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樂山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省草書研究會樂山分會創作員。喜書法繪畫詩詞等,詩文、書法作品散見《書法報》《青少年書法》等刊物。
創作手記
我喜歡草書,尤其喜歡晉人法帖。李公麟曾云:“海州劉先生收王獻之畫符及神咒一卷,小字,五斗米道也。”及至看到元末明初道教領袖張三豐的“龍行大草”,我愈發相信晉人對草書形式的選擇,隱含著篤信道教的王羲之王獻之們對天地、對神明、對生死的終極態度。書法入手法門廣大,我對書法真正有所體悟,是從王羲之《十七帖》開始的。唐宋以來,《十七帖》被奉為“書中龍象”“草書圭臬”,它字字法則嚴謹,不容分毫懈怠,呈現的氣質,是在孫過庭《書譜》之上的。東晉距離漢魏不遠,相對于后世草書,它有“古質”的一面,相對漢代章草,它又有“今妍”的一面,承上啟下,是很好的學習范本。學習《十七帖》,伴以唐模墨本,進而《閣帖》,又參以《書譜》,不斷淬煉。這次的臨作就是《十七帖》一節。“二王放大”“碑帖結合”一直是近代以來書法兩大難點。王字放大如何不弱,是我一直在思考探索的。
作品《自作詩一首》是臨習《十七帖》后的運用,詩寫于2018年,記錄了一次普通的山行。我平時寫的更多的是小字手札,這次放大后的立軸書寫,在給它加厚的同時,尤其注意細節的完整和點畫的流暢,并保持《十七帖》的字字獨立以求高古,并不在章法體勢上作太多擺布,千變萬化不如“如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