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常姍,鄧巖
豐縣人民醫院急診監護室,江蘇徐州 221700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由于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以及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導致腦卒中的發生率有較為顯著的增高趨勢[1-2]。研究顯示腦卒中根據患者的發病原因不同可以分為出血性以及缺血性腦卒中兩種。雖然兩種腦卒中的發病機制不同,但是均有可能壓迫呼吸中樞以及誘發昏迷而導致呼吸抑制。因此對于重癥腦卒中伴有呼吸功能異常的患者目前主張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但是在使用呼吸機進行干預以及治療期間,患者同樣可能發生一系列的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3-5]。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臨床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肺部感染,考慮與呼吸機的使用有關。一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無論是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還是重癥腦卒中的預后等指標均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威脅。如何對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干預是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主要問題[6]。研究顯示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影響不同,循證護理在臨床中的使用較多,作為一種新型護理臨床中針對該護理模式的研究較少[7]。因此本研究隨機選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豐縣人民醫院急診監護室收治的90 例重癥腦卒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循證護理對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急診監護室收治的90 例重癥腦卒中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均分為兩組,各45 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 例;年齡50~70 歲,平均(59.69±6.44)歲;病程8~20 d,平均(15.62±3.49)d。觀察組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齡50~70 歲,平均(59.72±6.40)歲;病程時間6~23 d,平均(15.38±3.55)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frylw-2023-071)。
納入標準:①患者于本院明確診斷為重癥腦卒中,同時具有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的適應證;②患者家屬對于本研究知情了解且同意;③患者的一般狀態尚可,無明顯的嚴重并發癥發生。排除標準:①患者一般情況差,無法配合完成研究;②患者有精神麻醉類藥物濫用史。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針對患者的腦卒中情況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同時制訂可行的護理計劃并嚴格實施。對護理干預進行及時評價,根據患者的反饋以及患者的各項指標的變化調整護理計劃。在護理干預期間著重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神經系統功能等進行護理,包括氣道清理、康復鍛煉等。根據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及時調節呼吸機,避免由于人機對抗等呼吸機使用不當的情況而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對于分泌物不多且較為稀薄的患者可以采用經呼吸機管路進行吸痰的方式進行清理。而對于呼吸道內痰液較多且難以清除的患者則可以對其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清理痰液等。加強對患者口腔的護理,每日進行漱口水消毒兩次,在進行消毒過程中注意避免漱口水嗆入氣道內造成副損傷。呼吸機需定期更換加濕器以及濾網,避免濾網積聚灰塵誘發感染加重。對于呼吸道管路則需要對其進行定期檢查,確保呼吸道加濕,避免誘發感染加重。
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①提出相關問題。對患者進行病情綜合性評估,了解其既往病史、用藥情況、身體狀況以及心理狀態等。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等,從而確定患者的護理需求和重點。針對重癥腦卒中的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同時結合本科室的具體情況對護理干預方式進行調整計劃的制訂。在科室內進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相關指南以及最新文獻的收集。對于收集到的文獻進行閱讀,評價文獻的準確性以及可實施開展性。對于能夠在本科室應用的護理方案進行采納。及時明確最新的護理計劃,積極調整本科室目前采用的護理方案。②循證護理實施。對于患者住院期間的周圍環境進行干預調整,對病房內的溫度以及濕度等進行及時調節,確保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舒適程度。同時加強病房內的消毒,進行2 次/d 的空氣消毒。在消毒過程中注意對患者進行保護,避免患者由于接觸消毒劑而出現中毒表現。在探視期間應該嚴格加強手消毒,盡量減少患者與家屬的接觸次數。在進行呼吸道管理期間應該定期更換呼吸機螺紋管。對于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及時的清理。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呼吸機的使用時間,避免長期應用呼吸機對氣道功能甚至是結構造成的負面影響。在護理干預期間還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教育,提高護理人員對于呼吸機相關護理的數量程度以及護理精細程度。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舒適度評分、護理滿意度。
