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艷 溫萌 郎曉玲 張盼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運用量化和定性的方法,對考試成績、考試質量和考試效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對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在評估護生臨床能力中的優勢和可行性進行了驗證,從而為護生的教學改革提出一些改善的意見和建議。方法:以案例為基礎、以臨床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崗位能力要求為本位,隨機選擇54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參加有6個考站組成的OSCE考核,對其成績及有關OSCE考試的設計與組織量和效能進行分析。結果:本次OSCE考試成績為7873分±5.47分,考核總難度系數為0.74,總體區分度為0.44。72.2%學生認為各考站設計合理,96.3%學生認為有必要推廣OSCE考試模式。結論:將OSCE應用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平時考核和畢業考核中,能夠科學、客觀地評價考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考生臨床運用能力的提高。考生對此新型考核模式較為認可,可以作為評價護理學生臨床能力的有效工具。
關鍵詞: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護理;畢業考核;標準化病人
對護生進行綜合素質評估是有效提升其素質的途徑,我國主要通過理論考試、床邊考試和技術操作考試進行評估,但存在一些局限性[13]。《愛丁堡宣言》[4]和《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5]提出了應用OSCE進行全面評估。OSCE是一種客觀、有序、有組織的考試體系,通過對規范化患者的檢查和回答考官問題,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6]。本文報告了一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在畢業考試中使用OSCE的結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以整群隨機抽取的方法,抽取2015屆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專業學生54名,包括50名女生和4名男生。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
如何正確地運用OSCE對于評估的有效性和評估的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考試前的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選擇考試地點并確定考試內容。通過調研和專家咨詢,我們設計了6個考試站點(見表1),并針對護理教育、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三個專業領域的人員進行了研究對象的選擇和資格要求。其次,制定規范的病歷,以病例加醫令的方式指導考生完成特定的護理動作。這些病例都是從臨床實際案例中改編而來,基于學生對醫學和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設計。病歷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病史、健康感知、營養與代謝、排泄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活動、認識和感知、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內容,全面評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點。再次,對規范化患者進行訓練,即SP(標準患者)的培訓。通過腳本的撰寫和重復操練,以及仿真測試來提升SP對考生問題回答的真實性和連貫性。最后,為應聘者準備一份評價調查表,用于對考試表現進行評價,并盡量使其處于較平穩的水平。此次考試,選調了20位自愿者,對他們進行培訓,通過考核選出8位同學作為此次的SP。
1.2.2?OSCE考場設置
OSCE臨床技能測驗在護理學實習基地進行,各測驗室獨立設置,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以保證主考教師及學員不被打擾。在考前,要將站點輪轉情況制作成圖示(見表2)發給學生,在每一個站點的大門上都貼上了考站編號和考試任務的指示,在考場中會有工作人員來指導學生正確進入、輪轉各個考站,并對考試時間進行控制,以保證考試能夠順利進行。
1.2.3?實施方法
在正式開始測試的時候,考生們會從抽簽中抽取一份病例,按照測試的要求進行測試。測驗總共用時120分鐘,每一場比賽都會有一名主考人員進行打分,六場比賽的綜合得分就是最后的得分。
1.2.4?問卷調查
本研究以匿名方式完成問卷調查,內容包含三個層面:OSCE測驗之設計、品質與效能,共計13個議題。OSCE測驗結束后,當場發放和當場回收了54份,去掉了1份無效的問卷,實際有效問卷53份,有效率為98.15%。
1.2.5?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問卷按類別逐一進行整理,并以組成比率進行描述分析。
2?結果
2.1?各考站考生成績平均分(見圖1)
2.2?各考站難度系數及區分度指數(見表3)
2.2.1?OSCE難度
測驗的難度指數是一種測驗的難易度,較高的測驗相對較低。因為這一次的OSCE是一個非0、1的記分,所以使用一個考生在一個考場中的真實分數的平均值與這個考場的滿分的比率來進行計算[7]。其計算公式為:
P=X/W
P:表示難度指數;X:表示某題全部考生的平均得分;W:表示某題的滿分。
2.2.2?OSCE區分度
辨識性指標是指測驗中測驗對象的辨識性。辨識性越高,說明這種測驗對優等生和劣等生的區別越大。因為這一次OSCE的評分是非0、1,所以得到的考試成績是一個連續變量。故采用某考站的得分與考試總分之間的積差相關系數表示[7],其計算公式為:
r=∑xy-(∑x)(∑y)/n[]∑x2-(∑x)2/n∑y2-(∑y)2/n
r:表示相關系數;x:表示考生某考站的得分;y:表示考生考試總分;n:表示考生人數。
2.3?效標關聯效度(見圖2)
效標是指能夠精確地體現或體現被測對象特性的可變因素。效標關聯性效度指的是某個測驗成績與該測驗成績間的相關性系數所表達的效度[7]。在此,利用乘數相關的方法來計算該效標的關聯性。
r=∑xy-(∑x)(∑y)/n[]∑x2-(∑x)2/n∑y2-(∑y)2/n
r:表示效標關聯效度;x:表示測驗成績;y:表示效標成績;n:表示學生個數。
圖2?臨床能力考試與理論成績相關示意圖
3?討論
3.1?本次OSCE考核設計合理
3.1.1?考題難度適中
