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華(北京市西城區廣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日益成為健康的殺手。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種,冠心病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威脅。了解冠心病的癥狀和治療方法,對于保護我們的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冠心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胸痛(心絞痛)。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表現,表現為胸骨后或左側胸痛,疼痛程度從輕度到劇烈不等,多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持續時間短暫,通常為數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胸痛通常發生在運動、勞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后,伴隨著氣促、出汗、惡心等不適感覺。此外,冠心病還可表現出胸悶、心悸、失眠、頭暈等癥狀,一些患者也可出現心電圖異常、心肌梗死等危險癥狀。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痰濁內阻:在中醫理論中,痰濁是指由脾失健運、水濕停滯轉化而成的病理產物。當痰濁內阻時,心脈不暢,痰濁與氣逆共阻于胸,易導致胸悶心痛。患者常伴有形體肥胖、身重乏力、泛惡欲嘔等癥。苔白膩或黃膩,脈象沉滑、結代或弦滑數,這些都是痰濕留滯內阻的特征。此類患者,需要化痰降逆、通脈活絡,常用半夏、陳皮以及丹參等來降逆化痰。
胸陽痹阻:所謂胸陽痹阻,是指寒邪侵襲胸部,導致陽氣運行不暢。胸陽不振時,易導致心胸疼痛,特點是痛連肩背或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患者通常會在受寒后癥狀加重,多伴有心悸氣短。在舌苔和脈象上表現為苔白,脈沉弦或遲。治療時,需要重點溫陽散寒、開胸順氣,常用桂枝、附子、川芎等藥物。
氣機郁滯:中醫認為,情志內傷是導致氣機滯阻的主要原因。心主神明,與情志關系極為密切。當情緒波動時,容易影響氣機,使氣滯胸中,形成郁結,導致胸悶或劇痛。此類心痛常伴有情志變動,表現為苔薄白,脈弦或結代。治療應以疏肝理氣、解郁止痛為宗旨,常用柴胡、郁金、烏藥等藥物。
心脈瘀阻:心脈瘀阻通常是由長期氣滯血瘀導致的。它的心痛特點是痛有定處,如刺如錐,常常與肩背部痛息息相關,并伴隨心悸氣短。在舌脈上可見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脈象弦細或澀、促、結、代。治療時要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常用的藥物如紅花、川芎、三七等。
氣陰兩虛:氣陰兩虛的患者往往感到持續性的心胸隱痛,這種痛感通常不劇烈,但卻反復出現,在勞累后尤為顯著。伴隨的癥狀還包括心悸、氣短、神疲力乏、自汗、口干舌燥等。觀察舌質可以發現淡色或者暗紅且胖嫩,有時舌邊會有齒印,舌苔薄或者完全沒有苔。脈象表現為細弱、脈數或者結代。治療氣陰兩虛需要補氣養陰,生脈飲是常用的方劑,里面的人參益氣健脾,麥冬、五味子養陰潤燥。另外,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營養,勞逸結合。
心腎陽虛:心與腎在五行學說中水火既濟,相互關聯。當心腎陽虛時,患者通常會有心悸、氣短、體力下降、手腳冰冷,甚至腰膝酸軟無力的表現。從舌脈診來看,可能出現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或結代。治療心腎陽虛要采用溫陽補火、助陽回元的方法。例如真武湯可以溫腎陽,加入肉蓯蓉、鹿茸等溫陽藥以提高治療效果。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避免過于寒冷的環境,注意保暖,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以溫陽。
陽氣欲脫:這是十分危險的病癥,因為陽氣是維護生命活動的根本。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痛、劇烈氣短、盜汗,出現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口唇和指甲發紺等生命體征減弱的表現,甚至可能失去意識。舌頭暗淡,苔白,脈微欲絕或結代。治療陽氣欲脫要立即采取挽救措施,用參附湯等方回陽救逆、增強心臟功能。如果考慮是急性心肌梗死,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同時,應緊急就醫,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維持生命體征。
每個冠心病患者的體質特征不同,中醫強調“治未病”,也就是根據患者的體質特征,通過飲食來預防和調理病情。例如,氣滯血瘀型患者應選擇活血化瘀、行氣解郁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茶等;氣陰兩虛型患者,適合補氣養陰類的食物,如人參、雞肉、枸杞子、銀耳等;痰濕內阻型患者宜用健脾利濕、化痰散結的食物,如茯苓、薏苡仁等。通過辨證施食,可以更精準地對患者進行飲食調理,增強飲食療效。
中醫認為食物亦有性、味、歸經之分,可按照“五味入五臟”原則來進行搭配。冠心病患者選擇性味平和的食物,如蓮子、山藥、瘦肉等,能夠補中益氣、養心安神。一般來說,應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等熱性刺激食物,以及高膽固醇、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等肥甘厚味,以減少對心臟的負擔。在深入理解“五味入五臟”的基礎上,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應做到五味調和,避免過于偏頗。微酸味的食物,如山楂,可以活血化瘀,促進心血循環;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有清心火、泄熱毒的效用;甘味食物,如紅棗、蜂蜜,能夠健脾補氣、安心養神;辛味食物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溫和的蔥、姜還是適宜少量使用的,具有發散風寒、溫中行氣的功能;咸味食物,如紫菜、海帶,則適合調和腎臟,有助于軟化血管。中醫養生理念認為,辛辣、油炸等刺激食物容易傷害心臟、刺激血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增加心臟負荷,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入,不僅可以避免造成額外的身體負擔,還有助于穩定血壓和血脂。此外,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會增加血管內脂肪斑塊沉積,加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飲食上應盡量選擇低脂肪、高纖維的植物性食物,如豆腐、深海魚類等。
不同的季節和地域,食物的選擇也應該有所不同。春季可以多選用一些疏肝解郁的食物,如菠菜、香蔥等;夏季則應以清熱解暑為主,可以選擇西瓜、綠豆等食品;入秋后,宜多吃潤燥生津的食物,如梨、蜂蜜等;冬季則應重視溫補,可以食用羊肉、核桃等。地域特點也不容忽視,南方氣候濕熱,可適當增加健脾利濕的食物;北方氣候干燥,宜多食潤肺的食材,以達到平衡。
冠心病已成為當今社會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巨大的負擔。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健康,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及時進行體檢和治療,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冠心病的發生,保障我們的健康和生命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