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張伊寒
守著洞庭湖這個“水窩子”,也會喊渴?
湖南省益陽市水資源豐富,有洞庭湖、資江等重要河湖,是名副其實的“水窩子”。但由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季節性、區域性、水質性缺水日益明顯,干旱現象時有發生。
如何加強水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全社會節水控水,成為擺在益陽面前的必答題。
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引領下,益陽著力推進管理方式、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升級,通過制定節水政策、推廣節水技術、打造節水標桿,大力推動節水型城市建設,水資源節約利用能力不斷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微風輕拂,河暢岸綠。4月23日上午,記者走進益陽市南縣松虎洪道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站在“甘泉號”取水泵船上,放眼望去,但見河水清清,不時有魚兒跳出水面。船內機器轟鳴,4臺臥式單級雙吸離心泵正在通過管道,向南縣第三水廠輸送源水。
南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素有“魚米之鄉”美譽。但南縣“水情”并不樂觀,供水保障與用水需求矛盾突出。從2021年3月到2023年5月,南縣高標準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西線引水”工程,并順利通水運行:從松虎洪道武圣宮白蚌口段取水,穿越藕池河西支、藕池河中支、南茅運河,將長江水引入縣城。
南縣城鄉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紹兵介紹,項目實施運行后,將徹底解決縣城及周邊16萬余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今年啟動二期建設,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標準、同服務、同管理的一體化供水保障目標,讓城鄉居民喝上健康水、用上放心水。
近年來,除了在飲用水上下功夫,南縣還在非飲用水方面做文章。在南縣第二污水處理廠門口,記者看到,一輛灑水車正在中水取水點加水。像這樣的取水點,縣里還有13處,主要用于園林澆灌、環衛灑水、消防車等公共用水車輛取水。中水回用是污水再利用的重要途徑。將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經過處理,使其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后,用于非飲用水。
節約用水,關鍵在于提高用水效率。近兩年,南縣用活用好項目資金,創新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大力實施中水回用項目,將縣城4個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全部回收利用,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產生了良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統計,南縣公共用水原來每年需耗費自來水112萬噸,改用中水后,每年可節省資金414萬元。對縣城內湖補水,每年需補水4次,共計560萬噸,改用中水后每年可節省資金2072萬元。此外,每年用于農田灌溉、農業季節性缺水期補水約435萬噸。
經估算,南縣每年中水利用價值約4000萬元,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降低了公共用水成本。

南縣“甘泉號”取水泵船。圖/賈偉

桃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給水處理流程介紹。圖/賈偉

益陽市節水科普教育基地。圖/賈偉
南縣的變化,是益陽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益陽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布局,根據水資源分布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科學規劃水資源空間布局,實現水資源的均衡配置。
通過建設水利工程、優化調度方案、加強水資源管理,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的有效供給。
益陽,因水而興。北擁洞庭湖,資江穿城而過,境內溪河縱橫,水系發達。然而,由于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益陽季節性、區域性、水質性缺水日益明顯,干旱現象時有發生。尤其2022年,遭遇罕見氣象干旱,“守著水窩子喊渴”成為當地人最強烈的感受。
據媒體報道,2022年7月8日雨季結束后,長江流域遭遇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干旱,出現“主汛期反枯”的現象:連續無雨天數之多、平均降雨量之少、極端氣溫之高、高溫范圍之廣、蒸發量之大,還有旱情發生之早、蔓延之快、覆蓋范圍之廣都超歷史極值。
持續高溫干旱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資陽區新橋河鎮田莊灣村種糧大戶舒孟春便是受災農戶之一。“村里農田大面積減產,我自己的減少了20%—30%,有的(村民)還出現了歉收、絕收的情況。”舒孟春回憶。
只有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才能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此前,舒孟春承包的農田,距離農業灌溉泵站機埠較遠,灌溉一直是個難題。后來,當地在村里建設909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鋪設管道1500米,建成機埠一處。
舒孟春家對面,就是自家農田。嫩綠的秧苗排列整齊,均勻地分布在田間。“通過管道灌溉,能讓一個機井的灌溉范圍從40畝擴大到60畝左右,大大提高了農田灌溉效率,還節省了電費。”舒孟春挽起褲腿站在田里,望著生機勃勃的秧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企業是用水主體,也是節水的重要力量。
在工業用水領域,益陽堅持以水定產,鼓勵工業企業實施節水工藝改造、中水和冷凝水循環使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加大節水器具改造,開展水平衡測試等。
桃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用水大戶。公司在生產區增建了1萬立方米可循環雨水收集池,回收利用雨水,實現雨水資源化。僅此一項,年累計節約水量就達74萬余噸,節省水費100萬余元。
該公司將原材料堆場的噴淋降塵系統改進為智能高壓霧化降塵系統和紅外智能精準檢測霧化降塵系統。節約用水量,減少無組織排放。在廠區,生活用水同樣采用了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水用作綠化。
城鎮節水同樣重要。益陽從嚴控制洗浴、洗車、賓館等行業用水定額,推廣循環用水技術;對老化供水管道進行更新改造整治,中心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8%,各縣(區、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均在10%以下。而在居民用水方面,益陽實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合理利用價格杠桿,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合理的原則,合理調整供水價格。為確保價格制定科學合理,舉行水價聽證會,建立了供水企業水價調整成本公開和定價成本監審公開制度。
節水工作離不開制度的保障。為此,益陽集中發改、水利、工信、農業農村、住建等10多個部門力量,完成關鍵性的制度建設,以制度為牽引,實現精準發力,高效節水。
益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周光輝表示,節水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環節很多,只有全方位統籌領導,依法建章立制,才能事半功倍。早在2014年,益陽就出臺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
此后,益陽先后印發《益陽市“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全市節水載體創建工作實施方案》,著力加強取用水管理,從嚴取水許可審批,全面開展節水評價工作。
同時,將新建、改建、擴建取用水項目水資源論證及節水措施“三同時”制度列為項目立項審批前置條件。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落細,讓節水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從個人到企業、從政府到社會,節水行動在益陽全面展開。
在農業領域,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無效蒸發和滲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工業領域,實施循環用水,減少廢水排放,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城市生活中,推廣節水器具,加強用水管理,有效遏制水資源浪費。
截至目前,益陽市水利局機關和8個縣市區水利局機關全部完成水利行業節水型機關(單位)創建工作。全市共建成省級節水型單位12家、節水型企業29家、節水型小區31家,節水型單位、企業和小區覆蓋率分別達到22.20%、25.69%、14.46%。
全市18家重點用水監控高耗水行業企業全部完成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桃江縣、赫山區、南縣、資陽區等縣區創建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水平。
節水成效逐步顯現。全市用水總量穩定控制在省考核用水總量紅線范圍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逐年降低,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讓節水成為城市的一種習慣和自覺。走進益陽市節水科普教育基地,展廳分為“水現狀”“水標志”“水知識”“水成就”“水互動”“水答題”六大區域,生動宣傳節水理念和方式,倡導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近年來,益陽積極開展節水宣傳“六進”(進黨校、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主題活動,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契機精心組織節水宣傳活動,讓節水、惜水、愛水、護水意識逐漸成為每一位居民的行動自覺。
“節約用水,保護環境,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桃江縣桃花江鎮中心學校小學部五年級1905班學生莫宸說。
益陽從觀念、意識、措施等方面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通過抓典型、樹標桿、找亮點,充分發揮節水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全民樹立節水意識。益陽市水利局副局長陽漢文表示,將進一步做好水資源管理工作,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深入開展國家節水行動,切實抓好水資源保護,為現代化新益陽建設提供堅強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