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目的:探討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基于多種介質的門急診就診流程再造。方法:分析當前醫院門急診流程存在的問題,基于醫院HIS系統、CIS系統、排隊叫號系統、LIS系統、PACS系統和藥房系統等對患者就診流程進行改造。結果:實現患者從預約掛號、診間報到、采血化驗和報告打印等全流程再造,滿足門急診患者持身份證、實體卡、電子健康碼、院內二維碼或醫保碼等多種就診介質就醫。結論:基于卡碼融合的智慧醫院就醫流程再造,優化了患者就醫流程,統一了患者就診信息,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醫院運營成本。
關鍵詞:卡碼融合;智慧醫院;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4)09-0065-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0 引言
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1],明確提出了“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的政策方向,為智慧醫院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引[2]。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頂層設計、統一標準的就診服務卡[3], 2019年以來,安徽省胸科醫院按照“標準統一、安全可靠、開放兼容、保障應用”的原則,大力推進電子健康碼一碼通行建設。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省政府相關工作要求,以真抓實干作風辦好民生實事,加快了電子健康碼的普及應用[4]。
政策的相繼出臺,體現了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信息化的重視,同時也為其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醫院自身特點,通過流程再造制定了卡碼融合方案,將身份證、實體卡、電子健康碼、院內二維碼和醫保碼等不同種類的卡碼就診介質融合在一起,以便高效快捷地獲取患者診療信息,實現了數據互通和信息共享。目前,卡碼融合已成為醫生、護士和患者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過往患者就診時混亂的病歷資料、檢驗報告和影像資料,查看非常不便,且容易丟失,影響就診效率。
1 門診流程現狀及問題
十年前,各大醫院均推行門診就診一卡通預充值就醫服務模式,安徽省胸科醫院也上線了門診就診一卡通。患者在各家醫療機構就診均需要辦理實體就診卡,通過預充值方式就診,此就診方式在移動支付不普及、病歷電子化程度不高的當時確實提高了患者就診效率,減少了排隊時間。隨著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及移動支付的普及,實體卡預充值方式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1) 同一患者在不同醫院辦理多張就診卡,甚至在同一家醫院也存在多張就診卡的情況,導致就診卡分辨困難;2) 以往患者數據采集不完整,信息填寫隨意性較大,導致患者身份識別難度大,多張就診卡與歷次就診信息匹配難度大,診療記錄連續性不高;3) 患者多次辦理實體卡,導致制卡成本增加,且出現多張實體卡余額無法共享利用。
2 卡碼融合的醫院就診方案總體設計
卡碼融合的醫院就診方案總體設計是在醫院現有信息系統的總體框架基礎上,通過建立患者主索引,將多種卡碼介質融合,實現數據共享,完成就診線上線下一體化。信息系統根據姓名和身份證號將患者多條建檔信息通過患者主索引歸集,進行數據整合實現卡碼融合,解決多種卡介質無法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的問題。實現了患者預約掛號、簽到叫號、充值繳費、檢查檢驗和報告查詢等數據統一共享。卡碼融合流程設計如圖1所示。
卡碼融合后的患者就診時,醫護人員通過任一就診介質均可以查詢到患者的歷次就診信息,包括就診時間、病歷資料、檢驗報告、檢查報告和影像資料,減少了患者紙質就診資料丟失的煩惱,節約了醫護人員查看紙質資料排序的困擾,解決了患者主訴不清的問題,提高了診療效率和醫療質量,提升了患者就醫滿意度。
3 卡碼融合的智慧醫院功能設計
3.1 患者建檔
信息共享一鍵建檔。在衛健委的堅強領導和部署下,統一電子健康碼。患者在任一醫療機構申請電子健康碼后,到其他醫院就診展碼時,通過調閱省平臺電子健康碼中心數據庫接口,無須再次申領注冊,根據接口返回信息自動匹配關聯已建檔信息,一鍵綁定注冊使用。
3.2 升級動態二維碼保護資金安全及患者隱私
根據省衛健委統一部署,電子健康碼各展碼渠道統一修改為動態二維碼,動態碼有效時間為1分鐘,以有效解決資金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過往靜態二維碼根據患者身份證號直接生成方式過于簡單,容易被復制和盜用,導致患者診療信息泄露。動態二維碼根據特殊算法且1分鐘刷新變動,有效避免了患者隱私等相關信息被竊取盜用的情況發生。
3.2.1 賬戶資金得到有力保障
以往患者實體卡或者靜態二維碼資金難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實體卡片或者靜態二維碼一旦丟失,存在被惡意使用和退款的風險。動態電子碼1分鐘有效期,即使二維碼泄露被竊取盜用,也將在1分鐘內失效,資金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3.2.2 患者醫療就診信息隱私保護
醫療就診中的患者病歷資料、檢查報告、檢驗報告和影像資料是患者的隱私信息,應該予以加強保護,但患者實體就診卡或靜態二維碼一旦丟失,無論診療科室、服務窗口和自助機都難以確認患者真實身份,數據泄露風險較大。電子健康碼的動態二維碼可以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3.3 數據整合,統一患者就診信息
