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張傳君 羅敏 陳杰


摘??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推動我國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法律手段,但目前高職院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相對單一、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和思政教育嚴重缺乏等問題,難以支撐學生環境咨詢服務方向的就業能力。以環境影響評價職業崗位為指引實施教學改革,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強化課程實踐教學,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注重學生綠色發展理念培養,以成果為導向改革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60%以上的學生能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切實提升環評專業技能,綠色發展觀念和環境法治意識深入人心,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職業崗位?環境影響評價?模塊化?綠色發展觀?崗課融通
中圖分類號:G712
Implementing?the?Philosophy?of?Green?Developmen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Exploring?the?Post-Oriented?Modular?Reform?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Course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ZHOU?Jin1??ZHANG?Chuanjun1??LUO?Min1??CHEN?Jie2
1.Sichuan?Technology&Business?College,?Chengdu,?Sichuan?Province,?611830?China;2.Sichuan?Academy?of??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engdu,?Sichuan?Province,?610093?China
Abstract:?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ystem?is?an?important?legal?means?to?promote?the?green?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However,?at?present,?there?are?problems?in?the?teaching?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courses,?such?as?the?relatively?single?teaching?mode,?disconnection?between?theoretical?and?practical?teaching,?the?superficial?depth?of?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and?the?serious?lack?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hich?are?difficult?to?support?students?employability?in?the?direction?of?environmental?consulting?services.?This?paper?implements?teaching?reform?under?the?guidance?of?the?vocational?positions?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constructs?the?modular?course?system,?strengthens?the?practice?teaching?of?the?curriculum,?deepen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education,?pays?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hilosophy?of?green?development,?and?reforms?the?assessment?and?evaluation?system?based?on?results.??Through?two?years?of?teaching?practice,?the?results?indicate?that?more?than?60%?of?students?can?achieve?the?teaching?objectives?of?the?course,?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professional?skills?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and?that?the?philosophy?of?green?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legal?awareness?are?deeply?rooted?in?the?hearts?of?students,?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ir?future?career?development.
Key?Words:?Professional?job;?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Modular;?Philosophy?of?green?development?;?Integration?of?jobs?and?courses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環境影響評價是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對于協同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人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于2003年頒布實施,2018年進行了第二次修正,它是我國實現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法律手段。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環評”)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因此,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是高職環境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支撐學生從事環境咨詢服務就業方向的核心課程,對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企業需求與教學現狀
通過走訪川渝兩地多家開展環評業務的企業,對企業在最近三年人才招聘中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進行詳細了解。大部分企業在招聘環評崗位時要求具有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在知識要求方面,企業要求應聘者熟悉環境影響評價政策、法規及規范要求,對國家和地方政策有較強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在技能要求方面,企業要求應聘者具備較強的學習、總結、歸納、寫作能力,能進行環評項目前期相關事宜的溝通與協調,熟悉環評項目現場踏勘、報告編寫、評審、修改及報批等工作,能夠與業主、專家和評審等各部門溝通相關技術問題,能適應短期出差,能獨立完成環評項目者優先;在素質要求方面,企業要求應聘者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和交流能力,工作細致,責任心強,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承受較強的工作壓力,工作積極主動、服從工作安排、能按時保質完成項目。
在對川渝兩地多家高職院校的實地調研中發現,目前在環評課堂上多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輔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但理實脫節現象依然明顯,導致學生對環評工作程序和工作要領的掌握僅限于理論,且大部分學生不關注時事政治,對國家的新政策、新技術和新方法缺乏了解,畢業后從事環評工作上手較慢,不能很好地滿足環評工作崗位的現實需要。
2?課程構建
模塊化教學是打破傳統的章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學習模塊,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目標開展教與學的一種教學模式[1]。根據校企課程研討會討論,選取環評報告編制員/環評技術員崗位對應的難易度適中的《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典型工作任務(詳見表1),基于真實工作項目和實際工作過程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設計遵從“德技并修、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和OBE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2],整體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項目化、學習情景崗位化、學習過程職業化、學習成果社會化”四個方面展開,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融入行業企業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標準[3]。課程按照“完成一個項目即學完一門課程”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建設項目環評報告表》編制工作流程將本課程分為項目分析、現場調查、工程分析、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污染控制與保護措施、報告評審與修改六大模塊,模塊之間按照實際工作時序層層推進,保證教學過程的有序性和職業技能形成的漸進性;同時,每一模塊嚴格對應環境影響報告表中的子表,以工作成果為導向推進教學過程展開,也便于對每一模塊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檢驗(詳見表2)。
