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扼粵西要沖,曾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更是有著“東方夏威夷”的稱號。陽江市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自然資源豐富,名優產品多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廣東省南藥、蔬菜、水產、畜牧、水果的重要產區,陽江豆豉、陽江姜豉、春砂仁、雅韶尖山蟹、程村蠔、陽江黃鬃鵝、益智、沙姜等都具有地方特色。陽春有“中國蠶桑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中國雙肩玉荷包荔枝之鄉”“中國馬水桔之鄉”等稱號,春砂仁2005年獲“國家級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稱號。本文記載了廣東陽江各地區美食、特色農產品、道地藥材、常用藥膳及制作方法等方面內容。
1.陽江美食、特色農產品、地道藥材及歷史記載(見表1)
(1)陽江豬腸碌是廣東省陽江招牌特色小食,因為豬腸碌外形呈圓條形,貌似豬腸,因此取名豬腸碌,與粉卷相似,但餡是由豆芽、炒河粉等做成的,以整張的河粉作皮來包裹,咸中帶香,十分美味。
(2)“大八益智”是廣東省陽東縣最負盛名的地方特色農產品,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陽江人民當中更是家喻戶曉。這里的“大八”指的是陽東區大八鎮;“益智”是指山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果實干制后就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益智仁。大八益智是優良的藥食兩用食品,當地產出的鮮果果肉豐厚,渣少汁多,具有健脾胃、補心神的功效。
(3)陽江豆豉是“陽江三寶”之一。很久以前,平岡人王三德的老祖先娶竇氏為妻,生下一個兒子后就病死了,剩下竇氏帶著兒子,住在漠陽下游一間又矮又破的土地廟里,靠乞討度日。一天,娘兒倆討來許多煮熟的黑豆,竇氏娘舍不得吃完,就把剩下的黑豆收藏在瓦罐里。一晃過了一個多月。一天遇上刮風下雨,沒法出門討吃。竇氏記起黑豆,打開瓦罐一看,黑豆已經發了一層厚厚的霉。日子太苦,發霉的豆子也不能浪費啊。竇氏把霉洗干凈,吃了一點點稍稍填下肚子,剩下的重新放進瓦罐。為免得熟豆子再發霉,她特意在上面撒了一把鹽。又過了十幾天。娘兒倆出遠門乞討歸來,剛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屋里屋外到處找,發現是瓦罐中的熟黑豆散發出來的。拿出一嘗,香濃可口。這意外的發現令竇氏興奮不已。從此以后,竇氏就用這種辦法處理討來的豆子。她去世以后,她的兒子把泡制熟豆的方法教給父老鄉親。為了紀念竇氏,鄉親們把這樣制出的熟豆稱為“竇氏豆”,后來簡稱“竇氏”。因為是豆制品,改名“豆豉”。張仲景《傷寒論》中記載桅子豉湯用于外感風寒、不思飲食等癥狀;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豉具開胃增食、消食化滯、發汗解表、除煩喘等功效。楊虹等報道,陽江豆豉,豉肉松軟,皮薄肉多,味道鮮美。陽江豆豉、陽江姜豉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招牌食品。陽江豆豉6qs30cm5+6EiinmcA1UNvA==生產制作歷史悠久,是選用陽江當地所產的黑豆加上獨特的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其成品色香味美,豉肉松化、味道鮮甜、鮮香可口、富于營養,乃是蒸魚、肉、排骨和炒菜之調味佳品。
(4)陽江炒米餅:在清末民初,炒米餅在陽江已經是一個發展比較成熟的產業了。20世紀40年代后期,陽西橫山人蘇名溪開設了專門生產以粉酥為主的“河水安”餅鋪,把陽江的粉酥生產推向一個新階段。解放后,由“河水安”、“天興”和“麗章”三家糕餅鋪公私合營的“河天麗”餅面廠,成為陽江食品廠的前身。陽江炒米餅在本地叫“粉酥”,是廣東省傳統名點之一,以前是春節獨有的應節食品,與佛山盲公餅、中山杏仁餅、廣州淮山米粉餅合稱廣東“四大名餅”。在廣東,有春節做炒米餅的習俗。陽江炒米餅,與廣東其它地方炒米餅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黃糖加水煮成糖膠來和粉,而是直接用白糖來和粉,然后用餅模來做。餅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獸、花草樹木,還有福祿平安之類的文字,現在有人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木刻藝術品來收藏。陽江炒米餅口感甜而不膩,酥香脆口,是陽江人過年的傳統美食。
