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萌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習得,還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要引導他們去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并能作出有價值的判斷。語言與思維相輔相成,彼此促進,教師要設計多層次、多維度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引發學生的深層思考,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導入問題調動興趣,激活思維
教師在課堂導入時,以問題聚攏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將零散的知識加以整合,并與語言材料建立聯系,從而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好奇,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猜測,為后面的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理解問題預測文本,發展思維
學生通過語篇提供的文字、圖片等線索,能對語篇的主題、內容以及方向產生預先的判斷。教師要具有整體的意識,要引導學生預測文本,根據標題、圖片等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從體裁、大意等方面去思考、辨析,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促進學生審題、推理、概括等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提出理解性的問題,能吸引學生去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由疑生思,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去驗證猜測,帶著期待去閱讀內容。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上Art world 的Reading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標題“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和標題旁譚盾拿著一個獎杯的圖片猜測文本的內容,文本肯定是和音樂相關的,并且涉及到奧斯卡獎。
三、分析問題挖掘意義,促進思考
閱讀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具體的語境去解讀語篇的細節,去梳 理、概括語篇中的觀點,讓學生通過層層解讀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語篇提出批判與質疑,與語篇產生共情,從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理解作者表達的意義。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思維,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水平的提升。
四、開放問題拓展升華,發展思維
閱讀教學要由知識理解向問題解決、知識創新發展,教師要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為學生呈現信息,為學生搭建語言輸出的橋梁,推動學生去解析語篇。在閱讀后,學生要將獲取的語篇信息與自身的經驗加以對比,通過討論交流再發現、再評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上Unit1 Friends 的Reading“Best friends”后,教師問:如果選擇文本中的三個人中一個作為好朋友,你會選誰?并且讓學生說說自己選擇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培養學生的表達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