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青年是推動國有企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的生力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人才力量。新時代背景下,重視和掌握青年群體的思想動態與發展需求,并從問題出發做好青年的思想引領和發展服務,激發青年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有效驅動其在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和各類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中充分發揮青春力量,實現青年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是保障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在需要。
1.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
1.1研究背景
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是北京市最大的農業食品領域國有企業,集食品生產商、供應商、服務商于一體,形成了從育種、種植、養殖、生產、銷售、研發、服務全產業鏈,肩負著“首都食品供應服務保障重要載體、首都食品安全行業表率、首都食品產業發展核心主體”的重要責任。集團現有35歲以下青年12714人,占職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分布在各產業領域的不同工作崗位。當前,集團正處于“十四五”改革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及時掌握青年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做好青年引領與服務工作是做好人才培養、推進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1.2研究方法及相關情況說明
研究圍繞青年對集團改革、企業發展、青年工作、人才培養、自我成長等內容進行研究設計。調研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采取文獻研究法對相關領域既往研究進行梳理,為本研究的理論假設、框架搭建和問題梳理提供了重要借鑒;采取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集團35歲以下青年為研究對象,從青年的思想動態和價值導向;工作現狀、焦點需求、職業發展和心理預期;個人發展規劃與企業發展的耦合程度;對集團和企業未來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對集團青年工作的滿意程度和意見建議五個維度獲取研究數據并進行分析。
1.2.1訪談法及樣本情況
調研共招募35歲以下訪談對象154名,課題組根據訪談設計目的,從性別、年齡、學歷、崗位、職級五個維度,通過分層抽樣,抽取20名訪談對象,覆蓋京內、京外不同企業、不同行業和背景的青年群體。對研究對象進行單獨半結構式訪談,形成15萬字訪談逐字稿,為后續數據研究及問卷制定與分析提供一手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及樣本情況
研究選用李克特五點法量表,以半結構式訪談內容編碼分析結果為基礎,參照使用Brayfied和Rothe工作滿意度指數量表等國內外常用成熟量表,設計問卷,檢驗信效度后進行發放,共收集4862份有效問卷。其中,51.4%為男性,48.6%為女性;本科及以上學歷占54.15%;56.68%為已婚;中共黨員、共青團員、群眾和其他政治面貌分別占24.27%、26.86%、47.92%、0.95%;崗位分布覆蓋職能管理(31.39%)、生產制造(14.34%)、營銷管理(11.15%)、生產輔助(9.3%)、生產管理(9.17%)、科學技術(7.75%)和其他業務(16.91%);工作年限5年以上占56.03%。
2.青年思想現狀及需求特點
2.1青年時政關注度較高,信息渠道多元化
數據顯示,青年對黨政時事和社會時事的經常關注度分別達到85%和90.34%。關注“社會新聞”“時政新聞”“經濟新聞”的青年占比分別為77.33%、66.97%、45.29%,高于娛樂、體育、教科文衛等。同時,83.91%的青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對集團新聞的關注程度較高,認為自己了解集團發展現狀、戰略規劃、品牌產品、業態情況的青年占比分別為70%、68%、82%、76%,兩組數據結果相吻合。這與劉慶帥提出的新時代青年政治態度趨于理性相一致。經歷疫情、經濟下行壓力沖擊等國內外形勢巨變后,個體與國家、社會、單位組織的聯動性更趨深入,這一點反映在國企青年群體上同樣非常顯著。更多青年開始關注時事,對企業發展、時代發展的參與感開始增強,對于國家形象、核心價值的文化認同感不斷提升。
在獲取信息渠道方面,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迭代更新與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青年習慣于從新聞媒體網站(68%)、自媒體新聞平臺(60%)、社交平臺(68%)獲取信息。這一結果更加說明網絡、自媒體等平臺是青年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未來企業文化宣傳、品牌推廣和思想政治建設引導的投放平臺和趨勢應考慮適當側重。
2.2工作滿意度整體較好,工作壓力程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對工作現狀感到滿意的青年達到81.51%,處于較好水平,高于稅務系統青年干部總體工作滿意度(61.15%);63.55%的青年表示對薪資待遇感到滿意,表明青年職工對薪資和晉升的工作滿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這與胡奕明對鄉鎮公務員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一致。青年職工特別是剛剛畢業進入企業的職工,對職場身份轉變、績效考核存在不適應,報酬、晉升與自身預期可能存在較大差距。
