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澤楠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以獨特和寶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浸潤營商環境建設,彰顯其時代價值,是堅持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個結合”的應有之義。
《管子·問》說:“而市者天地之財具也,而萬人之所和而利也?!敝v的是通過市場,自然而然讓人們各得其所。而《老子》“我無事而民自富”的“自然無為”思想可以說是市場化理念之濫觴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給予市場主體更加寬松的市場環境,有利于促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有利于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動力。近年來通過深化改革,大力度消除了束縛企業手腳的“粗繩”“鋼絲繩”,但對創新審慎包容不夠、微觀事務干預過度、行政檢查過多等“細繩”“隱形繩”仍在纏繞困擾企業。要不斷深化細化實化容錯糾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制度機制,消除基層干部對問責壓力的擔憂。要大力探索推行“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非現場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精準性、靶向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活力與秩序、發展與安全的平衡點,讓市場主體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涵養“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創業環境。
《后漢書補注》說:“軍與民市,價不統一,設令以防搶奪?!睗h朝為保證公平買賣,防止強取豪奪,設立相應的法令或規定加以約束和管理?!短坡墒枳h·雜律》規定:“諸司市評物價不平者,計所貴賤,坐贓論;入己者,以盜論。”“諸司作斛斗秤度不平,而在市執用者,笞五十。”唐代的法律明確了對擾亂市場物價、欺行霸市行為的懲處措施。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讓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當前,地方保護主義,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獲取融資等要素資源難,壟斷和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仍是妨礙公平的“絆腳石”。
《管子·七臣七主》說:“律者,定分止爭也?!币涌焱苿印豆礁偁帉彶闂l例》出臺,以破除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障礙為著力點,落實經營者集中審查規定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優勝劣汰的企業退出機制,完善產權保護機制,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明代《南都繁會圖》描繪了南京城市商業興盛的場面。圖/CFP
《管子·禁藏》說:“法者,天下之儀也?!薄盾髯印ぞ馈氛f:“法者,治之端也?!绷暯娇倳洀娬{,“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法治的確定性,是穩定、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的根本保障。先立后破,根深必穩。協同性是實現法治效果最大化的關鍵因素。當前仍存在部分政策協同性不強,有的政策“單打一”,沒有形成合力。有的政策“只唯一”,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不統一”,讓企業無所適從。要避免“一葉障目”的系統觀念,提升政策的惠及度和企業的感受度,減少“溫差”“落差”和“偏差”。
實踐性是法治實施的生命力?!俄n非子·心度》說:“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韓非子·五蠡》說:“不期修古,不法???。”法律法規要與時俱進、與時偕行,避免善法之初,惡法之果或無法可循。如依法作出的“小過重罰”“大過輕罰”等影響營商環境的現實問題,需要通過加快立法修法進程、作出專門釋義或決定、完善細化實施細則等方式回歸法治精神本源,在實踐中達成情理法相融合、時度效于一體、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古絲綢之路,從鄭和下西洋到四大發明的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崇尚天下一家、共同發展,和諧共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當前,受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影響,“請進來”和“走出去”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一方面,要主動精準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產業領域為著力點,推進更高水平的制度性開放。用好“示范區”“先行區”等政策平臺,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進一步深化外商投資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措施。同時,建立健全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資本,更好營造外籍人員無障礙便利化生活環境,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
另一方面,要堅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保持戰略定力,不簡單唯考評唯指標,打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必須抓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發展、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以文化“軟實力”塑造營商“軟環境”,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為“永遠在路上”的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永續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