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乾國 孟娟
摘要:本文對油菜根腫病的病原體、發病癥狀、危害及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了闡述,歸納出了本病的發生規律,提出漢臺區油菜根腫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及方案。
關鍵詞:根腫病;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油菜作為漢臺區的主要油料作物,歷年來種植面積始終保持在6 000 hm2以上。然而,近年來,受到冬季溫度偏暖和適宜的濕度條件、長期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酸化、連年打造油菜花海種植等多種因素影響,土壤中的菌原量逐漸累積,使得油菜根腫病的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這種病害不僅對油菜產量造成了重大損失,而且對油菜花海的美觀程度也產生了嚴重影響。漢臺區自2016年首次發現油菜根腫病以來,病害的發生面積呈現出快速擴大的趨勢。
2017年,病害發生面積達到3.3 hm2,2018年增至
19 hm2,2019年達到36.7 hm2,2020年更是高達100 hm2。到了2021年,病害發生面積進一步擴大至200 hm2,
而2022年更是達到了233.3 hm2。7年間,累計發生的病害面積高達592.3 hm2,其中,產量損失在30%以上的面積達到144.7 hm2,油菜絕收改種的面積為94.7 hm2,以雜交油菜根腫病發生為主。尤其在直播油菜田,病害的發生情況更為嚴重。病害的發生,不僅嚴重制約了油菜機械化生產的推進,影響了油菜花海的景觀,也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漢臺農業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多點調查研究,已經初步掌握了油菜根腫病的發生現狀、發病特點和危害損失。為了更好地防控病害,現將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對油菜根腫病的發生規律和防控措施進行詳細介紹。
1 發病癥狀
油菜在幼苗期就會出現根腫病,主要發生在根部。病原體通常通過侵入根毛或幼根,并在主根或側根上形成腫瘤,俗稱為“癌腫病”。發病時,根部會呈現紡錘形或不規則畸形的“腫塊”,大多數出現在主根上,較小的則分布于側根。初期腫塊表面光滑且呈白色,隨后逐漸變為褐色并出現粗糙龜裂。這些患處容易被其他細菌感染并導致腐敗和惡臭。由于下部腐爛,在主根頂端或莖基部可能會長出新的側生根系。發病初期時,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油菜植物會有較強的水分散失;然而由于受到腫塊損害,其吸水和吸收養分能力降低。當缺水情況加劇時,地上部分也會出現萎蔫,并隨著病害惡化而導致整個植物枯死甚至死亡。如果幼苗遭受嚴重危害,則可能導致小苗枯死;成株階段感染,則底部保持正常狀態,但全株枯死。輕度感染者即使施以足夠的水和養分條件下仍可正常生長,但是植物體變得纖細,分支減少,產量顯著減少[1]。
2 病原體
導致根腫病的病原菌是一種名為云苔屬根腫菌的微生物,它可以感染多種十字花科植物,包括油菜、白菜、芥菜、甘藍、蘿卜和花菜等100多個種植和野生品種。尤其是屬于云苔屬的蔬菜最容易受到侵害。這種病原體被稱為蕓苔根腫菌,屬于黏性微生物。它在寄主細胞內形成休眠孢子囊,呈球形或卵形,壁薄且無色,單細胞結構,大小約為4.6~6.0(μm)×
1.6~4.6(μm)。當休眠孢子囊萌發時會產生游動孢子。這些游動孢子呈洋梨形或球形,并具有兩根長短不等的鞭毛,在水中能夠自由移動,在靜止后則變成了一種變形體狀態。它們通過侵入油菜的根毛進入寄主細胞內,并經歷一系列變化和擴展過程,在根部皮層進入到寄主組織中刺激寄主薄壁細胞分裂和膨大,從而引起根部出現腫瘤樣結構。最后,病原體在寄主細胞內再次產生大量休眠孢子囊,并隨著腫瘤潰爛后釋放出來,這些休眠孢子囊將越冬在土壤中。當植物達到成年期時,最后,病原體在寄主細胞內再次產生大量休眠孢子囊,并隨著腫瘤潰爛后釋放出來,這些休眠孢子囊將越冬在土壤中。當植物達到成株期時,植株會顯得異常地小型化并且外葉在正午時候開始萎蔫,但早上恢復正常;然而幾天之后就無法恢復了,最終整個植株死亡。
3 發病規律
油菜根腫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廣泛的侵害范圍,不僅對油菜生長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對白菜、蘿卜、芥菜、甘藍和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造成損害。這種病害的致病源可以在土壤中和受感染作物的根部,并一同越冬和越夏,并且能夠存活超過5年。在長期連作種植油菜的地區,這種致病源得到了極為有利的生長條件,使土壤中致病菌積累多,發病嚴重。
