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娜(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靜脈輸液是一種常見的醫療手段,通過將藥物、營養液或血液等液體注入患者的靜脈,達到治療或支持的目的。靜脈輸液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緩解癥狀,提高生存質量。
神經內科是一門研究神經系統疾病的學科,包括腦血管病、癲癇、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神經肌肉病、神經炎、神經病理等。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較復雜,需要長期使用靜脈輸液治療。靜脈輸液對神經內科患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改善腦血流和腦代謝 神經內科患者常常伴有腦缺血、腦水腫、腦代謝障礙等情況,通過靜脈輸液,可以針對性地擴張血管,增加血液循環,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腦部,從而改善腦部的供血情況。此外,靜脈輸液還能夠有效地降低顱內壓,緩解腦水腫的癥狀,進一步保護腦組織免受損傷。
2.防治感染和發炎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創傷、手術等原因,容易發生感染和發炎反應,如腦膜炎、腦膿腫、腦炎等。靜脈輸液可以通過給予抗生素、抗炎藥、免疫增強劑等藥物,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減輕炎癥的損傷,防止感染的擴散和并發癥的發生。
3.控制癲癇發作和痙攣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腦部病變、電解質紊亂、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可能出現癲癇發作或肌肉痙攣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靜脈輸液可以通過給予抗癲癇藥、鎮靜藥、肌松藥等藥物,抑制異常的神經沖動,緩解肌肉的收縮,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
4.緩解疼痛和不適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神經損傷、血管痙攣、顱內壓增高等原因,常常伴有劇烈的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困擾。靜脈輸液可以通過給予鎮痛藥、止吐藥、平衡液等藥物,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提高耐受力和舒適度。
靜脈輸液雖然對神經內科患者有很多益處,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并發癥,如靜脈炎、血栓、過敏、藥物不良反應、液體負荷過重等。因此,神經內科患者的靜脈輸液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合理選擇靜脈輸液的適應證、藥物、劑量、速度、時間和方式,避免不必要或過度的靜脈輸液,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遵循最小有效劑量、最佳給藥途徑的原則。
2.嚴格執行靜脈輸液的操作規范,選擇合適的靜脈通路和輸液設備,保持輸液部位的清潔和干燥,定期更換輸液器和導管,避免污染和感染,監測輸液過程中的生命體征和輸液反應,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3.加強靜脈輸液的護理教育,向患者和家屬解釋靜脈輸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和可能的并發癥,增強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教導患者如何自我觀察和報告輸液反應,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4.定期評價靜脈輸液的效果和安全,記錄和分析靜脈輸液的相關數據,如輸液量、藥物種類、輸液時間、輸液反應、并發癥等,評估靜脈輸液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及時調整輸液方案,保證輸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靜脈輸液是神經內科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對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但靜脈輸液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并發癥,需要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