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 陳威(甘肅省中醫院)

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NONFH)是骨科常見疑難病之一,隨著近年來醫學界對NONFH 的臨床研究進一步深入,其發病機制、危險因素及防治策略也逐漸明晰。
對于NONFH 發病機制的研究,目前臨床上出現了多種假說,其中,脂肪栓塞學說、骨內高壓學說、凝血異常學說、骨髓脂肪轉化引起脂肪細胞增生和細胞凋亡學說等,均獲得了眾多學者的支持。
栓塞學說認為,機體常因骨骺部脂肪栓塞引起股骨頭內部直接或者間接血管內缺血,造成股骨頭部血供異常,從而發展成為缺血性壞死。脂肪栓塞多發生于骨壞死附近區域,而激素、酒精等均容易導致脂質代謝紊亂繼發局部脂肪栓塞,一旦形成股骨頭內血液循環障礙,即可增加股骨頭壞死發生的風險。
骨內高壓學說是基于骨髓腔內部壓力過高導致血流障礙理論所得的一種學說,即當骨髓腔內的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壓迫周圍血管,影響血液循環,減少骨組織的血液供應,導致細胞環境惡化,最終引起骨組織缺血和壞死。
凝血異常學說指出,在高凝血狀態下,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導致其在微血管內流動受到阻礙,進而影響到股骨頭區域的正常血液供應。而這種局部供血不足的情況加劇了脂肪栓塞與血栓的形成概率,大大提高了股骨頭遭受缺血性壞死的風險。血液高凝狀態不僅減緩了血液流動速度,也間接促使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使得該區域的骨組織因缺血而進一步發生壞死,成為NONFH 的關鍵發病機制之一。
當股骨頭壞死區域的骨細胞內部脂質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細胞功能紊亂和細胞凋亡,影響骨髓干細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新骨形成速率,進而影響骨組織的正常更新和修復,加速骨組織的損傷和壞死過程。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引起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凝低纖溶狀態,可引起股骨頭內部的血栓形成,從而引起骨內壓增高、血液供應不足,并且激素可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股骨頭局部骨細胞內的脂質堆積。另有研究表明,激素能夠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脂分化、骨髓內脂肪細胞增生等,從而引起股骨頭股部骨組織缺血、壞死。近年來,臨床上通過對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的研究發現,酒精能夠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脂分化,并且能夠引起成骨細胞數量降低,不利于壞死骨的修復。同時,長期大量飲酒引起的酒精中毒能夠導致脂質代謝紊亂等類似激素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從而引起NONFH。
前期研究發現,NONFH 患者的高發中醫體質為血瘀質。這種體質的患者大多血液運行比較遲緩、澀滯,并有死血壅塞血脈,從而出現血脈閉阻不通以及血液離經停積的病理狀態,更容易引發股骨頭壞死。相關科研人員通過實驗研究證實,PAF-AH 和NOS1基因多態性可能增加血瘀質NONFH 的發病風險,說明中醫體質與NONFH 之間可能具有重要聯系。
血液疾病及凝血障礙是導致NONFH 的又一重要風險因素。這些疾病通過影響患者血液的正常流動和凝血機制,進而干擾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導致該區域骨組織的缺血或壞死。例如,鐮狀細胞貧血易造成紅細胞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小血管,導致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不足;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異常的抗體,會增加血栓形成風險,阻塞供應股骨頭動脈等重要血管,導致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引起骨組織壞死。
其他凝血障礙也可以導致血液凝固功能異常,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血栓形成不僅限于肢體的遠端部位,也可能發生在股骨頭等供血量本就較少的骨骼區域,導致血供中斷,最終引發骨組織的壞死。
為有效預防NONFH 的發生,建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調整生活方式,避免長期過量飲酒和不必要的激素使用。此外,還需保持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這樣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脂質代謝,減少脂肪在骨髓內的堆積,從而降低股骨頭壞死發生的風險。
早期診斷是控制NONFH 發展的關鍵,在NONFH 早期無癥狀階段,可利用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技術及時發現病變,及時采取保守治療、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手段進行干預,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延緩或避免手術治療需要。
在NONFH 發展至進展期,尤其是在股骨頭發生顯著塌陷或者關節功能嚴重受損的情況下,手術治療成為最有效手段之一。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作為其中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通過移除壞死的骨頭并替換為人工關節,不僅能顯著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還能極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通過及時開展手術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疼痛,恢復關節功能,從而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醫中藥干預方案是NONFH 的輔助治療手段。中醫理論中的活血化瘀方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緩解疼痛,促進受損骨組織的修復。中藥配方如補骨脂、當歸、紅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對預防NONFH 發生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