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教育時代,“人機結合”將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方式。教師作為教育數字化的最終實施者,學生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參與者,課堂是教育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勢賦能教與學,適應數字化教育的發展大勢,實現高校思政課數字化轉型,本文從教與學的主體視角闡釋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構建數字化時代新型教與學模式,助力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數字教育|高校思政課|數字化轉型
一、教師的數字化轉型
(一)意識轉變:傳統授課到智慧課堂
作為教育數字化的最終實施者,在數字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實現從傳統授課到智慧課堂的意識轉變。這種轉變不是粗淺和單一的,而是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技術應用和評價方式幾個方面系統化深入展開。
1.教學理念的轉變。傳統授課模式通常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方式,而智慧課堂則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參與、合作、分享,以及知識的創新和應用。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此外,數字教育時代的思政課堂還應在突出思政價值引領的同時,注重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交叉學科思考和解決問題,以培養更具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
2.育人模式的轉變。傳統授課模式通常采用單一的講授方式,單一化和靜態化,而智慧課堂則更加強調多種教學方法和育人模式的融合和運用,呈現多元化和動態化特點。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育人模式,并將其融入到智慧課堂中,更好地滿足學生“時時、事事、人人、處處”的新的學習特點和需求,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技術應用的轉變。傳統授課模式通常以粉筆、黑板為主要工具,而智慧課堂則更加強調數字技術的應用。教師還可以整合教學內容,自主設計和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如數字教材、網絡課程等,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學習知識。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技巧,并將其融入到智慧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讓思政課堂更具活力。
(二)能力提升:技術整合到教學創新
1.數字化教學內容建設。在數字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和移動設備等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思政數字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庫,方便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同時,應注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更新和維護,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學習的需求。
2.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積極探索數字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數字化技術、網絡和移動設備等手段融入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形成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3.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積極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學習和交流。數字化學習平臺可以包括在線學習系統、在線考試系統、互動交流平臺等,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數字化評估體系構建。構建數字化評估體系,對數字化教學內容、數字化教學模式、數字化學習平臺等進行全面、科學、客觀的評估。數字化評估體系可以包括數字化問卷調查、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總之,數字教育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數字化教學內容建設、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和數字化評估體系構建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實現對數字化教育教學方式的常態化應用,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學生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教育時代,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技術的支撐下,學生學習方式日益呈現“時時、事事、人人、處處”的泛在特性,學習思政課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學生實現數字化轉型既需要轉變思維觀念積極迎接教育數字化時代,也需要增強經受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生態考驗的能力本領。
(一)轉變觀念,在積極應變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1.轉變固化思維模式,培養數字化思維。數字教育時代,數字化新技術新理念持續更新迭代,面對教育數字化變革,學生需要超越固化的視野與慣性思維模式,避免思維定式,用發展的眼光認識自身所處的復雜環境,調整并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以適應新的教育生態,積極培養數字化思維,以便更好地理解數字化時代的規律和趨勢。
2.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數字化時代的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學生應該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勇于嘗試新事物和新技術,積極探索未知領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字化素養和技能水平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綜合素質,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求。
3.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增強自身素養。數字教育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眾多且復雜,更容易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正向價值引領,堅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增強自身的思想覺悟、人文素養和政治素質。
(二)加強學習,成為務實創新自主學習者,提升能力
在教育數字化過程中,學生需要轉變角色,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知識的主動獲取者和篩選者,以及自主學習者。
1.學習數字化技術,打破數字鴻溝。數字化時代的教育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能,否則學生可能無法充分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然而,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一些學生可能無法獲得充足的數字技能,從而無法享受數字化時代的教育。學生需要提高數字化學習意識,通過掌握數字化學習技能,正確選擇數字化學習工具,參加數字化合作學習,尋求數字化學習幫助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數字化學習能力,掌握數字化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才能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趨勢。
2.轉變學習方式,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數字化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利器,每個學生都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根據自己的基礎、興趣、習慣以及學習節律來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和學伴進行討論和互動交流。但數字化時代的學習方式也更加自主、協作和探究,學生需要掌握在線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成為教育數字化成功的關鍵一環。
3.打破學科界限,增強跨學科融合能力。數字化時代的學習教育不僅僅是單一學科知識的學習,更是跨學科的知識融合。學生在參與思政課課程學習時需要具備跨學科融合的能力,意識到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相互促進和融合,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和探究,創新性地解決問題或創造新的價值,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教育時代的新需求和新發展。
數字教育時代對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學生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積極轉變學習理念,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打破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等的擁有程度受限而產生的數字鴻溝,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字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同時,學生還需要積極轉變學習方式,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參與數字化實踐,培養數字化思維,學習數字安全知識,擔當信息社會責任,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充分準備,鍛造為高素質數字化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柳棟,吳向東,吳秉健,等.教育數字化:來自基層實踐的經驗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3).
[2]習近平.扎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J].求是,2023(18).
[3]光明網.薛俊麗: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進路[EB/OL].[2023-06-08]://reader.gmw.cn/2023-06/08/ content_36618305.htm.
(作者簡介:肖金華,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政課課程與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