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光燕(貴陽市烏當區羊昌衛生院)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因其癥狀輕微、難以察覺,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其發病率逐年增加,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居民健康的重要問題。高血壓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在中老年人中更為常見。因此,要加強高血壓科普,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
高血壓患者應當嚴格控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建議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 克,并注意減少隱形鹽的攝入,例如醬油、腌制品、零食等。減少鹽分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擔。膳食纖維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和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入25—30 克的膳食纖維,可從全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中攝取,例如,燕麥、全麥面包、綠豆、蘋果、柑橘等。鉀和鈣可以幫助調節血壓,建議每日攝入3500—4700 毫克的鉀和1000—1200 毫克的鈣,富含鉀的食物有香蕉、土豆、菠菜等;富含鈣的食物有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等。蛋白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素,高血壓患者應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禽、豆類等,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約占總能量攝入的15%—20%。
高血壓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和運動習慣設定合理的運動目標。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同時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抗阻力訓練包括啞鈴、彈力帶、器械訓練等。開始時可選擇低強度、低難度的運動,逐漸增加強度和難度。每次運動時間應控制在30—60 分鐘。避免過長時間的劇烈運動,以降低心臟負擔。
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和用藥指導進行藥物治療。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更換藥物或停止用藥。同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每天應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服用藥物,以保持穩定的血藥濃度。盡量避免漏服或多服。此外,在使用藥物治療期間,高血壓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變化,了解藥物效果。若發現藥物效果不理想或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藥物方案。
1.血壓監測 定期測量血壓也非常重要,18 歲以上健康成年人至少每2 年監測血壓1 次,35 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監測血壓1 次。心血管門診患者應常規接受血壓測量。高血壓患者調整治療期間每日監測血壓至少2 次,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3 遍,取平均值;血壓平穩后每周監測血壓2 次;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血壓讀數,盡可能向醫生提供完整的血壓記錄。
2.心理調節 基層醫院可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或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對于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基層醫院可以特別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宣傳和學習,教會患者如何有效處理疾病帶來的壓力與困擾,提升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
綜上所述,基層醫院對高血壓患者及時開展護理科普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