(5)春砂仁作為陽春市的地方特色產品,歷史悠久,是著名“四大南藥”之一,春砂仁以其獨特的優良品質使其在醫藥市場上享有盛譽。春砂仁在我國已有1300多年的應用歷史,原為野生,產于陽春縣,唐代已有記載。隋末唐初甄權的《藥性論》,宋代劉韓、馬志等人的《開寶本草》,元朝陳仁山的《藥物出產辯》等書籍對春砂仁均有記載。陳仁山《藥物出產辯》稱砂仁“產廣東陽春為最,以蟠龍山為第一”。可見,春砂仁是陽春的道地藥材,且歷代封建王朝均將其列為貢品。
2.陽江藥膳制作方法
2.1益智雞湯
原料:雞肉500g、益智仁3g、山藥15g、芡實10g、龍眼肉10g、大棗3g、枸杞3g、竹蓀10g、姜片3片、鹽適量。
制作方法:山藥、芡實浸泡30min備用;雞肉焯水,沖洗干凈放入鍋中;竹蓀泡軟切段,備用;大棗、龍眼肉去核;將上述藥材一起與雞肉放入鍋中一起煲1h,枸杞子出鍋前10min放入,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2.2益智牛肉湯
原料:牛肉100g、益智仁3g、干姜3g、山藥15g、黨參10g、陳皮3g、龍眼肉3g、大棗3g、枸杞3g、蔥段、料酒、鹽各適量。
制作方法:大棗、龍眼肉去核;將藥材清洗干凈與牛肉塊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h,枸杞子出鍋前10min放入,加鹽調味即可。
2.3益智仁山藥粥
原料:益智仁3g、山藥10g(鮮品30g)、枸杞3g、糯米50g、豬骨200g,生姜絲、蔥、鹽各適量。
制作方法:益智仁研為粉末;豬骨砸破,剁段;將山藥、米、姜絲、豬骨同放入鍋內,加水1000mL,大火燒開,改為文火熬至骨肉分離的稀粥,加蔥鹽進行調味即可。
2.4春砂仁鯽魚湯
原料:鯽魚500g、砂仁10g、蓽茇6g、陳皮3g;蔥、姜絲、黃酒、烹調油、鹽各適量。
制作方法:鯽魚宰殺后放入油鍋中煎至微黃,加蔥、姜絲、黃酒、清湯煮沸,中火煮至魚湯成白色,將春砂仁末、蓽茇末、陳皮用紗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魚肉熟即可。
2.5砂仁黃芪豬肚
原料:春砂仁6g、黃芪20g、豬肚1個、大棗3g、枸杞3g、生姜3片、蔥適量。
制作方法:豬肚用生粉抓洗干凈,進行焯水備用;將砂仁、黃芪、大棗、枸杞、生姜、蔥放入豬肚內,放入鍋中煲2h,加鹽適量即可。
2.6鳳姜香菇蒸走地雞
原料:鳳姜10g、走地雞半只、香菇15g、大棗3g、枸杞3g,鹽和耗油適量。
制作方法:鳳姜切絲備用;香菇泡發切絲;大棗切條;將走地雞斬件清洗干凈,加入鳳姜絲、香菇絲、大棗條、枸杞子、鹽、耗油拌勻,放入蒸鍋蒸熟即可。
2.7春砂仁粥
原料:春砂仁末2g、粳米50g。
制作方法:將粳米淘洗后,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春砂仁末,稍煮即可。
2.8血鱔粥
原料:粳米100g、黃鱔60g、芹菜10g以及姜絲、香芹末、鹽、白胡椒粉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粳米淘洗干凈,與芹菜末、姜絲一起放入血鱔中煮粥;黃鱔肉、生姜進行爆炒,爆炒后的黃鱔段放入血鱔粥中慢燉30min,加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2.9雙捷鎮番鴨湯
原料:鴨半只、薏苡仁15g、大棗10g、枸杞3g、生姜3片、鹽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鴨切塊,接著焯水,然后沖洗干凈備用;薏苡仁浸泡30min,大棗去核;將薏苡仁、大棗、生姜、鴨肉一起放入鍋中煲1h,枸杞子出鍋前10min放入,加鹽調味即可。
結論
藥膳美食,以藥入膳,以膳輔藥,食借藥力,藥助食威。創新與發展藥膳美食,結合廣東陽江地區特色農產品發展現狀,以“陽江春砂仁、沙姜、益智、豆豉” 等特色農產品為抓手,可促進陽江藥膳產業高質量發展。陽江藥膳發展還要結合當地的飲食習慣、季節特點、陽江人民的體質等特點,合理用膳,避免食用加重體質偏頗的藥膳美食。如濕熱體質可以食用砂仁鯽魚湯、益智黨參牛肉湯等。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推廣陽江藥膳美食,還可研制出更適合現代人的新型陽江藥膳食療產品。
基金項目
2023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粵菜師傅工程之湯膳研發及應用傳承(2023ZDZX4100);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粵菜師傅工程背景下粵菜湯膳歷史文化教育研究(2023GXJK173);廣東省中醫藥局項目:基于廣東中醫藥膳食療特色優勢,開展“成人高脂血癥粵式食養指引”研究(項目編號20241219)。
作者簡介
范文昌(1984-),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藥膳與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