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馨,彭蕭瀟,燕 燕,張 瑾,王淑涵,陳雨婷,郭慧敏,吳一男,王 軼,仇玉蘭,高 怡*
(1.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01)
目前全國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國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主要環節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升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專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一種重要形式。自從《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我國高校在知識產權的創新、應用和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同時專利的提交和授權數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1-2]。因此,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課程中,將專利教育內容納入其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并進一步促進他們全方面成長[3]。醫學碩博士研究生作為醫學專利申請的潛在人群,他們在學校學習期間對專利的了解水平、認知態度和行為能力將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專利申請工作、專利意識素養以及專利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知信行理論模式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健康行為的多種模式之一,它將人類行為改變分為3 個連續的階段,即知識的獲取、信念的產生以及行為的形成,也就是說要達到行為改變這個目標,必須有知識作為基礎,有信念作為動力。通過知信行問卷調查,了解研究人群的相關知識、信念和行為信息,發現群體之間的差異并進行對比研究,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4]。該理論已經在健康教育、護理教育、護理管理和體育教育等方面廣泛應用[5-7]。
醫學院校碩博士研究生專利信息素養和行為改變的過程既是對專利知識的學習過程,又是專利意識和行為的一個形成和發展過程。本文將知信行理論與研究生專利信息素養調查分析相結合,以醫學院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了解他們在醫學專利知識、態度以及行為方面的現狀,并且進一步分析各種影響因素,以期提高醫學研究生對醫學專利的重視程度,加強其自主創新研發意識,并為進一步制定和優化醫學院校碩博士研究生專利素養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對象為山西省某醫科大學在讀碩博士研究生,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8-9],先按照不同的年級和專業進行研究對象分層,接下來在被抽中的年級中隨機抽取一個班級,再通過自填式問卷方式對該班級中所有學生進行調查,最終抽取600 名在讀碩博士研究生。納入標準:(1)在讀醫學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碩士研究生以及在讀醫學博士研究生;(2)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調查。排除標準:(1)拒絕參加調查的研究生;(2)重復問卷和無效問卷。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600 份,收回有效問卷586 份,有效應答率為97.7%。
1.2.1 調查工具(1)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調查對象性別、年齡、年級、學院、父親學歷、母親學歷和學習成績等一般人口學特征資料。(2)根據參考文獻[10-12]編制《醫科大學碩博士研究生醫學專利知信行調查問卷》,問卷分為3 個部分,即醫學專利知識、醫學專利態度和醫學專利行為。其中醫學專利知識問題包括:專利分類、專利保護期限、專利轉讓形式、專利權歸屬、專利保護范圍和專利新穎性等問題;醫學專利態度問題包括:是否有意愿和渠道知曉專利知識以及是否有專利培訓需求和相關課程需求等問題;醫學專利行為問題包括:是否主動參考專利文獻、使用專利數據庫以及曾經參與或者完成專利申請等問題。本項研究參考相關文獻[8]設置問卷計分方法:3 個部分各15 個條目,知識部分有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題型,答對1 道單選題或者多選題計1 分,單選題答錯計0 分,多選題答錯扣1分,不選計0 分,總分為15 分;態度部分只有單選題,如果選擇“愿意”計1 分,選擇“無所謂”計0 分,選擇“不愿意”扣1 分,總分為15 分;行為部分則為若“有實際行動”被認為是積極行為計1 分,若“無實際行動”計0 分,總分為15 分,分值越高表示醫學專利知識知曉情況越好、專利學習態度越積極以及對專利活動的總體行為意識越強,需求越高。
本項研究參考相關文獻[9]對學習成績等級進行劃分,通過“是否獲得過獎學金”和“是否存在過不及格現象”進行評估,即獲得過獎學金并且沒有不及格現象的學生被認定為“優秀”,未獲得過獎學金且有不及格現象的學生被認定為“較差”,其他學生被認定為“良好”。
1.2.2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3.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對可能影響碩博士研究生專利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分析碩博士研究生知信行得分之間的關系,檢驗水準為α=0.05。
