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書壇歷來人才輩出,近些年來更是涌現出了一批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書法家,他們不光有著一定的文化修養,而且品格高尚,在傳承、創新與普及書法藝術領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佳績。杭州翁燕平即是其中之一。
翁燕平早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畫專業,后又在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學習研修,得到過劉江、鮑賢倫、鄭曉華、趙雁君、戴家妙、汪永江等老師的親授。經過系統的五體書法臨寫的歷練及書法理論知識的學習,翁燕平不但充分掌握了各體書法的用筆、結體特征,還對書法的歷史淵源諳熟于心。誠然,正是這種正宗傳統的書法之路,以及持續不斷的學習,為翁燕平書法向縱深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眼界的開闊、思路的拓寬和知識的不斷儲備,翁燕平的書法藝術呈現出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不僅楷、隸、行、草、篆皆有涉獵,而且堅持創作與理論并進,對書法藝術的體悟較之以前更見深刻。
然而,與大多數書法家不同,翁燕平從師范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先后教過語文、國畫、書法。與此同時,他還經常受邀在省內外開展講座,進行書法培訓。在長期的書法教學中,翁燕平踐行著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不僅使他在書法創作上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而且在書法理論研究上也逐漸顯現出較強的學術獨立思考能力和獨到的見解。
據我所知,歷年來翁燕平在《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青少年書法報》《教學與研究》等報刊上發表書法評論文章和書畫作品百余篇,其中《新形勢下小學書法本色課堂的反思與構建》曾獲全國第十屆書學研討會論文最高獎,得到陳振濂、朱以撒、侯開嘉、王偉林等名家的好評。
在《新形勢下小學書法本色課堂的反思與構建》這篇論文中,翁燕平從學生的實際要求出發,提出了簡明教學目標、簡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手段、自主教學評價等策略,力求打造簡約型的書法課堂教學模式,讓書法課堂真實、高效,提升教學質量。
實踐中,翁燕平擅長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寫字知識和經驗,精心設計問題。這種旨在讓學生主動觀察、獨立思考和實踐體驗的教學法,不僅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能更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翁燕平認為,回歸教學本真,確實能使學生在本色課堂上盡情享受書法的無窮魅力;同時,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書法教學只有刪繁就簡,才能無比豐盈。教師要善于思考,把握書法課的精神實質,遵循美的感知規律,扎實開展課堂互動的教學實踐活動,才能充分發揮書法特有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書寫和欣賞水平。這些都體現了他作為教師、書法家的社會擔當和責任。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書法作品中的筆法、字法、章法等可以通過嚴格的技法訓練體現出來,而氣格則來自學養。因此,書法的造詣并不在筆尖上,而是在書家對萬事萬物美感的認識上。要讓書法表現出內涵美,唯有讀書,讀書多了下筆自雅。
教師的職業,賦予了翁燕平銳意進取的精神和責任擔當。一路走來,他極為重視書法與文化的相融,注重字外功夫的修煉。為此,他詩詞、楹聯、繪畫無所不涉。翁燕平的詩詞作品曾在《詩國》雜志刊登,在《中華詩教》《余杭詩詞楹聯》等雜志發表。他的文筆優美,情感充沛,文章讀來令人口齒留香。
他認為,僅僅滿足于專、博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精益求精。為此,他在深入研習各種書體的基礎上,專攻楷行。
而事實上,翁燕平二十多歲時即有過研習小楷的經歷。照他所說:“那時偏好文徵明秀雅一路的小楷,雖然寫了好幾年,筆力得到了錘煉,卻沾染了不少甜俗之氣。”
為提高品位、追求趣味、尋覓厚樸,翁燕平一方面對魏晉王羲之、王獻之、鐘繇等小楷經典進行深入研習,另一方面對明代文徵明、王寵、董其昌等小楷作品進行精準臨寫,形成了寬扁橫直有度、點畫疏密得當、筆墨精良、清雋秀逸的藝術風格。
翁燕平的中楷,取法趙孟之活脫筆致,又能貫以魏楷之清剛、唐楷之法度,整飭而又靈動。
翁燕平為人謙和樸直、重情厚義,既工作細致,又教學有方,這樣的性格和日積月累的學養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書法創作中,使他的書法展示出不凡的氣韻。他的行書收放流動,飄逸恢宏。他的草書宗法懷素,又得明清之章法布局,線質堅韌并透出濃濃的書卷之氣。
毋庸置疑,翁燕平的書法從傳統中來,又有執著的藝術追求和修養,這是他書法藝術向更高境界邁進的緣由。祝愿他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