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烏,是浙江省17個缺水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4。
脆弱的水資源保障能力,一直是制約義烏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義烏在浙江省率先實施全域分質供水,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節水“水效論英雄”改革,將節水指標納入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
去年5月,義烏創建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下雨就等于‘下錢”,充分收集利用雨水資源
“我們在屋頂、路面、綠化帶中建設了200多個雨水收集井,雨水要用3遍,模具冷卻、員工洗澡洗衣、抽水馬桶。”4月中旬,在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二橋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廠房有7根管道,不同于一進一出兩根管道,整個廠區共500多名員工,以前每個月要消耗1萬噸自來水,現在不到1000噸。”
雙童公司是全球吸管行業第一品牌,作為節水標桿企業,早在2003年廠區建造時就做足了節水文章。
走在廠區內,地面、屋面、綠地的雨水通過雨水收集孔和管道匯合到雨水收集池,滲透到地面下的雨水則通過地下室收集,兩種水匯集后經過細沙過濾、活性炭混合物過濾等程序后,儲存到儲存池,最后再利用抽水泵和管道輸送到廠區各個用水區域。
廠房屋頂的生態園,種植了各種蔬菜瓜果,也是使用雨水灌溉。雨水能利用起來,工業廢水當然也不能浪費。雙童公司還引進一套廢水收集處理及中水回用系統,把廢水變成中水,不僅讓員工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水得到循環利用,還實現企業廢水零排放。
“不荒廢國家賦予的每一寸土地,不浪費上天饋贈的每一份資源”,這是張貼在廠區車間墻壁上的標語,走在工廠里,處處都能感受到企業節水的良苦用心。
另一家節水標桿企業—義烏市智慧星玩具有限公司,從事塑料玩具研發、生產、銷售,于2016年9月投產。企業從開始建設就全面導入智能化提升和節能降耗的經營理念,為了能夠利用廠房屋頂收集雨水,從規劃設計時就將廠房孔樁、柱子、大梁、樓板加厚,以增加承重。
“下雨就等于‘下錢,廠子目前有3個蓄水池,共2000噸蓄水量,通過利用廠房屋頂和地面進行雨水收集回用,車間內注塑機利用雨水進行間接冷卻降溫,廠區內所有馬桶沖水、1萬多平方米的綠化澆灌、道路清洗都不需要用自來水。”公司總經理曹小明說。
1000噸的地埋式蓄水池位于停車場下方,即將動工的二期廠房擴建時,蓄水池仍將保留,繼續發揮蓄水功能。“雖然前期增加了成本,但從長遠看,可以節約水資源,還減少了運營成本,省下的都是自己的。”曹小明說,節水設施讓企業受益很大。

義烏濕地公園。圖/孫亦生

2024年世界水日期間,小記者們參觀義烏市節水宣傳教育基地。

東陽橫錦引水終點—青口調節池
對優質水和低質水,使用不同管道分別供水、分別計量、分別計價
義烏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受“水”梗阻,率先開啟全國水權交易改革,投巨資先后從周邊縣市東陽、金華、浦江“買水”。
2000年,我國第一例水權交易發生在東陽市和義烏市,義烏斥資2億元向東陽市橫錦水庫購買5000萬立方米優質水資源的永久使用權;2019年以來,又從東陽、浦江新增引水4000萬立方米;2023年12月底建成通水金華引水工程,年引水1000萬立方米以上。
“根據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2035年,義烏城市發展規劃將達到340萬人口,需水量約3.4億立方米,水資源缺口1億立方米左右。”朱紅斌說,“在市外引水、市內挖潛難度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只有厲行深度節水,建設節水型社會,推進全域分質供水,把更多污水資源化利用起來,把更多優質水資源節約下來,才是解決義烏長遠發展水資源問題的關鍵一招。”
時隔多年,義烏市水務局黨委委員、水資源中心主任朱紅斌仍記得一件事,曾經的義烏縣委書記、“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退休后,專程來到水務局,與大家一起座談,商討如何解決義烏缺水問題。他建議,引衢州水輸入義烏。
什么是分質供水?簡單地說,就是雙管供水,優水優用、低水低用,根據各類場合對水質的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管道分別供水、分別計量、分別計價的供水模式。優質水主要保障居民生活飲用水,低質水主要供應工業生產、園林綠化、市政環境用水和居民沖廁。
截至目前,義烏分質供水管網里程已達到160公里,較2020年同期增加220%。近3年來,年分質供水量從68.83萬噸增至2011萬噸,增長近30倍;全市分質供水用戶數量從22家增至206家,增長9.3倍。
“如果不推行分質供水,2023年時就沒水喝了,通過分質供水,自來水置換節省下來了。”義烏市政協委員賈錦龍每年都有關于水的提案,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義烏安迪水利設計公司董事長。他回憶,分質供水需要主城區“開膛破肚”,一度遭遇過阻力,建議義烏市推行分質供水是2018年義烏政協“一號提案”,2019年義烏全域推行分質供水。
廣泛利用再生水,雙水管、雙水表成為義烏新開發樓盤標配
節水行動中,義烏涌現出一大批企業節水典型、單位節水典范、市場節水楷模和生活小區節水標桿。
義烏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年產“10吉瓦高效電池+10吉瓦高效組件”,是當地的用水大戶。企業生產用水使用再生水,經過超純水過濾系統后,變成“超純水”與“濃水”,“超純水”用于車間生產。
“我們每天要1萬噸水,再生水比自來水每噸便宜1.2元,每天節省1萬多元,一年下來節省幾百萬元,廠區還有600噸的雨水收集池,與‘濃水一起,用于綠化和沖洗廁所。”晶澳太陽能公司水系統主管范振偉說。
在國際商貿城四區,市場物業服務中心工程副經理龔正平介紹,商貿城四區日均人流量約3萬人,共有5層,內設衛生間128個,綠化龍頭42個,一年用水量約37萬噸。為積極推進分質供水,節約優質水資源,2021年9月,商貿城四區啟動雙管改造,工程總投資165萬元,同年12月完工。
現在,國際商貿城一區至五區均實現分質供水,沖廁、綠化、拖地用的都是分質水。2020年,地處市中心的卿悅府居民小區率先成為浙江省首個實現分質供水的小區,也是浙江省節水標桿小區、義烏市分質供水試點小區。
走進義烏城市有機更新首個回遷房項目—卿悅府東區,物業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分質供水的中水澆灌。“這些景觀和澆灑用水都是再生水,也就是中水,比自來水每噸便宜5角,綠化面積8660平方米,27個取水點,一年下來省不少錢呢!”卿悅府東區物業管理服務中心物業經理陶偉康介紹。
在卿悅府東區,不論戶型大小,都預先埋設了雙管雙水表。一根是灰色自來水管,另一根是綠水管。特制的綠色水表上,標有“中水禁止飲用”字樣。綠色管網中的“中水”,專供沖洗馬桶。
“平時洗菜做飯用自來水,沖廁所用中水,方便得很。”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卿悅府東區總共630余戶居民,如果全部用中水沖廁所,每天能置換出不少優質水。”
在義烏,新建小區都設置了雙管分質供水。雙水管、雙水表,成為義烏新開發樓盤的標配。