表1 醫學碩博士研究生的一般人口學特征Table 1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masters and doctors
2.2.1 醫學碩博士研究生專利知識、態度和行為各部分總分專利知識部分醫學研究生的平均得分為(2.87±3.81)分,及格率為9.6%;態度部分醫學研究生的平均得分為(2.80±1.41)分,及格率為66.2%;行為部分醫學研究生的平均得分為(2.50±2.01)分,及格率為7.0%。不同人口學特征醫學研究生專利知識、態度和行為各部分得分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男生比女生專利知識知曉率高(P=0.002);總體來看,高年級比低年級醫學研究生專利知識、態度和行為及格率高(P<0.001、P=0.028 和P<0.001);不同學院醫學研究生專利知識和態度及格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2 和P=0.003);總體來看,成績優秀以及母親學歷比較高的醫學研究生專利行為及格率更高(P=0.011 和P=0.016)。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醫學研究生專利知信行得分及格情況[n(%)]Table 2 Passing scores of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on patent among medical 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n(%)]
2.2.2 醫學碩博士研究生專利知信行現狀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依據上述單因素分析結果,將在單因素分析中顯示專利知識、態度、行為3 個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高年級醫學研究生的專利知識部分、態度部分以及行為部分得分及格率均高于低年級醫學研究生(P=0.001、P=0.034、P=0.040);成績優秀的醫學研究生專利行為部分比成績較差的醫學研究生得分及格率高(P=0.006),見表3。
表3 醫學碩博士研究生專利知信行及格率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pass rate of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on patent among medical masters and doctors
2.3.1 專利知識與專利態度的相關性分析 以醫學碩博士研究生的專利態度得分作為因變量,以專利知識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簡單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專利知識得分和專利態度得分具有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4。
表4 專利態度得分與專利知識得分線性回歸結果Table 4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of patent attitude score and patent knowledge score
2.3.2 專利行為與專利知識和專利態度的相關性分析 以醫學碩博士研究生的專利行為得分作為因變量,以專利知識和專利態度得分作為自變量,將通過卡方檢驗分析行為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如年級、成績和母親學歷)作為調整因素,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專利知識和專利態度得分與專利行為得分具有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5。
表5 專利行為得分與專利知識和專利態度得分線性回歸結果Table 5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of patent behavior score and patent knowledge and patent attitude score
在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創新的主陣地,高校研究生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要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提升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增加個人申請和獲得專利的機會,收獲創業契機,提高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加強對高校碩博士研究生進行專利權等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培訓也迫在眉睫。
本研究顯示,醫學研究生專利知識總分及格率僅為9.6%,對專利基礎知識了解程度不容樂觀,與趙志清等[10,13]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醫學高校有必要將專利權等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針對醫學研究生加強專利知識教育,向其普及諸如專利種類、專利特性和新穎性判定、專利權歸屬、專利轉化轉讓及市場應用等專利基礎知識,提升醫學研究生對專利的認識程度,同時培養其對知識產權意識的需求,使他們意識到需要將自己研究發明的成果轉化成知識產權才能避免權益遭受侵害,同時也促使醫學研究生自覺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成果,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形成申請專利先于發表論文等方面的意識。
