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俊
供職于金堂文化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行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成都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民進成都市委開明書畫院副院長,成都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屆、十八屆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作品曾入展獲獎:文化和旅游部部第十二屆“群星獎”銀獎,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六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四川省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四川省巴蜀文藝獎,四川省第二屆書法創作“謝無量獎”(最高獎)、四川省首屆“文華獎”二等獎。書法作品曾在《中國書畫》《書法導報》《書法雜志》等專業報刊作專題介紹。出版《當代四川中青年書法名家系列叢書·湯文俊》作品集。
創作手記
平時作書,多取法以米芾為基本風貌的作品,而此次所書更多是以王鐸氣息為多。
王鐸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磅礴氣勢、雄強筆力和酣暢淋漓墨色變化始終讓我醉心不已。然而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困惑,其中最為突出的矛盾就是常常徘徊于是否取法大王、小王或是明清調的書風,在當今“二王風”的籠罩之下,取法王鐸還有沒有意義?為這個惱人的問題,我專門請教了何應輝先生。他的一番言論,言簡意賅,掃除了我心中的困惑。
湯大民先生在《中國書法簡史》中總結王鐸的行草書作和其內涵,指出他的行草書:“無論是手卷還是六尺長條,都是飛騰跳擲,縱橫捭闔,大氣磅礴,以雄強的筆力,奇詭怪奇的體勢,酣暢淋漓的墨彩,表達了大起大落、洶涌激蕩的情緒和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到猙獰、怪誕、狠鷙、險幻及至胡亂的粗獷美、陽剛美,感到一種掀天揭地、踏倒古今的欲望,一顆充滿焦灼、苦悶、頹唐、狂逸乃至絕望的不安靈魂。”由智超先生又說:“王鐸的行草書,尤其是狂草,有一種壓倒人的可怕力量,令觀者心靈震撼,引起近乎‘崇高的特別審美感受”。
我認為王鐸作品中強烈的形式感和視覺沖擊力,對我們當下的創作仍然有取法借鑒的作用,仍然是取之不盡的活水源泉。王鐸作品所呈現的美和我內心所向往的交匯點是契合的——雄渾博大、挺拔俊健。通過對王鐸的研究學習,放眼前人的經典作品,溯源頭,探本質,汲取藝術內涵,涵養內在,寫出自我的個人風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