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新質生產力成為高頻熱議詞。
你或許好奇:新質生產力是啥?哪些生產力,可以算是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對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2023年9月,新質生產力被首次提出。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會上,總書記再談新質生產力。
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不僅被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還被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一。圍繞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了十多個產業領域。比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低空經濟、量子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這下,新質生產力徹底變成了全民級的經濟熱詞。央視新聞就新質生產力,做了一張邏輯關系圖,詳見右圖。
新質生產力是什么?其實,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人類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技術支撐和工具各不相同。新的時代要求下,新質生產力便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
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有所不同,其擺脫了大量資源的投入,更加強調了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主導作用,主要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這六大產業;未來產業主要包括6G網絡、可控核聚變、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
通過積極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僅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也能持續地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相互關聯,積極發展、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新質生產力有三個顯著特征,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
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首先,新質生產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技術為支撐。
其次,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
再次,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應用為主要特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是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和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新賽道。
最后,新質生產力的經濟社會影響具有廣泛性和革命性。
新質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社會經濟層面的變遷,還意味著生產關系、社會制度層面的深刻變革。
馬克思曾通過對“蒸汽機”“珍妮走錠精紡機”“手推磨”“蒸汽磨”的描述來分析技術進步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并闡釋了生產力革新引發社會關系變革的內在機理。也就是說,一方面,技術之所以能夠引發生產力變革,在于它對生產要素與勞動過程的改造,并構建起新的生產方式。另一方面,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也會反作用于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可以成為技術創新應用和社會生產力水平快速提升的加速器;反之,則可能成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變革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經濟學家卡蘿塔·佩蕾絲(Carlota Perez)曾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技術―經濟范式”進行了系統闡述。在她看來,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五次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新的技術、新的關鍵生產要素、新型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技術革命驅動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技術―經濟”范式,每一次歷史發展的巨潮都可以被看作是新范式對舊范式的替代。
新的時代要求下,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表示:“新質生產力的‘新’,關鍵在于科技的先進性、創新性、引領性。”
“通過新質生產力,帶動科技創新,進而形成新的發展動能,有望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一條主線,以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和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為。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認為,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主要目標,以新促質、以新提質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新質生產力本質上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變化,而它指向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在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就是新質生產力,它是很重要的內在要求和著力點。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中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種子選手”,這些產業不僅代表著科技前沿,更是未來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這無疑是在為未來經濟發展儲備能量。為傳統產業注入新質生產力,實現“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樣會打開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新質生產力打開了對新經濟認知的新視野,資本市場也將改變過去貼標簽、追概念式的投資,更多從產業發展規律出發來挖掘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振剛公開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恰恰在于“新”“質”“力”三者的關聯。“新”體現在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動力,“質”體現在高質量、高水平、高品質,“力”體現在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