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淮安地區的農業生產以稻麥水旱輪作為主,蔬菜等其他作物為輔。為了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水稻優質良種,我們引進了9個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這些品種的農藝性狀有較大差異,全生育期大多在150-170天,屬晚熟品種。結果表明:新品種南粳66和蘇秀852的理論產量分別為655.7kg/667m2、637.0kg/667m2,在新引進的品種中處于前列,分別比徐稻3號(CK)高出97.2kg/667m2和78.5kg/667m2。稻米品質指標都達到了二級標準,屬優質水稻品種。綜合而言,適宜在本地區大力推廣和應用。
在人口增長、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糧食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市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優質稻米生產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因此,在水稻產業方面,一要關注產量,二要關注質量。基于此,我們與江蘇省農科院、淮安市農科院開展了交流合作,通過引進優質水稻新品種在試驗示范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來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然后進行示范種植與推廣應用。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品種
I.哈勃603;II.保豐805;III.佳禾2號;IV.蘇秀852;V.華粳1801;VI.錫稻1號;VII.南粳66;VIII.金單粳600;IX.徐稻3號(CK)。
1.2試驗方法
在漣水縣和淮安區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其間開展了引種比較試驗。試驗田前茬為小麥,土壤肥力中等,展示品種種植隨機排列,不設重復,不留保護行,同時在田頭設立標牌。每個展示品種田寬30m,長80m,品種田間間隔0.8m,均為機插秧。
5月10日采用自走式播種機播種,每秧盤200g種子,覆蓋無紡布,采用微噴灌。前茬麥稈全量還田,機械化切碎或粉碎,通過機械旋耕將之與泥土混合還田。整地時,基肥施45%的三元復合肥40kg/667m2,尿素5kg/667m2;放水旋耕耙平,整平表土,提高草與泥的混合質量。6月10日移栽,根據機插秧要求選用規格化毯狀帶土秧苗,一般秧苗葉齡3葉,秧齡30d,苗高10-20cm。栽插規格25cm×12cm(順河),30cm×10cm(陳獅),每穴4-5株苗,基本苗約7.2萬苗/667m2。
1.3考察項目
在水稻生長期間,考察記錄各水稻新品種的生育特性,成熟后進行考種與測產。測產時,各品種取樣3個,面積為20m2。參考《優質稻谷》(國標 GB/T 17891-1999)、《大米》(國標 GB/T 1354-2009 )、《糧油檢驗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質感官評價方法》(國標 GB/T 15682-2008)等標準,對各水稻新品種的稻米樣品的外觀品質、碾米品質、蒸煮食味品質、營養品質等指標進行統一評價,并送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各項品質指標。
2.結果與分析
2.1產量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新品種水稻南粳66和蘇秀852的理論產量分別為655.7kg/667m2和637.0kg/667m2,產量居高位,分別位居第一、第二位,比徐稻3號(CK)分別高出97.2kg/667m2和78.5kg/667m2。經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品種間F=8.35*>F0.05= 2.87,差異顯著;F=8.35**>F0.01=4.07,差異極顯著。品種南粳66比徐稻3號(CK)增產3.2*>PLSD0.05= 1.47,增產顯著;增產3.2**>PLSD0.01=2.12,增產極顯著。品種蘇秀852比徐稻3號(CK)增產2.8*>PLSD0.05= 1.47,增產顯著;增產2.8**>PLSD0.01=2.12,增產極顯著。而其他品種與對照品種相比,差異并不明顯,有的甚至比對照品種低。究其原因,各品種的千粒重差異不是太大,主要是高產品種的粒數多,特別是有效穗、粒數多。
2.2主要特性比較
表2考察結果顯示:高產品種南粳66和蘇秀852穗粒數比徐稻3號(CK)多,結實率高,主要靠穗粒數和結實率取勝。品種南粳66總粒數156.4粒,實粒數151.7粒,結實率高達96.99%;品種蘇秀852總粒數151.1粒,實粒數147.2粒,結實率高達97.42%。品種南粳66的倒三總葉面積161.10cm2,蘇秀852的倒三總葉面積154.05cm2,二者的總面積都比較大,有足夠的光合葉面積,能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品種南粳66的莖基節粗0.83cm,品種蘇秀852的莖基節粗0.74cm,莖基部比較粗壯,植株不會倒伏,不會影響后期籽粒灌漿。綜合而言,高產品種能保證足夠的光合生產葉面積,使光合產物在后期能源源不斷地向籽粒輸送,以提高產量。
2.3生育進程比較
表3顯示:參試品種統一在5月16日播種,6月21日移栽,全生育期都在150-170天,屬晚熟品種。參試品種分蘗發生期前后差異不大,最大相差5天。南粳66品種全生育期165天,7月17日拔節,9月6日齊穗,10月28日成熟,與徐稻3號品種(CK)相當。蘇秀852品種全生育期162天,7月16日拔節,9月7日齊穗,10月25日成熟,比徐稻3號品種(CK)早4天。生育期最短的品種是哈勃603品種,與徐稻3號品種(CK)相差一星期左右,生育進程相應提前。
2.4稻米質量比較
表4結果顯示:從外觀品質、碾米品質、蒸煮食味品質、營養品質等指標入手對水稻稻米進行評判,將稻米品質分為4級,其中,1級最優。徐稻3號品種(CK)的米質為3級,本次引進品種都達到了3級,有的甚至達到了2級。南粳66品種和蘇秀852品種的米質雖然不是最優,但其產量在所有引進品種中處于前列,各項農藝性狀也相當不錯,可在當地大力推廣。
3.小結與討論
結合以上試驗結果,現對各參試品種綜述如下。
新品種南粳66和蘇秀852與徐稻3號(CK)相比,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優,在參試品種中表現較為優秀,在本品比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因此在生產上可作為主栽品種大力引進并推廣應用。其他品種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引進和應用。總的來說,本試驗為上述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基金項目
淮安市市級市重點研發計劃(鄉村振興)項目“優質稻米南粳66示范種植與推廣應用”(HAN202205)。江蘇省省級創新支撐計劃(鄉村產業振興)項目“優質新品種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BNH202301)。
作者簡介
李慧(1971-),女,漢族,江蘇淮安人,農業推廣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園藝、園林生產。
李聰(1981-),男,漢族,江蘇淮安人,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生產。
王麗(1983-),女,漢族,江蘇淮安人,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生產。
喬林中(1968-),男,漢族,江蘇淮安人,鄉村振興技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生產。
*通訊作者
陳繞生(1973-),男,漢族,江蘇淮安人,農業推廣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作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