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譯文
作品《春風吹又生》榮獲四川省第十八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一等獎、第十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四川省文聯百家“推優工程”優秀原創文藝作品、2023年度全國舞臺藝術優秀節目創作扶持、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臨平賽區)節目獎入圍;《憑啥子信你》獲四川省第十九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三等獎;《老母催生》入圍省上“重大現實題材”10部推薦劇本;獨立發表兩篇論文于《四川戲劇》。
接觸曲藝以來,有個困惑始終困擾著我,今天的曲藝,如何演給今天的觀眾?
當下,五花八門的短視頻、光怪陸離的手游、層出不窮的網劇,大量分散著人們的精力。反觀曲藝,不僅比不上新形態的鮮活,曾經的一些優勢也受到沖擊。比如,對時事反應速度快,快不過互聯網;創作周期短,短不過短視頻……傳統舞臺上的才子佳人,究竟該何去何從?
直到一天晚上,我看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忽然有所領悟,這樣一部迄今約100年的無聲黑白電影,探討經濟危機下的人性光輝,絲毫沒有過時。如果眼光再放遠一點,曾經那些好作品——黑澤明的《七武士》,對善惡、世道、人心的表現,過時了嗎?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對資本主義的嘲諷,過時了嗎?曹禺執筆的《膽劍篇》,對自強不息的認識和理解,過時了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控方證人》,對欺騙、信任、道德倫理的探討,過時了嗎?
不但沒有,反而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觀眾。我想,這種力量來自人性本身,它解讀生命困惑,探討生命永恒價值,讓生命具象化,賦予生命光輝,這些特性注定了這些作品的歷久彌新。再想曲藝劇,《成都家書》《桃李春風一壺酒》等,都在從人性出發,擁抱生命本質這條路上探索前行。《成都家書》講述男兒保家衛國期間,通過一封封“家書”傳遞親情;《桃李春風一壺酒》透過自貢鹽幫菜館的興衰,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我越來越相信,探索生命的好東西會一直存在,更會隨著時代一起前進,曲藝不會過時,生命生生不息。
認識上的困惑解決了,但如何在舞臺上更好地呈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生命及生命狀態,在把握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更進一步感受生命、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價值,激發觀眾熱愛生命,把生命活出光來,又成了我作為年輕編劇隨時要思考的問題。
在前輩老師的指點下,我不斷地閱讀、思考、實踐,認識到:“再好的程式和絕技,聲音、意象、格律、句法、節奏、押韻、敘述技巧等一切藝術形式因素,不作‘生活化’充實,便會淪為單純技巧”“編劇寧可不足切勿過火,過火必然虛假”……編劇的各種藝術手段都是用來表現人,并且服從服務于講故事、寫生命狀態、挖掘人性的,等等。
再從操作層面看,劇本作為一度創作基本完成后,還要在二度創作上下功夫,進行完善。即如何與導演、演員溝通?編劇、導演、演員各有長處,但長處與長處碰撞,“對”與“對”的沖突,需要取得相對平衡。
大家思維方式各異,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但也正是這些沖突、分歧、碰撞,不斷推動著作品的進步與完善。在碰撞過程中,才有了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才有了不同的想法、情趣、審美有機融合,至此,一部戲才算真正成型。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在自己編劇的作品《春風吹又生》《憑啥子信你》創排期間,我非常感謝省曲協,以及我所在院團的各位領導、老師、演員不吝賜教,真心地幫助我、包容我、培養我,在此衷心說一聲謝謝!曲藝傳承發展,必須有時代的力量、群體的力量,集眾家之長,唱人間真善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很幸運,我將繼續努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