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涵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文章圍繞專項債能否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問題,基于2015-2020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面板數據,通過專項債對共同富裕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構建共同富裕指數模型和實證分析,剖析專項債對推進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果。實證檢驗證明,專項債能促進共同富裕,為推進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理論保障。并對如何通過專項債推進共同富裕、專項債規模不斷擴張下如何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共同富裕;專項債;專項債務規模
一、引言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推進共同富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加速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且受錯綜復雜國際環境的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地方政府面臨的債務問題日漸嚴峻。地方政府債務中尤其是專項債,作為積極財政政策重要組成之一,2015年專項債發行以來,專項債務規模連年攀升,2022年中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更是達到40264.15億元,占地方政府債務發行額的54.7%。專項債的比例已然超過了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的比例,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把政府專項債作為穩增長、促公平的重要抓手,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帶動地方發展,在有效撬動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文獻綜述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并提出關于共同富裕的更具針對性的奮斗目標。為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繼續強調效率的同時更加注重公平,扎實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李實,2021)。
專項債的發行是地方政府進行融資的一種重要途徑,屬于政府投融資的政策工具,具有調節經濟發展的功能。發行專項債降低了財政負擔,使政府能夠騰出更多財力用于市政建設、生態環保、社會保障交通等公共領域,改善社會整體生活水平(尹李峰,2021)。地方政府由于“重投資、輕服務”的投資偏好,導致經濟增長結構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及社會非均衡發展格局加深。推進共同富裕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楊志安,2019)。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性特點和研究側重點不同,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關于專項債的研究仍有可拓展的研究空間。
三、共同富裕指數模型構建
(一)構建指標體系
當代中國推動共同富裕的幾個關鍵元素: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三者缺一不可。根據專項債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分析,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參考借鑒(陳麗君、郁建興、徐銥娜,2021)的方法,基于共同富裕的內涵、特征構建了共同富裕的指標體系,包括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三方面。本文的共同富裕指數模型選用3個維度(一級指標)、10項二級指標、12項三級指標。
(二)共同富裕指數計算
本文所選用的是2015-2020年關于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的一系列數據作為具體化的三級指標。利用熵權法,根據指標的相對變化程度對系統整體的影響來決定指標的權重。
第一步,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假設有m個待評價樣本,n項評價指標,形成原始指標數據矩陣:
其中Xij表示第 i 個樣本第 j 項評價指標的數值。由于本文是利用2015-2020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項三級指標作為原始數據,所以m為186,n為12。對于某項指標Xj樣本的離散程度越大,則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大。
計算指標體系中每一個指標的最大值、最小值、最大最小間的差值。
DV=Xmax-Xmin
第二步,計算標準化。為消除因量綱不同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對指標體系中的三級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在計算標準化時需要區別指標屬性,見表1。
如果指標屬性是正,則
X? =
如果指標屬性是負,則
X? =
第三步,平移。為防止對熵權原始數據標準化后有0值,在標準化后的每個數值后加0.0001。
第四步,計算Pij。計算第 j 個指標中,第 i 個樣本標志值的比重:
Pij= ,0≤Pij≤1
建立數據的比重矩陣:
P=P? ?…? P? ? ??塤? ?P? ?…? P
第五步,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值。在求熵值ej前先求K值。要保證ej在0到1之間,最大為1。
K=-
ej=-K∑? PijlnPij,K>0,0≤eij≤1
第六步,計算差異性系數gj。熵權法根據各個指標標志值的差異程度來進行賦權,從而得出各個指標相應的權重。