在進行教學項目遴選時,課程總課時在48學時以內建議選擇一個典型工作項目,如新建生活污水廠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課程總學時在64學時以內建議選擇兩個典型工作項目,如新建生活污水廠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和新建綜合性醫院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課程總學時在80學時以內建議選擇3~4個典型工作項目,如新建生活污水廠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新建綜合性醫院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和新建具有地區特色的工業企業環評報告表編制項目。在遴選環評工作項目時,除了考慮項目的代表性外,還應綜合考慮學生對所選行業的熟悉度、地區產業特色、技術應用的覆蓋面和教學實施難易度等特點。
3?教學實施
3.1?學情分析
本次教學實踐的研究對象為環境工程技術20級和21級學生,班級學生來源為普招生、單招生、退伍軍人和四川省艱苦邊遠地區的“9+3”定向培養生,生源構成多樣。對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進行調查分析,本課程開設在第五學期1~8周,學生已經基本完成了所有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即將進入頂崗實習和工作階段,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學生的就業規劃。調查結果表明:2020?級環境工程技術專業59名學生中,61.0%?的選擇“找個理想的工作”,28.8%?的學生選擇“先考慮專升本”,6.78%?的學生選擇“入伍當兵”,其他占3.39%;2021?級環境工程技術專業110名學生中,69.1%?的選擇“找個理想的工作”,22.7%?的學生選擇“先考慮專升本”,2.73%?的學生選擇“入伍當兵”,其他占5.45%。綜合來看,此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十分明確,主要聚焦于將來的工作前景,學習積極性較前四個學期有較大提升。
3.2?構建“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課程設計構建了“面向社會和客戶的開放體系”,項目來源于企業導師提供的真實項目(企業人員已完成該項目的環評報告表編制)。教學全過程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作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人,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完整“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獲取信息、獨立制訂計劃、實施計劃、結果評估”,在自己“動手”完成整個文本的編制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從而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3.3?采取“三階六步”的教學策略
根據本門課程特點,教師團隊精煉教學內容,設計了“三階六步”教學策略[4]。“三階”即課前、課中、課后,均有清晰的教學任務;“六步”是所有的教學模塊按照“工作任務—擬定計劃—獲取知識—解決方案—實操訓練—成果匯總”的步驟,明晰教學流程和教學任務,實現先學后導、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全流程學生以環評技術員身份圍繞小組工程項目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根據真實的工作過程完成各個階段和具體模塊的工作任務。比如第三模塊“現場調查”按照如下“三階六步”具體實施:(1)教師在學習平臺發布工作任務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任務分析,理清需要完成的任務內容;(2)學生根據任務內容初步擬定完成計劃;(3)學生自學教材、在線課程對應章節內容和資源庫內的案例資料,獲取相關知識;(4)小組共同制訂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和人員分工,將工作內容分解為“區域環境質量調查”“環境保護目標調查”“污染源調查”“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四個子任務,根據實操課程教學時間進行人員分工;在課中由學生進行方案匯報,其他小組、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線上參與)提問、討論、論證,共同完善方案;(5)進入擬建項目現場開展現場踏勘,完成工作任務;(6)學生根據實操訓練收集調查的數據,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表二和表三部分,整理繪制地理位置圖、外環境關系圖和工程平面布置圖等相關圖件。
3.4?運用“MOOC+小組任務”的教學方法
本門課程總學時為48學時,但環評課程內容覆蓋面廣,必須利用在線課程將較簡單部分內容的學習轉移到課后和線上,同時環評報告表文本編制工作量大,在實際工作中也多以團隊形式完成此項工作,故本課程采用“MOOC+小組任務”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成《環境影響評價》在線開放課程,具備完整的課程內容、案例庫、工具庫和作業庫等資源,便于學生開展課前和課后學習。班級按每組4人組合為學習小組開展項目化教學,在人員編排上盡量采用“普招+單招+退伍軍人/9+3定向培養生”的方式進行組合,激發學生的多元思維碰撞,起到較好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調動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3.5?開展“雙導師育人”的教學實踐
為了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適應性,必須擴大職業教育的合作范圍,集聚教育、科技、產業、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人才資源[5]。本課程組建“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的雙主體混編教學團隊,校內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方面較有優勢,而企業教師在職業素養、技術技能、行業發展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本課程在現場調查教學環節和報告評審環節邀請企業導師共同參與,部分章節邀請企業導師通過“直播”形式在項目現場現身說法,實現雙導師育人的教學實踐。
3.6?全過程融入習近平綠色發展觀
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學習的“三階六步”中,全過程落實德技并修理念。根據本門課程涉及的專業內容,主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法制觀等內容,在專業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融合統一。本課程構建了12個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全過程融入六大教學模塊中。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實際工程項目中,建設項目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即開工建設的違法現象仍屢見不鮮,在模塊一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如下案例:2019年12月30日,黃山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根據群眾舉報,對黃山市某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專項執法檢查,發現該公司年產10萬噸啤酒遷建工程項目(一期)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現場檢查時已建成19?738平方米綜合車間主體廠房,部分正在封墻封頂。該項目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后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2020年1月2日,黃山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向當事人送達了《黃山市生態環境局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黃環責改字〔2020〕1號),要求其立即停止建設,并盡快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并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二(即人民幣壹拾貳萬元整)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案例教學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學法,以案釋法,強化學生環境法制意識,構建綠色發展理念。
4?教學效果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是基于OBE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教學目標,課程逆向設計,教學正向實施[6-7]。課程教學效果主要是用學生完成的環評報告表文本質量進行評價,同時輔以過程評價。由于企業人員已經完成該項目的文本編制,將學生完成的作品與企業人員完成的進行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經校企雙導師綜合評價:2020級學生27%的學生作品基本達到行業水平,33%的學生作品經修改完善后能達到行業水平;2021級學生40%的學生作品基本達到行業水平,25%的學生作品經修改完善后能達到行業水平。素質目標達成情況考核評價方式:每個教學模塊均從時間觀念、團隊合作、責任意識、綠色發展理念四個方面進行量化考評,考評由自評得分、組長評分和教師評分三部分構成,分別按20%、30%和50%權重計分。從知識、技能和素質三方面綜合來看,班級60%以上學生基本滿足從事環評技術員的崗位要求。
5?結?語
經過在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中兩年的教學實踐表明,以企業導師提供的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重構課程教學模塊,實施校企多師的分工協作教學模式,將教學與實際工作無縫對接,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環評專業技能,在課程教學中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科學指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利于培養真正滿足環評行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