3.1 溫暖濕潤環境容易促發
該致病原的適應性較強,喜歡濕潤環境,對干旱環境耐受性較低。最適合其孢子發芽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0~30℃,其中,24℃是最理想的溫度;相對濕度在60%~98%時,也非常適宜其生長;而土壤含水量在50%~90%,都可能導致發生該疾病[2]。
2021年秋季,田間含水量較高,并且冬季氣溫偏高,冬季11月就開始出現病株,導致2022年春季出現了嚴重的感染情況。發生面積也是近年來最嚴重的。
3.2 土壤偏酸發生較重
如果pH為5.4~6.5的弱酸性土壤均可發生此類問題,pH約為6.0時問題最為突出,pH超過7.2則通常發病較輕。長期偏施化肥,很少使用有機肥的田塊,也容易發生。在低洼及經歷水改旱處理后或缺乏氧化鈣的土壤問題情況更加明顯。
3.3 直播田塊發病重
在耕地直接播種的田塊發病重,兩段育苗移栽田發病輕。直播田從幼苗期開始發病,到成株期一直發病,死苗較嚴重。而用于移栽的苗床地多為旱地,土壤濕度小,pH略偏堿,發病較輕,因而移栽到大田發病較輕。
3.4 十字花科連茬發病重
在連續重復種植多次后問題尤其突出。與油菜同科的十字花科作物進行輪作會增加泥土中累積的致病原數量,從而使得問題更加嚴重;而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進行輪作則相對減少了此類問題。低凹地以及經過干旱改灌溉處理后的田塊普遍存在著更大程度上產生此類問題的風險;同時使用未經腐熟分解處理過的十字花科作物葉片秸稈來施肥也可能傳播此類問題。
4 綜合防控措施
實踐結果表明,單一的油菜根腫病防治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預防和控制工作中,我們必須主要依靠綜合預防和控制策略來治療這種疾病。油菜根腫病防治的重點是加強苗期預防和土壤處理,綜合利用植物檢疫、農業措施、生物和化學防治等技術手段[3]。
4.1 加強植物檢疫制度
強化種子運輸過程中的檢疫,對從其他地方調運油菜種子進行檢疫,并辦理相應的植物運輸檢疫證書,以消除病原菌通過種子的傳播。
4.2 農業措施
4.2.1 推廣抗病的品種
選擇適合在當地生態和氣候條件下種植的品種。在油菜根腫病發生的地區,可以考慮使用目前抗性較好的品種秦油DK4號來降低其發病率。實踐表明,近年在漢臺多地種植,病株率均在3%以下,腫瘤直徑
1.2 cm左右。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具有較高抗病性的品種,如秦油DK5號、秦油DK6號等,進行混合種植,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4.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是減少和防止油菜種子攜帶根腫病菌潛伏孢子的有效措施。種子應在播種前選擇,用鹽水選擇種子,選擇病粒、蟲粒、癟粒或將種子浸入100倍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20~30 min,或在55℃溫水中浸泡15 min進行消毒。試著選擇包衣的種子。如果種子沒有包衣,則必須用藥劑拌種或浸種處理。此外,重復使用的農具及時用次氯酸鈉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和根腫病病菌的傳播。
4.2.3 早翻耕、早曬垡,以改善土壤pH值
由于酸性土壤環境容易誘發根腫病的發生,提高土壤堿度是預防根腫病的必要措施。研究表明,當土壤pH約為7以上時,根腫病的發病率和發病程度降低,因此可以使用熟石灰和植物灰等物質來調節土壤pH。在整地時,可在病田施用1 500~2 000 kg/hm2熟石灰,增加15 000 kg/hm2腐熟農家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滲透性,提高土壤堿度,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徹底翻地以清除殘茬和曬土,促進病殘體和漚肥分解,減少疾病感染的來源。
4.2.4 育苗移栽
選擇種植油菜或十字花科植物3年以上的旱地作為無毒苗移栽的苗床,5葉后移栽是預防和控制根腫病的理想措施。在播種或移植之前和收獲后,必須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的雜草,特別是十字花科作物田集中燒毀或漚肥。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前應對幼苗進行適當修剪,保留2~3片葉子,減少蒸騰作用,同時移栽時要盡量帶土移栽,以保護幼根和根毛。
4.2.5 適當晚播、晚移栽,中耕培土和培養壯苗
當移植時,清除病苗和弱苗。施用高溫漚制的有機肥,徹底殺滅病原菌。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控制氮,穩定磷,增加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性。在生長過程中,要根據苗情及時進行中耕培土,以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根系發育[4]。