gj=1-ej
第七步,計算權重W。
Wj=
第八步,線性加權法。用權重乘以標準化后的值。
Vi=∑? (Wj×X? )(i=1,2,…,m)
表2呈現的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5-2020年共同富裕指數平均值,在后續實證檢驗中使用的是各省份每年各自的共同富裕指數。
四、研究設計與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
根據前文的理論機制與分析,為了更好地檢驗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規模對推進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果,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zsit=α0+α1debtit+βcontrolit+εit
fyit=α0+α2debtit+βcontrolit+εit
gtit=α0+α3debtit+βcontrolit+εit
gxit=α0+α4debtit+βcontrolit+εit
kcxit=α0+α5debtit+βcontrolit+εit
其中,被解釋變量分別是共同富裕指數(zsit)、富裕度(fyit)、共同度(gtit)、共享性(gxit)、可持續性(kcxit),表示i省在t年的共同富裕指數、富裕度、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續性水平;核心解釋變量為專項債務余額(debtit),表示i省在第t年的專項債務規模;debtit是一組控制變量,分別是創新能力(cxnlit)、教育狀況(jyzkit)、金融發展(jrfzit)、城市化水平(czhlit)、對外開放能力(openit)。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1. 被解釋變量選取。同上文共同富裕指數模型借鑒(陳麗君、郁建興、徐銥娜,2021)所構建的,通過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三個層面利用熵權TOPSIS法計算出來能全方位衡量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指數。所以本文不僅把共同富裕指數(zsit)作為衡量被解釋變量來衡量共同富裕,加上發展性中的富裕度(fyit)和共同度(gtit)、共享性(gxit)、可持續性(kcxit)這些二級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出來的數值作為被解釋變量。
2. 解釋變量的選取。本文致力于證明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由于每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并不一定即時對個體、家庭、分配、經濟、治理及環境造成影響,所以本文將解釋變量以專項債務余額(debtit)來衡量專項債水平。
3. 控制變量的選取。通過分析現有文獻,本文從金融、教育、城市發展、創新和對外發展水平這五個層面來作為文章的控制變量。分別為創新能力(cxnl)、教育狀況(jyzk)、金融發展(jrfz)、城市化水平(cshl)、對外開放能力(open)。其中,創新能力(cxnl)用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表示;教育狀況(jyzk)用普通高中生師比表示;金融發展(jrfz)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GDP(億元)表示;城市化水平(cshl)用城鎮化率(%)表示;對外開放能力(open)用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匯率/GDP(億元)表示。
(三)實證結果分析
1. 基準回歸模型分析
在基準回歸模型前,對解釋變量、控制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及共線性診斷以確保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這些自變量之間是各自獨立的,結果VIF值是4.340,小于5,證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專項債對共同富裕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是在不加入控制變量的情況下的回歸結果。列(1)表示專項債務規模對共同富裕指數的影響關系,從系數上可以看出,在不加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專項債規模和共同富裕指數是呈正相關且在1%水平下顯著,說明專項債規模擴大是可以通過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項目推進共同富裕。列(2)(3)表示專項債務規模對發展性中富裕度和群體共同度的影響是正向且顯著的,專項債資金不斷投向國家重點項目和領域,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且專項債能夠不斷拉動社會投資,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社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投資額增加,低收入群體比例逐漸減少轉移向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消費率和恩格爾系數提高,增加社會共同富裕度和群體共同度。列(4)表示專項債項目投向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基礎公共設施、數字應用等公共領域整體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共享程度提高。列(5)表示專項債資金投向創新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中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降低居民失業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在地方財政上,發行專項債可以降低地方政府依賴出讓土地獲取資金,政府在資金使用上更具靈活性。 專項債對共同富裕指數、富裕度、共同度、發展性的影響和共享性都是正向的,促進共同富裕。
