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報告中指出“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本文圍繞這一新提法,具體討論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優勢所在,根本遵循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六個堅持
一、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新的重要論斷:“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其實是二十大報告中的一個新提法,兩個“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行”,就是馬克思主義“行”。這個“行”到底行在哪里?這是給廣大理論工作者、給全黨提出的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本身其實一直都是一脈相承的。“能”“好”“行”的內在統一性,就體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能與時代同行,就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接續推向前進,歸根到底,就體現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能與時俱進,能在對重大時代課題的把握和理解中升華黨的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國家領導人總書記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與黨的“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關系的新概括,進一步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理論特征的意蘊。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它是科學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對規律的揭示越深刻,對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引領作用就越顯著”[1]。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矛盾,在充分吸收當時社會和自然科學等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科學的社會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實際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中國共產黨運用其中的觀點、原理、立場和方法論去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同中國的具體實踐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沒有教條化,還能因地制宜地將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進行創新。經過100多年的實踐證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能夠立足當下,不斷適應中國國情的發展趨勢和時代特征,引領中國走向世界。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它是人民的理論。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無產階級政黨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最本質區別就在于是否站在人民立場上,始終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利益。《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2]。這樣的政治觀區別于一切舊式的政治觀,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一個政黨是否具有人民性,關鍵看這個政黨為誰立命、為誰謀利,這是根本立場,也是根本的價值導向,就是站在誰一邊、為了誰的問題,這是根本性、原則性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馬克思主義“行”在是為人民而創立的人民的理論,是讓人民日子過得更好的理論,這是人民至上的體現,它最大程度地反映和表達人民利益和愿望,肯定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定站在了整個無產階級一邊,代表著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肩負著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治追求和歷史使命。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它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一經掌握,會變成一種強大的物質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3]。馬克思主義“行”在不僅“說”而且“做”,既解決了怎么想、怎么看的問題,同時解決了怎么干、怎么辦的問題,實踐性非常強。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理論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認證和檢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強起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也在實踐中變的更加有說服力。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它是開放的發展的理論。“行”在它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不斷發展的、是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教條。“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發展至今,之所以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就是因為這個理論是與時俱進的,是向時代、向實踐、向人民開放的,為人類開辟了一條認識真理的正確道路。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后,自然有一個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之所以能夠成為黨的“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在于黨的科學理論能夠牢牢把握和準確理解時代發展的重大課題,能夠堅守理論和實踐上的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跟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
二、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六個堅持”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既是對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凝練、科學概括,也是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無產階級政黨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最本質區別就在于是否站在人民立場上,始終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利益。作為整個無產階級的代表,無產階級政黨一切政治活動都是在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最終目的是帶領無產階級解放自己,進而解放全人類,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人民至上”凝聚了“緊緊依靠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磅礴力量。“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從“抗日戰爭”救民族于危難之間,到“解放戰爭”立中國于世界之林;從“抗洪救災”用“血肉之軀”筑“鋼鐵長城”,到“新冠疫情”用“中國速度”創造“中國奇跡”。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二是堅持自信自立。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理論思想從來不是照搬照抄來的,是幾代黨的領導人帶領人民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開辟出來的。打開風云激蕩、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畫卷,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千回百轉中探尋出路,在千難萬險中勇毅前進,在千辛萬苦中奪取勝利,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靠的正是無比堅定的自信自立。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添磚加瓦,是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當有的歷史擔當和責任。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前無古人,在百年間中國共產黨堅持貫徹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動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發展不斷創新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拓展和發掘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敢為人先,創造了很多其他國家和政黨無法實現的奇跡。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堅持問題導向、體現發展要求、承載歷史成果、順應時代大勢,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趨勢,這就要求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關注和集中解決難事和急事,不斷探索新理念和新方法。要始終具備觸及矛盾、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勇于跳進矛盾的漩渦,以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認識問題擔難不怯,發現問題擔責不推,直面問題擔事不躲,解決問題擔險不畏。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和理論闡釋。
五是堅持系統觀念。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完成了對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結構的剖析,闡述了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諸環節相互聯系、彼此制約的系統運動過程,使這個社會有機體在理論上清晰地呈現出來,進而揭示出作為復雜系統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總體趨勢。恩格斯也在《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自然辯證法》中多次使用“系統”的概念,認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等巨大進步,使人們形成了關于整個自然界所構成的體系及其全部過程皆處于系統聯系中的認識,推動科學不斷從部分中和整體上去證明它,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重要的發展階段,在歷史交匯點必須要統籌全局,提高思維能力,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穩步前進做好規劃。
六是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格局、有長遠眼光的政黨,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下,一心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發展,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不斷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不計得失積極解決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通過學習和總結經驗,運用歷史思維、探尋歷史規律,從而能夠在歷史的重要關頭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作出正確抉擇。如果一個人樹立了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決心,那么他就擁有了胸懷天下的意識,只有具備胸懷天下的信念,才能保證一個人干事創業的持續動力,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智慧,才能更好地學習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才能促進各類文明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前進。
三、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指導
黨的二十大對思想理論創新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內容,指明了新路徑、提供了新方法。我們要認真落實“六個堅持”,在理論研究闡釋、評論言論和宣傳宣講中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一是要牢記初心使命,以人民為本。一切理論創新和實踐離不開人民,要站在人民立場、了解人民愿望、鼓勵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緊迫的現實利益問題,宣傳普及好創新理論,讓人民群眾能聽懂,能理解,能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階段和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面臨新形勢和新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把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業推向前進。
二是要把握思想精髓,堅定四個自信。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要旗幟鮮明地把學習宣傳貫徹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握好這一重要思想的思想精髓,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底氣和骨氣。
三是要不斷與時俱進,實現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實踐指南,理論必須結合國情和實踐才能落地。要不斷創新理論學習方法,力求學深悟透、入腦入心。要創新理論宣傳宣講的話語表達方式,在堅持思想性、理論性的基礎上,多講“大白話”,讓群眾讀得懂、聽明白、樂接受、會運用。
四是要聚焦根本任務,培養問題意識。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要緊緊圍繞黨的根本任務,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要學會直面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精髓。學會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緊緊圍繞社會發展中的創新理論和突出問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闡述。
五是要整合理論成果,樹立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增強學習內容的系統性整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特別是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努力把握時代發展的整體性,把握發展主動權和主導權。
六是要努力團結奮斗,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在理論的學習和宣傳工作中,要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我們黨百年奮斗的艱辛和成就,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把握我們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崇高理想,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必須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深入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王麗琪,西安美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