在面對工作中壓力嚴重程度方面,感到壓力中等以上的青年高達83.34%,壓力主要源于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的壓力及工作要求嚴、標準高、任務重等。對于如何緩解工作壓力,青年職工選擇最多的三種方式是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轉移注意力,如打游戲、看視頻等;以及選擇向家人朋友傾訴。工作壓力宣泄疏導與應對應作為青年工作的重要內容。
2.3青年發展規劃與企業發展的耦合程度
青年發展規劃與企業發展規劃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個人與組織之間存在著契合性或適配性問題,即個人是否能夠適應組織文化、滿足組織需求、獲得組織支持;另一方面,個人與組織之間存在著親合性或吸引力問題,即組織是否能夠吸引個人加入或留下,并提供個人成長空間和機會。研究將青年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規劃視為兩個系統,并根據其耦合強度、耦合協調性和耦合效應來評價其關系。利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青年對自己和企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規劃和了解,其中對現有工作和成長方面的規劃較為清晰,對現有生活方面的規劃較為基本,對企業發展規劃方面的了解尚不充分(如表1)。
根據耦合理論計算青年與企業之間的耦合強度、耦合協調性和耦合效應。通過皮爾遜相關系數檢驗各項問題之間的相關性。從表2中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各項變量之間都存在著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集團青年對自己和企業之間關系認知較高,并且愿意與企業保持一致。
根據耦合理論計算出青年與企業之間的耦合強度、耦合協調性和耦合效應。如下公式所示:
由此可知,青年職工對個人發展規劃的意識和行動較為積極,但對企業發展規劃的認知仍存在一定差距。青年職工對企業規劃和個人規劃具有契合性的認識程度較高,且認為企業發展規劃會對個人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4青年工作關注度整體較高,青年服務需求集中度高
研究數據顯示,73.34%的青年表示“經常關注集團共青團”;77.56%的青年認為“集團很重視青年工作”;77.38%的青年對集團青年工作表示滿意。對青年工作改進建議的統計中,青年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提升業務水平與專業技能培訓、企業內外青年交流、心理健康與壓力疏導、豐富業余生活與精神文化需求、增強青年建言發聲平臺機制建設等方面。這表明,一方面,新時期青年工作內容更趨多樣性,青年更具個性化,渴望交流發展和被關注、支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青年因發展階段而具有的渴望朋輩互助、尋求組織關懷引領的群體特征,青年服務工作的需求具有一致性。
3.工作展望與優化路徑
3.1創新思想引領模式,提升組織認同感
青年群體因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年齡差異等不同因素,呈現出思想、需求、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多元化。因此,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既具有極強的必要性,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國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應當博采眾長,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與企業文化建設、青年發展需求相結合,以企業專業交流、崗位實踐鍛煉和精神文化娛樂活動為載體,推進青年碰撞思維火花、加深團隊情誼,了解企業文化發展歷史,更加深刻理解個人、企業和國家之間的榮辱與共和深度鏈接,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意識,提升組織認同感。
3.2強化職業規劃引導,激勵青年建新功
企業要加強與青年職工的溝通,了解青年成長需求、個性特征和專業能力,為建立內部人力資源市場積累充實完善的數據,把握青年真實發展需求,綜合判斷其與企業發展和當前具體崗位的適配性,因材而用、揚長補短;要從專業、年齡、性別等不同要素分析、更新青年群體結構的特點和變化趨勢,及時更新人才培養計劃,不斷健全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機制,為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打好人才基礎;要引導和幫助青年制定明確且有效的職業發展規劃,提高青年職工對企業發展規劃的認知程度,加強“號手隊崗站”建設,激發青年職工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以推動企業和青年職工的共同發展,更好實現企業與青年職工的“雙向奔赴”。
3.3聚焦青年需求服務,增強職工幸福感
從畢生發展階段來看,青年職工大多處于人生的“建設期”,面臨婚戀、置業、生子等多個人生的重要節點,解決青年多元的實際需求、增強青年職工歸屬感,是國企青年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暢通青年溝通渠道,了解青年在工作、生活、心理情感等需求,營造人文關懷氛圍;要鼓勵青年關注企業發展、踴躍建言獻策、參與組織決策,幫助青年在“被認可、被需要、被信任”中不斷獲得價值感;要完善青年幫扶工作機制,形成多部門協同聯動,通過建立困難青年職工檔案、開展幫扶服務工作、優化職工宿舍環境、工作環境、組織朋輩互助交流沙龍、交友聯誼等多種渠道方式,為青年職工便捷生活、豐富自我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增強青年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