稠江工業水廠分質供水展板
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節水護水意識
“稠州小學在學校設計之初,就將中水管道、雨水收集、綠化噴灌、循環用水設施一并設計其中,建成投用即進入‘分質供水時代。”稠州小學校長余悅森說,“全校每年節省置換約2萬噸的優質自來水,年節約水費支出6.3萬元。”
4月19日上午,《民生周刊》記者來到稠州小學采訪,正趕上學校舉辦春季田徑運動會,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跳躍,歡呼吶喊聲此起彼伏。操場東北角是一塊不起眼的草坪,草坪下面“藏”著一個蓄水池。全校雨水收集口匯集而來的雨水統一排放至此,然后通過獨立的水網管道通向各個出水口,用于綠化澆灌、沖洗廁所、路面沖洗等。
蓄水池儲水容量為110立方米,與中水管道、市政管道相互連通,當雨水收集井儲存水量用完后自動接入中水使用,當雨水收集井達到最大容水量,多余雨水自動排放到市政管道。
2021年3月,該校正式引入中水,成為浙江省第一所全面實行內部分質供水的學校。
在學校地下停車場,整齊布置著顏色不一的4根管道,學校工作人員介紹,綠色的為中水管道,銀色的是自來水管,黑色的是污水管道,紅色的是消防管道。
稠州小學大門與教學樓之間有一道藍色長廊,是學生上學必經之路,長廊墻壁上,分質供水的宣傳標語和學生的節水手抄報一字排開,學生用稚嫩的筆觸寫下對節水的感悟。
稠州小學教師劉曉云曾帶領學生做過一個名為《舞動的水》的專題實踐課題,課題獲得義烏市綜合實踐活動比賽一等獎。
去年12月,“節水護水,我有話說—2023義烏市節水主題宣講大賽”在稠州小學舉行,70余名學生參與講述“節水護水”故事。“用水量最大的地方是綠化灌溉和廁所用水、地面沖洗,學校實行雙管供水,通入的中水來自義駕山生態水廠。”余悅森說,“學校通過舉辦節水手抄報評比活動、節水技能競賽,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節水護水的意識,讓學生更好理解節水意義,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推行工業“水效論英雄”改革,萬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立方米以內
義烏作為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示范區,在浙江最早建成高品質工業水廠供給企業用水。
2014年,義烏投資8700萬元建設稠江工業水廠,水廠以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為水源,經深度處理后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生產用水,一年可節約優質水360萬噸,首開浙江大規模高品質工業水廠先河。陸續建成義駕山生態水廠、蘇福工業水廠等五大分質水廠,形成15萬噸/日供水能力,現狀日供水7萬噸/日,年置換優質水2000萬噸以上。
目前,義烏分質供水范圍覆蓋工業企業、學校醫院、商場市場、園林綠化、道路環衛、家庭沖廁、生態環境等全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再生水多元化多領域供給體系。
2020年,義烏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將再生水作為土地出讓和招商引資的前置條件,再生水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一律實行雙管分質供水,在源頭上抓好再生水的建設使用關。
2022年起,義烏將節水工作納入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實行工業企業水效核定,按照水效高低對企業進行加扣分,激發企業節水內生動力,切實提高企業節水主動性。
2023年,義烏萬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11立方米,較2020年降低57%,以占全省0.86%的水資源撐起2.35%的GDP,走出一條安全高效、和諧共生的治水興水新路徑。
義烏市工業“水效論英雄”改革入選“2023年中國節水十大經典案例”。目前,義烏納入“水效論英雄”評價體系的企業達1915家,納入評價企業按規上、規下分開評價,以紡織服裝、日用品、電子機械、其他行業等進行分類,覆蓋全市所有生產制造類用地3畝以上的宗地企業。
“不同類型企業、行業的用水需求、方式都不同,我們‘因企制宜提供節水方案能有效提升行業整體發展質效。”朱紅斌介紹,工業節水“水效論英雄”改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業節水綜合評價指標,將節水指標納入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形成“效率為王、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的評價方法,全面提升工業企業水資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