本次研究就專利知識總體水平而言,高年級及格率高于低年級(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高年級學生接觸專利的渠道和機會增多,專利意識增強;不同專業專利知識得分及格率的差異,可能為不同的課程設置、師資構成以及對專利的需求不同所致。提示在高校制定專利素養培養方案過程中,應該以需求為導向,區別不同專業以及博士、碩士研究生群體設置不同培訓深度的內容,分層滿足需求,特別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本研究顯示,醫學研究生專利態度總分及格率為66.2%,與專利知識及格率相比,專利態度及格率較高。說明在校醫學研究生雖然專利知識比較匱乏,對專利在科研中重要價值的認識尚不足,但是在目前創新引領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研究生對獲取專利知識、參與專利申報以及檢索和利用專利文獻有迫切需求,對參加專利培訓和專利課程也表現出很高的熱情,認為專利知識對其學習或工作是有幫助的??傮w而言,高年級較低年級學生專利態度總分及格率更高(P<0.05),可能原因是研究生具有更豐富的科研經歷后,更加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學院不同對專利的態度也表現出差異。高校應當加強引導和宣傳,同時完善專利教育課程結構,向醫學研究生系統傳授有關的專利基礎知識,廣泛培養其自主創新的研發意識,有意識地幫助醫學研究生積累專利申請的實踐經驗,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獲創新本領。
雖然醫學研究生對專利的態度比較積極,但是其專利行為總分的及格率較低??梢?,雖然大部分醫學研究生認為專利對其學習工作有幫助,但是由于缺乏相關專利教育課程的學習,來自導師和學校的專利申請實踐機會也比較有限,醫學研究生對專利的總體行為意識還比較薄弱。體現在較少有醫學研究生主動利用專利檢索工具進行專利文獻的檢索和使用,也較少有醫學研究生以申請專利為目的進行專利文獻檢索,還有醫學研究生不清楚專利的申請流程和相關機構,缺乏專利撰寫和申請的實踐經驗;大部分醫學研究生不了解專利研發、申請和保護等相關知識,所以當取得了科研創新成果后也不清楚是否適合申請專利;在專利文獻的利用方面,很少有醫學研究生通過查閱專利文獻來確定科研課題和制定科研計劃,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發展能力。因此學校有必要開展不同形式的專利知識宣傳普及教育活動,培養醫學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樹立其知識產權意識。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一是可以開設專利相關課程,將專利教育納入大學生創新和創業培訓課程中,促進其學習和掌握與專利申報相關的基礎知識,加強專利素養;二是可以利用學校各種宣傳渠道,組織醫學研究生參加學術講座以及專利知識競賽等活動,對其進行專利知識教育,提高其興趣和知曉程度;三是可以通過引導醫學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等活動,鼓勵其參與申請專利的實踐,讓其了解和掌握專利權的實踐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本研究還顯示,總體來看,高年級、成績優秀和母親學歷比較高的醫學研究生專利行為總分及格率更高??赡茉蚴歉吣昙壓统煽儍炐愕尼t學研究生會有更多機會和渠道主動參與專利學習和申請實踐,同時母親學歷也是孩子素養、認知和行為的影響因素之一。
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論,對醫學院校研究生專利知識、態度和行為3 個部分的總分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專利知識的得分與專利態度的得分之間存在正向線性關聯(P<0.05),專利知識和態度的得分與專利行為的得分之間存在正向線性關聯(P<0.05)。說明醫學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關于專利技術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醫學研究生在專利知識方面的積累不僅對他們執行專利的積極態度起到驅動作用,同時也有助于他們積極參與專利活動。依據知信行的理論框架,知識可以改變態度,進而影響行為模式,本研究結論與知信行理論模型趨勢一致。
綜上所述,目前在校醫學研究生對專利認知程度不足,專利知識比較匱乏,導致專利檢索、專利查新和專利申請等相關實踐行為能力不足。學校應該營造良好的專利教育氛圍,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圖書館教育職能,加強專利教育、指導和培訓,注重醫學研究生專利實踐行為能力的鼓勵與培養,增強專利教育的效果。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開展大學生的專利教育是學生全方面發展的需要,更是創新型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對象僅針對這一所大學,樣本量偏少且單一,調查內容不夠全面,影響因素分析也較為淺顯,未能進行更為深入和細致的剖析,對如何加強專利教育、增強專利教育效果以及促進醫學研究生專利素養提升和行為形成和發展也需要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做進一步的實踐檢驗和實證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