卡碼融合上線的同時,考慮到患者歷史的就診數據資料,通過信息系統改造,將身份證號作為患者主索引,各種就診卡和碼均通過身份證號和姓名識別指向同一就診人,從源頭上解決數據不統一,就診不方便的問題。通過患者360視圖可以查詢患者既往就診記錄,以時間軸作為主線,展示歷次就診的病歷信息、檢查報告、檢驗報告和影像資料等相關信息,醫生查看時一目了然,節約了臨床查閱歷史記錄的時間,提高了診療效率。
3.4 根據患者差異化就診需求,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卡碼融合系統改造上線后,電子健康碼一碼通行盡管有諸多優點,但由于醫院的專科特點,仍以老年結核病患者為主,許多患者沒有智能手機或操作智能手機不順暢,難以有效使用電子二維碼。考慮到不同患者的差異化需求,信息系統針對性地做出優化調整,目前保留了三種使用渠道:1) 保留部分實體卡,將實體卡與電子健康碼和可能存在的多張實體卡指向同一主索引,以免信息的不統一和不完整;2) 在自助機和窗口增加讀取身份證打印一天有效期的就診二維碼功能,使用紙質靜態二維碼代替電子動態二維碼就診;3) 直接使用身份證就診,通過身份證讀卡器將身份證作為卡碼替代介質進行就診。針對患者的差異化就診需求,打造了一套以線上電子二維碼為主,線下紙質二維碼、實體卡和身份證為輔的方式,實現一體化就醫服務流程。
4 卡碼融合的醫院就診流程再造應用成效
4.1 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卡碼融合的醫院就診流程改造,通過患者建檔嚴格控制完善患者信息采集,如患者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和家庭住址等。通過身份證號作為患者主索引,將患者在院內辦理的多張實體卡、醫保碼、電子健康碼和安康碼等多種介質同時存在的患者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姓名加身份證的校驗模式整合歸集到患者主數據視圖中去。數據歸集整合后,不僅能將多介質數據統一和余額共享,而且可以將患者歷次診療信息進行統一合并以便更好地幫助醫生查詢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治療恢復情況[5]。截至2023年11月5日,通過患者主索引共合并歸集門診數據415 813條,占歷史建檔總人數的70.07%,合并患者建檔冗余信息共計177 556條。多介質患者數據合并后,沉默賬戶被激活利用,持歸集后的任一就診介質,均可調閱患者的歷次診療信息數據,共享余額,幫助醫生提高了診療效率,提升了患者的就醫滿意度[6]。
4.2 優化患者就醫流程
隨著卡碼融合流程改造完成,患者申領電子健康二維碼直接融合歸集實體卡數據,預約掛號就診時,不必再進行辦卡、取號、繳費等煩瑣環節,直接到候診區簽到候診即可。患者余額不足時支持微信公眾號充值繳費,減少了患者往返自助機和窗口繳費扣款環節。醫生開具檢查檢驗申請和藥品處方后,患者直接到相應科室即可,優化了就醫流程,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復雜環節。
4.3 提高了醫生診療效率
醫生通過患者360視圖可以查詢患者既往就診記錄,根據患者就診時間倒敘排列,展示主訴、既往史、現病史等病歷資料以及歷史取藥和檢查檢驗結果,如圖2所示。患者360視圖節約了醫生問診時間,減少了患者主訴不詳帶來的就診偏差,提升了就診效率和醫療質量。
4.4 減少了醫院運營成本
推行電子健康卡,實現卡碼融合后,解決了多就診介質數據無法互通給醫患帶來的困擾,節約了醫院實體就診卡的制卡成本,同時減少了卡管理工作。患者實體卡容易丟失,電子健康碼在移動手機端可以隨時調閱使用,解決卡片保管煩惱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耗材成本。截至目前,醫院使用電子健康碼就診患者已達138 530人,節省耗材成本數萬元。
5 總結
基于卡碼融合的醫院就診流程改造,通過患者身份證號建立患者主索引,將患者診療和費用等相關數據進行歸集整合,高效地展示患者各種病歷和檢查檢驗結果,大幅提高了醫生的診療效率。在獲取移動端實名認證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比對分析,通過數據處理延伸至患者診前服務,節約了患者診療時間,實現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減少了財務部門的工作量,節約了成本[7]。未來,醫院將繼續總結經驗,開拓進取,不斷推陳出新,圍繞患者“急難愁盼”的問題,持續優化醫院信息系統的功能運作與服務模式,以“互聯網+醫療健康”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8]。
參考文獻:
[1] 朱慧,于勁松,王蕾,等.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背景下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22,12(2):58-62.
[2] 侯珊芳,胡影萍,秦凈.后疫情時代智慧醫院發展的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22,39(9):32-35.
[3] 師慶科,葉楓,白丁.醫聯體就診卡向電子健康卡遷移實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21,18(1):55-59.
[4] 劉文生.安徽:探索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新范式[J].中國醫院院長,2022,18(19):41-43.
[5] 蘭欣,佘晨陽,侯夢薇,等.基于多卡合一的智慧醫院就診流程再造[J].中國數字醫學,2023,18(7):46-49.
[6] 吳前兵,劉靜.信息技術改善門急診服務行動的分析和舉措[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8):16-19.
[7] 陳嘉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的成效分析與建議: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為案例[J].當代會計,2021(14):160-161.
[8] 谷佳偉,李瑞芳,孫艷,等.我國互聯網醫療高質量發展實現路徑與重點策略研究[J].中國醫院,2022,26(6):33-35.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