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真 王曉莉 戴佳洪 彭芳
摘?要:實驗室是高校開展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保證。在探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選擇了組織架構、制度保障、教育培訓和檢查監督等四個關鍵要素,闡述了構建和優化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以期為提升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和維護高效穩定運行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優化;組織架構
實驗室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引導學生學會動手操作,積極參加實驗實踐,培育起良好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樹立起較強創新意識的關鍵陣地。作為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也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保障[1]。
隨著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科建設的迅速發展,高校實驗室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實驗項目持續增加,實驗室開放度日益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近年來,各類實驗室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日益突出[2]。實驗室事故的發生不僅對校園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社會上也產生了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探索如何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構建新形勢下科學合理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對于保障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為教學科研工作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3]。
一、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內涵
管理體系是建立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的體系。作為高校校園安全的重要組成元素,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應該根據實驗室的主要特征、任務要求、安全管理原則及安全運行規律,針對各類教學科研實驗活動中涉及安全問題的各要素、各環節進行綜合設計和構建,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4],該體系應涵蓋組織架構、制度保障、教育培訓、檢查監督等主要建設內容。在該體系中,組織架構和制度保障是核心,教育培訓和檢查監督是關鍵。
二、實驗室安全管理常見問題的分析
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包括組織架構、制度保障、宣傳教育和檢查監督等多個方面,根據對一系列報道及相關事件的分析,筆者認為在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實際工作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較為常見。
(一)組織架構不健全
部分高校仍未成立專門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領導機構,也未設立專門負責管理與監督實驗室安全的相關部門;有的高校雖已開設實驗室管理部門,但普遍流于形式;有的未能建立從學校、到院系、再到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網絡,未明確各節點職責,造成部門職能交叉重疊。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導致全校實驗室缺乏全面而有效的管理。
(二)制度保障不完善
目前不少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更新還跟不上學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快速發展,難以有效應對新的安全問題。具體表現:一是在實驗項目不斷更新、儀器設備更新迭代的新形勢下,存在制度盲區;二是部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三是部分制度沒有體現“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針對性不強,執行不到位。
(三)宣傳教育不深入
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部分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導致實驗室的穩定與安全較難得到保障;部分學校在開展安全宣傳和培訓時,內容不夠全面,形式單一化,考核不嚴格,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實際效果不佳;在多數情況下,實驗室安全教育主要由實驗室管理員負責,而大多數管理員不具備充足的安全知識,相關經驗也較欠缺,無法完全滿足專業安全教育工作的要求[5]。
(四)檢查監督不到位
部分高校缺乏專門的檢查督導隊伍,隊伍整體專業素養有待提高;由于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多,存在流于形式和檢查次數不足的問題;對檢查出來的隱患缺少追蹤、及落實整改的機制和措施;各類檢查臺賬有待進一步規范。
三、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關鍵要素
近些年,我國不少高校已結合實驗室現況加大了安全管理力度,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因此,有必要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架構、制度保障、教育培訓和檢查監督等主要建設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為構建更加完善的高校實驗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從而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科學化水平。
(一)加強組織機構建設
組織機構是執行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實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加強組織機構建設,構建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聯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在管理的每個層級、每個環節都嚴格落實安全責任,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形成群策群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學校層面,成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由校黨政主要領導共同擔任負責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委員會成員,負責統一組織和領導全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專業技術指導組和安全檢查督導組,分別負責安全技術的研究推廣、安全工作的檢查與監督;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心負責實驗室安全的扎口管理,具體負責實驗室技術安全的監督、指導及管理工作;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在分管工作范圍內協助配合對實驗室安全進行監督、檢查、指導、保障和管理。
在學院層面,學院作為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執行單位,應依據高校實驗室安全管委會的專業指導,創建學院實驗室安全管委會,并明確實驗室管理的首要責任人。各二級學院的黨政事務負責人應為本學院實驗室安全第一責任人,并出任學院實驗室安委會的主任。
在實驗室層面,各實驗室明確實驗室安全責任人,負責本實驗室安全準入、安全隱患整改、實驗室安全防護等常規工作,使實驗室的穩定運行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設
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容忽視。契合實際且完備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實驗室規范、有序落實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指導,可以保證實驗室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應該覆蓋三個關鍵因素:誰來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誰來管。學校層面,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心、保衛處、基建與后勤管理處等部門是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其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心是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扎口單位,各部門統一接受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二級學院層面,各二級院校主管黨政事務的人員負責統籌安排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并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實驗室層面,具體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各實驗室專門的實驗室安全負責人開展。