①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36 Item Short form, SF-36)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包括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活能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總體健康6 項,每項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②舒適度評分采用舒適度評分調查表(Kolcaba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活舒適、心理舒適、治療舒適、院外舒適、生理舒適、綜合舒適6 項,每項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好。
護理滿意度根據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評價進行分析,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人數×100%。其中十分滿意為80 分以上,基本滿意為70~80 分,一般滿意為60~<70 分,不滿意為<60分。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生活質量、舒適度評分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活能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及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 值P 值軀體疼痛75.35±5.55 88.33±4.41 11.746<0.001生理功能76.33±5.41 87.64±4.52 10.078<0.001生活能力73.14±5.87 89.35±4.25 14.261<0.001社會功能75.77±5.89 88.66±4.21 11.209<0.001心理健康76.11±5.30 87.38±4.20 11.100<0.001總體健康75.65±5.26 87.77±4.37 11.699<0.00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77.78%,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生活舒適、心理舒適、治療舒適、院外舒適、生理舒適、綜合舒適等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 值P 值生活舒適72.55±5.36 90.14±4.33 20.041<0.001心理舒適72.45±5.87 90.16±4.52 17.402<0.001治療舒適72.77±5.30 90.19±4.25 20.362<0.001院外舒適74.16±5.39 90.33±4.28 18.023<0.001生理舒適73.34±5.22 89.60±4.57 17.851<0.001綜合舒適72.95±5.75 90.87±4.45 18.400<0.001
腦卒中是一種腦組織缺血缺氧疾病的總稱,根據其發生因素以及發生誘因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出血性腦卒中以及缺血性腦卒中兩種[8-9]。對于部分嚴重的腦卒中的患者,由于嚴重警告的缺氧或者出現壓迫呼吸中樞的情況則需要使用呼吸機進行支持治療,控制患者的呼吸,避免呼吸衰竭甚至是呼吸暫停而影響生命安全。對于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患者而言,雖然其呼吸功能能夠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呼吸機相關的并發癥同樣有較高的發生率[10-11]。有研究發現,對于目前臨床中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的重癥腦卒中患者,其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呼吸機相關肺炎。呼吸機相關肺炎是指由于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導致出現的肺部感染,致病菌可能是臨床中常見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其次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導致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而對于呼吸機相關肺炎來說,一旦發生則可能對患者造成氣道炎癥反應的增高,痰液分泌量增加。部分難以控制的呼吸機相關肺炎還可能誘發嚴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因此對于呼吸機相關肺炎需要進行積極的干預[12]。但是相對于干預而言,對其進行預防則是更為重要的方式。研究指出,通過給予患者積極的預防不僅能夠降低肺炎的發生率,而且對于重癥腦卒中的緩解也有一定積極作用[13]。目前對于呼吸機相關的肺炎主要通過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進行預防以及干預。常規的護理是臨床中開展得最多的護理模式,其主要針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選擇不同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進而為疾病的治療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規積極的針對性較差,無法有效地為不同患者制訂針對性護理計劃,因此需要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改善。而循證護理則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護理干預模式[14]。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其能夠以臨床研究作為依據,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護理干預方案進行改善。而對于重癥腦卒中伴有呼吸相關性肺炎的患者而言,采用循證護理不僅能夠為患者的呼吸機相關肺炎進行干預,而且還能夠針對患者的重癥腦卒中情況進展實施護理,降低其嚴重程度,提高其整體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常規的護理干預而言,循證護理對于生活能力(89.35±4.25)分有一定的提高改善作用。同時與丁蕓等[15]研究中生活質量(85.24±5.42)分研究結果相似,考慮與護理干預的整體效果較好及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內容掌握完善等因素有關。此外對于大多數的患者而言,雖然循證護理的開展對患者的自我疾病了解程度的影響較小,但是對于護理人員而言則能夠依據目前臨床中具有指導意義的護理干預模式開展護理干預,進而滿足各種臨床需求。
綜上所述,在重癥腦卒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者中采用循證護理的效果較好,循證護理優勢在于通過提出明確的臨床問題、搜索最好的證據、評估證據的質量和應用該證據來制訂關于患者的護理方案。使臨床護理理論和實踐有關,關注患者臨床變化,依據科學證據和研究結果進行判斷,結果發現在生活質量、舒適度與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積極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