫表中添加藥物方言的語音名稱字段,便于對藥物的少數民族語言名稱進行保存,以及為后續的科研和教學提供示例。
(3)圖片、視頻這類超文本數據,占用大量數據庫存儲空間,直接存儲于數據庫表中會嚴重降低查詢加載時間,用戶體驗感不佳,因此圖片視頻只在表中存儲訪問路徑,將圖片和視頻建立獨立的數據庫來存儲;藥用植物相關的文獻和專利,由于涉及跨庫檢索和資源整合,暫不在表中保存檢索內容。
(4)每種藥物都有其特有的生長習性和獨特的地理分布,將藥物的地理分布在數據庫表中進行存儲,使用戶對藥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設置地圖標識字段,便于快速識別分布信息。
(5)用戶信息表主要用于權限設置和點擊下載量統計,將用戶的角色分為管理員、專家和普通用戶,系統會根據角色身份授予不同的訪問權限。點擊下載量用了unsigned?int數據類型,這表示該字段的數量為正,沒有符號位,該字段主要用于統計用戶的點擊下載量。
(6)用戶的檢索不是每次都能檢索到需要的內容,該數據庫表按照用戶角色對未檢索到結果的檢索詞進行統計,便于后臺對數據庫信息的完善。
3.5?融合終端的展示需求
本數據庫平臺擬以B/S架構開發,用戶可用PC端、移動終端等進行訪問,普通用戶可上傳自己未檢索到的藥用植物基本信息,人人參與民族藥用植物信息的填充和查缺補漏,同時平臺支持檢索藥物的相關文獻和專利跨庫檢索,實現一站式檢索服務,對科研和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同時亦為其他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的建設提供參考[5]。
4?總結和展望
本數據庫平臺結合地區特性、當地特色以及自身的專業特點,設計出對遵義藥用植物的一個普查和相關文獻專利檢索的一個平臺,對師生科研和學習提供便捷的服務,對遵義藥用植物的科學普查和推廣起到基礎性作用,也對本地區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利用和傳承起到積極作用,讓更多人了解、保護和利用本地區的藥用植物。圖書館創建、整合、儲藏和提供數據信息資源,最終目的是讓更多師生受益,共同致力于藥用植物資源庫的發展和建設。系統創新了藥用植物的高清圖片、視頻展示,提供不同方式的檢索,相關文獻專利的跨庫檢索,地方語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語音的藥物名稱播報,對未檢索到結果的檢索詞進行統計等實用型功能,讓本數據庫平臺的設計優于功能單一的一些植物數據庫系統。不足之處在于目前探究的面還比較窄,只針對遵義藥用植物,后續我們擬計劃將VR技術、中醫藥診療、藥用動物和礦物等數據進行設計和模塊添加,還要進一步擴大探究的行政區域,讓數據庫平臺更豐富。
參考文獻:
[1]祁發堯.甘肅省物種信息管理系統及其高等植物數據庫的研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羅斌圣,郭志永,陳賢毅,等.廣西靖西端午節藥市民族藥用植物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構建[J].廣西植物,2018,38(05):560567.
[3]熊勇,蔣孟圓,李艷紅,等.云南彝族藥用植物信息數據庫的初步建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8(06):536541.
[4]陳穎,魏大木,李迪強,等.民族藥用植物指紋數據庫的構建研究[J].生物信息學,2010,8(03):271273+278.
[5]王志耘,彭云,彭平,等.湖南湘西土家醫藥資源數字化處理與數據庫設計[J].湖南中醫雜志,2022,38(10):208212.
作者簡介:鄭周靜(1991—?),女,漢族,貴州正安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