本次OSCE考試分析了考生的測試分數,結果顯示,應試者的OSCE測試分數平均在78.73±5.47分。根據評定,測試分數分為難、中、易三個等級,其中難度值為0.4的任務,屬于“難”等級;從0.4到0.8的任務屬于“中”等級,而0.8以上的任務屬于“易”等級。整體而言,本次OSCE考試的難度較小,平均難度僅為0.74。此次考試主要評估護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初級臨床能力,具備標準參考考試性質。研究表明,題目的平均難度為0.7左右,每道題的難度在0.4~0.9之間,符合標準參考考試的難度標準[8]。因此,本次OSCE考試的難度在可接受范圍內。
3.1.2?試題具有很高的辨識性
美國現代教育測驗專家Ebel.L指出:如果考試題目的辨識性系數大于0.4,那么考試題目的辨識性就會較好;區分度為0.3~0.39,題目具有較好的可修正性[8]。由表3可以看出,此次OSCE考試各考站的分辨指數在0.31~061之間,平均辨識度為0.44,也就是說,考試的辨識度較高,這證明了此次考試對學生的臨床能力有了更好地分辨和鑒別能力。
3.2?專科醫學基礎理論是醫學教學的基礎
本研究通過對OSCE分數和理論測驗分數的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關聯性較好(r=0.765,P<0.01)。每增加一個理論分數,OSCE成績提升0.468分,說明理論和實踐經驗對學生臨床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調查結果顯示,81.5%的學生認為OSCE考試模式公平客觀,能全面評估學生能力,77.8%的學生認為有助于理論知識掌握和實際教學的補充,94.4%的學生認為對未來臨床實習有幫助。因此,OSCE考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3?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
通過各考站學生成績可以看出,考試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和病例分析能力較弱。在OSCE考試設計與質量研究結果顯示:81.5%考生認為考試時間較短,66.7%考生在考試中有緊張情緒出現。OSCE是一種多項測驗,要求考生根據測驗規則來完成每個測驗站點的測驗,這與傳統的測驗方式有很大不同,對于第一次使用OSCE測驗的一些考生來說,這種測驗方式并不適合。在未來的課程教學和考試評估中,要盡可能地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相聯系,加強對護生的臨床思考和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
3.4?注重SP的培訓工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24.1%考生認為SP比較真實地模擬了“病人”,有22.2%的受試者對SP的評價不夠準確,其主要因素為:SP訓練未及格,或長期對相同疾病進行仿真訓練后疲勞,導致仿真變形,或SP與被試者之間的交互交流出現問題。所以,在服務提供者的招募與訓練中,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選拔與科學的訓練。在未來的課程中,需要提高學生的臨床交流技巧和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水平。
3.5?存在問題
(1)所選取的病例仍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異,數據有待進一步充實。
(2)考試場所的布置要盡量貼近臨床實際,減少無用的仿真手術環節。
(3)為了增強評卷人員的可信性,應在每一網站推薦3~4位評審人員。
結語
總體而言,OSCE系統的實施讓學生的考試結果更具客觀性、全面性、公平性,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技能轉化為自己的技能,這樣,“護士”和“護生”的距離就被縮短了。基于案例分析,以臨床工作流程為主線,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建立了OSCE評價模型。這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還能將教育和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護士們的臨床綜合能力。實踐證明,該模式是一種可以推廣應用于臨床的,適用于臨床實習及在校本科生的臨床操作考試,但仍有待于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Kassebaum?D?G.教育效果評價中的成果測量[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1,12(4):172174.
[2]陳曉兵.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石河子大學,2022.
[3]王劍鋒,李娜,許澈,等.CBL聯合Seminar教學法在眼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長治醫學院學報,2023,37(01):5861.
[4]1988年8月世界醫學教育會議愛丁堡宣言[J].醫學教育,1990(5):2.
[5]萬學紅,張肇達,李甘地,等.“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與在中國的實踐[J].醫學教育,2005(2):1113.
[6]劉璐,王維民,陳洪捷.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家庭背景對優質醫學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研究[J].醫學與社會,2023,36(05):127132.
[7]史秋衡,常靜艷.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高等教育的戰略特征與制度建構[J/OL].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202404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230526.1321.002.html.
[8]宋學玲,梁正妍.基于項目反應理論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命題質量評價[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3,21(02):253259.
基金項目:甘肅省衛生健康行業科研項目(編號:GSWSKY2021065);甘肅衛生職業學院2023年“技能甘肅”“雙高”“提質培優”建設專項課題(編號:SG202305)
作者簡介:杜俊艷(1983—?),女,漢族,甘肅天水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通訊作者:張盼(1992—?),女,漢族,甘肅白銀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