(2)管什么。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的范疇非常廣泛,包括技術安全、安全培訓與準入、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改、安全應急預案等內容,其中,技術安全涵蓋多個層面,包括但不限于特種設備、消防、生物等安全。學校應結合學科和專業發展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且可操作性強的各類規章制度,既要有宏觀層面的管理制度,又要有微觀層面的操作規程。
(3)怎么管。總體原則上,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根據“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多措并舉貫徹安全責任制,同時將責任追究制有序落到實處[6]。在具體操作層面,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實驗室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實驗室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適合學校實際的分級分類標準。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應對新的安全問題,結合學校自身發展需要,學校應定期梳理現有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從實際出發,起草或修訂安全管理制度,及時淘汰一些“過時”的制度,并形成更新機制,從而在體制上保障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三)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是確保實驗室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專業培訓有助于促進相關人員自覺維護實驗室的安全,切實提高各方人員的安全素養;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處理事故能力。因此,為保障實驗室順利運行,學校應加大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力度,線上線下多途徑推進此項重要工作。
(1)強化實驗室安全考核與準入管理,所有人在使用實驗室開展實驗實踐前,都須先參與安全培訓,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引入了“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應該進一步加大這類考核的覆蓋面,將考核結果與門禁系統強關聯,將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與選課系統強關聯,嚴格落實準入制度。
(2)進一步豐富安全教育形式,強化師生及其他教職工的安全理念。一是在人才培育方案中引進實驗室安全教育,開設有學分的實驗室安全課程;二是編制和發放實驗室安全知識手冊,供實驗人員學習;三是利用優質網絡資源、公眾號、官網等線上渠道開展在線學習、培訓與互動;四是定期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活動,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和安全教育月活動,大力宣傳安全小知識,引導相關人員學會保障實驗室的安全[7]。
(3)加強安全技術隊伍建設。為更好地適應專業安全教育的要求,學校要選派一批熟知實驗室運作規則,精通安全管理知識與技能,實戰經驗豐富的安全教育人員,打造高度專業化的安管教育隊伍,穩步有序地推動高校實驗室落實安全運維工作。
(4)加強安全教育實踐性。一是理論授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利用課堂理論授課的基礎上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演練,使學生充分認知使用實驗室的注意事項、處理突發事故的可行性措施;二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針對實驗室安全開展體驗式教學,對事故的應急處理可以進行模擬演練,若條件允許,可開設科普體驗館,創設逼真情境和體驗類活動,向學生輸出實驗室安全保障技巧,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實操體驗;三是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實驗人員開展應急疏散演練活動,讓教師、學生深刻認知安全操作實驗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應急處置能力。
(四)加強安全檢查監督
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安全檢查是非常關鍵的安全保障舉措,對及時發現并消除實驗室安全隱患、防止安全事故發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個高校可以從建立安全檢查體系、增加檢查隊伍力量、做好檢查整改處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檢查監督工作,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1)高校應建立層次分明的安全檢查體系。一方面,實驗室安全檢查從層次上可以分為校級、院級和實驗室檢查,需統籌好校、院、系之間的層級分工,盡量做到檢查內容適當錯位、檢查重點適度區分、檢查時間合理穿插,從而強化實驗室安全檢查的可靠性。例如,對實驗室展開安全檢查時,學校可以采用專項檢查、常規自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種形式,對實驗室安全進行點面結合的監督管理,提升安全檢查的覆蓋面和針對性[8]。其中,常規自查和定期檢查注重檢查覆蓋面,更多地關注“面”上安全工作;專項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注重檢查深度,更多關注“點”上安全保障。
(2)加強檢查監督隊伍的力量。一是學校要成立檢查督導小組,小組成員由實驗室安全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外聘實驗室安全專家、學院實驗室安全主要負責人等多方面人員組成,負責全校性的實驗室安全檢查、隱患整改情況通報、安全報告等。二是由于高校實驗室具有體量大、門類多、安全隱患分布廣泛等特點,所以需要進一步擴充安全檢查參與人員的范圍。如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或公司參與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充實學校實驗室安全的檢查隊伍,這樣不僅可以加大安全檢查的深度,提升現場安全教育培訓效果,也有助于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9]。此外,學生作為在實驗室活動時間最長的一個群體,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和訴求,也可以作為一股重要的補充力量參與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情況,安排專業性不是太強的檢查任務,如常規安全檢查、衛生檢查等。
(3)做好檢查整改閉環管理。閉環管理是一個由“決策—控制—反饋—再決策”構成的傳導鏈條,面對變化的客觀實際,能夠進行正確有力的信息反饋并做出相應變革,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從而在循環積累中不斷優化。高校應建立“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掛牌督辦—隱患整改—評估驗收—總結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做到發現問題緊抓不放,整改不到位絕不收手。對于無法立即整改的安全隱患,下發整改通知書,并限期整改到位。對于問題比較嚴重且沒有按期整改到位的實驗室,掛“紅牌”,做關停處理,直至整改完成。對于完成整改的實驗室,進行評估驗收,并做好總結反饋,確保檢查整改形成閉環。對于院系難以處理的安全隱患問題,學校應通過由主管部門、職能部門和學院聯動的安全隱患處理機制及時、有效地加以處理。
結語
安全工作無小事,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實驗室建設進入快車道,這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在組織機構、制度建設、教育培訓、檢查監督等方面不斷優化和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營造高度安全、可靠、穩定的實驗室環境,為高校有序開展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佳霖,李疆,婁杰,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探究[J].實驗室科學,2022,25(04):191195.
[2]王大剛,賈均平,曾玉詳,等.新時代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9,26(3):190193,197.
[3]譚小平,師琳.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與對策[J].大學教育,2021(12):190192.
[4]王強,張才.新興應用型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探索[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20,36(01):4852.
[5]彭華松,許歆瑤,劉闖,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10):295299,304.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Z].教技函[2019]36號.
[7]張安勝,彭華松.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10):307312.
[8]曾潔,張云懷,吳正松,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J].高教學刊,2023,9(15):149152.
[9]孫也,劉宏菊,王海寧.第三方檢查機制助力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3(7):18.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2023SJYB1472)
作者簡介:談一真(1983—?),男,漢族,江蘇蘇州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實驗室建設與安全管理。
*通訊作者:彭芳(1981—?),女,漢族,四川廣安人,碩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智能控制技術及應用研究、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