4.2.6 開好溝,減少田間濕度。開好三溝,降低田間濕度
下雨時田間無積水。雨后盡快清理溝渠排水,減少田間水分,促進幼苗根系發育,提高植物抗病性。同時,要注意防止田間過度干旱,保持適度濕潤,有利于油菜生長。
4.2.7 及時拔除病株
當田間發現病株時,要及時拔除并帶到田外集中燒毀,并用生石灰進行撒窩處理;特別是在油菜收割后,應徹底處理病殘體,切勿隨意丟棄病株和漚肥,造成病菌循環傳播。對于病殘體,可以將其集中收集,與有機肥混合漚制,制成高效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菌傳播。
4.2.8 實行輪作
由于病菌孢子的抗逆性很強,因此,發病嚴重的油菜田,要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在規定輪作的年限內不種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可改種麥類和綠肥或水生作物。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孢子的存活率,減少土壤帶菌。在輪作期間,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種植其他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4.3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優點是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枯草芽孢桿菌是一種常用的生物防治菌種,在播種之前均勻施于田間或在苗期灌根,對病菌有一定的防效。此外,還可以使用其他生物防治方法,如放線菌、細菌抑制根腫病孢子萌發,達到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4.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農業生產中常見的一種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其優點是效果迅速,但缺點是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4.4.1 消毒處理
為了增強幼苗生長環境和農田的衛生狀況,請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消毒處理。選擇使用敵克松或者五氧化二砷等化學物質。敵克松和五氧化二砷都是常用的消毒劑,可以有效地殺滅病菌和蟲害。
4.4.2 化學處理
移栽前,將根系浸泡在石灰水(每桶溶解0.1~0.15 kg石灰粉)或福美雙1 000倍液進行浸根或用作定根水,先浸根再移栽;或先移栽,再澆定根藥劑。這一步驟是為了保護幼苗的根系,防止病菌和蟲害的侵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4.3 移出病株并做好處理
油菜地里發現病株,應及時摘除并焚燒,重新種植壯苗。然后,應該用石灰水或多菌靈500倍液對全田進行灌根,每株0.4~0.5 kg,15 d/次,連續2次。這一步驟是為了防止病菌的擴散,保護其他植株的健康。
4.4.4 病初防控措施
選用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菌毒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這些藥劑都是高效低毒的,可以有效減緩病害發生,但不能控制或減輕發病[5]。
4.4.5 冬前防控措施。
若冬前全田發生60%以上病株時及時翻耕播種馬鈴薯。這一步驟是為了防止病菌的累積,保護農田的長期生產能力。同時,翻耕播種馬鈴薯也是為了提高農田的利用率,增加農業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游,朱宏建,張政兵,等.湖南油菜根腫病發生情況與防治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22(6):47-49.
[2] 彭玉姣.油菜根腫病的發生與防治研究進展[J].甘肅農業科技,2022(7):53.
[3] 楊正茜.油菜根腫病發生動態與危害及其防治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
[4] 費維新,王淑芬,李強生,等.冬油菜適當遲播有效減輕油菜根腫病[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6,38(4):6.
[5] 馬駿超.油菜根腫病化學防治技術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