加入控制變量后,從列(6)到(10)中可以看到,專項債規模對共同富裕指數、富裕度、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續性都是正相關且顯著的,同時專項債對創新能力、教育狀況、城鎮化率能夠發揮推動作用,專項債資金投入創新、教育項目能夠提升我國的創新水平和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也逐漸提高。對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能力有負向抑制作用。專項債規模過大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由于地方投資項目有大量融資需求,政府會通過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業務進行融資,債務融資的透明度下降影響金融安全,同時也助推了金融系統的流動性緊張和短期利率波動。由于專項債是地方政府自發自還,省級統一發行的債券,其所投向的項目一般是本區域所申報的,項目領域一般是新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等公共項目,其資金不對外開放。并且專項債具有“四兩撥千斤”有拉動私人投資的作用,所以對外投資會相應減少,對外開放能力降低。
2. 穩健性檢驗
(1)解釋變量滯后一期。由于專項債投入的項目并不能夠即時產生效果,項目從申報、發行、資金投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這些需要有建設期,所以把解釋變量滯后一期做回歸。
(2)剔除計劃單列市。為了檢驗上述線性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剔除計劃單列市縮小了樣本量。由于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政治經濟優勢,其經濟運行狀況、政策上與其他省份差別較大,所以本文將四個直轄市的數據從樣本中剔除后對樣本再次進行了回歸分析。
從穩健性檢驗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解釋變量滯后一期還是剔除計劃單列市,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對共同富裕都有抑制作用,與上文的實證檢驗結果一致。富裕度上呈現抑制效果。專項債對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續性都有推動效果。專項債務規模對于創新能力、教育狀況等五個控制變量的結果與上文一致通過了檢驗。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專項債規模的提升可以提高共同富裕指數,從而推進全社會的共同富裕。
第二,二級指標中,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續性這三個指標在實證和穩健性檢驗中都是正相關,證明專項債規模擴張可以提高社會的共同度、共享性和可持續性。
第三,二級指標中的富裕度在實證回歸中是正向,但在穩健性檢驗中是負向,暫不能明確說明專項債對富裕度的影響關系。可能因為富裕度體現著物質豐富、精神富足和生活富足等涵括性太強,需要大量的三級指標來證明富裕度這一指標。
(二)建議
第一,專項債發行層面。為了避免欠發達地區惡性循環及道德風險事件的發生,需要政府明確并嚴格按照專項債券發行程序執行,保證資金投向安全有效,減少浪費。同時,政府發行專項債過程中要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強投資者保護和信息披露。
第二,專項債資金投向層面。目前我國對于專項債的資金投向領域在不斷擴寬,從九大領域擴展到了十個,未來必然要開發更多其他領域的項目。在支持現有十大的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對于國家重點戰略項目的專項債也逐漸開始發行。共同富裕作為我國的百年奮斗目標,可以創新形成一個系統針對推動共同富裕項目建設的“共同富裕專項債”,通過不斷發行和完善共同富裕專項債來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應豐富專項債的投資購買主體,鼓勵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認購債券,拉動私人投資促發展。
第三,專項債風險規避層面。專項債規模擴張容易引發債務風險。對此,地方政府需要優化專項債發行機制,嚴格審核項目,減少信用風險。完善制度法規,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在專項債資金使用過程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資金浪費,減少償還風險。
參考文獻:
[1]陳麗君,郁建興,徐銥娜.共同富裕指數模型的構建[J].治理研究,2021,37(04):5-16+2.
[2]李實,楊一心.面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邏輯與路徑選擇[J].中國工業經濟,2022(02):27-41.
[3]肖建華,熊如意.從專項債看我國地方經濟增長[J].財經科學,2023(02):128-137.
[4]姜長云.新發展格局、共同富裕與鄉村產業振興[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01):1-11+22.
[5]李實,朱夢冰.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進共同富裕實現[J].管理世界,2022,38(01):52-61+76+62.
[6]萬海遠,陳基平.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量化方法[J].財貿經濟,2021,42(12):18-33.
[7]張姍姍,張書田.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法的政府專項債支出效率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西部金融,2021(11):50-55.
[8]李實.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2021,56(11):4-13.
[9]唐劍冰,于詩琴.專項債對地方經濟的拉動效應[J].中國金融,2021(21):93-94.
[10]鄒克,倪青山.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理論、測度與實證[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1,36(05):48-62.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