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燕清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懸疑劇作為我國受眾面非常龐大的類型片之一,通常與偵探、犯罪、推理等題材類型相結合,注重懸念的設置與安排。通過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和敘事方式來制造懸念,滿足觀眾對懸疑劇劇情中縝密的邏輯性和推理性的期待。早期周杰、任泉主演的《少年包青天》,梁冠華、張子健主演的《神探狄仁杰》,李成儒、王茜主演的《重案六組》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懸疑劇已經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近年來,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國產懸疑劇再度創新,取得新的成績,《法醫秦明》《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等國產網絡懸疑劇豆瓣評分均突破8分,播放量創下新高,實現熱度和口碑的雙贏。懸疑劇進一步“破圈”,觸達更廣泛的受眾,也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市場的信心。此后,懸疑劇產量增加,涌現出《御賜小仵作》《獵罪圖鑒》《開端》《唐朝詭事錄》《狂飆》《漫長的季節》《塵封十三載》《他是誰》《繁城之下》等一批在熱度和口碑上反響較好的作品[1]64。
懸疑劇的核心是懸念敘事,在不同敘述者提供的以假亂真的故事線索中建立一種謎題敘事的有效機制,使觀眾產生“不確定性”,并進入敘事判斷的程序[2]。一般而言,懸疑題材最重要的便是“懸疑”氛圍的制造,為了增強劇作的懸疑感,在劇作的結構層面,創作者通常從前期編劇、拍攝階段,到后期剪輯階段都進行精心設計,而敘事時間的處理便是制造懸念的極為重要的手段之一。通常,可以通過對故事情節和細節的刪減、省略、插入、伏筆或者隱瞞達到對敘事時間的延宕、交叉、錯亂、重復的效果[3]44,延長觀眾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拖延觀眾追尋案件結果的時間,最終制造出懸而未定的劇情效果,使得觀眾在心理上對故事劇情產生更加強烈的期待感和恐懼感。
因此,本文從敘事時間的建構和呈現的角度出發,分析近年來國產懸疑劇中懸念的營造方式。
在國產懸疑劇中,敘事結構通常分為線性敘事結構與非線性敘事結構。線性敘事結構是相對于非線性敘事結構更常見的影視敘事結構,其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走向來安排組織并推動故事情節、建構故事框架的一種結構。
2.1.1 線索隱藏式敘事結構
簡單而言,線性敘事就是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敘事。線索隱藏式敘事方式則是指在線性敘事的影片結構框架上,通過前期有意地將有利于劇情發展的情節線索或細節隱藏起來,同時設置大量伏筆進行鋪墊,然后通過故事人物回憶、故事閃回、時間重新排列等方式,在劇情發展一段落之后將情節中的線索細節、前期的伏筆信息一一展開,加以解讀。
由牛超、王濤濤共同導演,馬思純、白客主演的電視劇《江照黎明》就屬于線索隱藏式敘事,劇情最開始是蘇睿(劉凱飾)幾度試圖謀殺妻子李曉楠(馬思純飾),都未成功,于是打算將李曉楠推入江中,但第二天被發現的卻是蘇睿的尸體。隨后,在蘇睿死因調查中故事細節一點一點被展開,案件隱情一步一步被揭露。2020年“現象級”熱播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亦是如此,影片的敘事是以時間順序逐步展開。影片講述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個小孩無意拍攝到張東升殺人的一幕,從而將幾個家庭卷入一系列撲朔迷離的案情中,人物之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進行博弈,伴隨著張東升殺人、朱晶晶墜樓、徐靜被殺等一系列案件的步步推進,大量伏筆被埋下,引發觀眾思考的同時又將觀眾帶入新的“圈套”,給觀眾帶來“燒腦”的體驗感。
2.1.2 線索公開式敘事結構
線索公開式敘事結構是相對于線索隱藏式敘事結構而言的,是指在懸疑劇中不刻意地隱藏劇情中重要人物的身份,伴隨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出場,把兇手、臥底等人物身份向觀眾坦白,不做有意的隱藏,讓觀眾一目了然。采用這類敘事結構的懸疑劇的懸念不是未知的對手和危險,而是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如何斗智斗勇,正面人物如何將負面人物繩之以法。
2023年由潘粵明、陳數、果靖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消失的十一層》就屬于此類。《消失的十一層》講述了金川市花園湖地產項目開發動工時意外發現一只人類頭骨,牽扯出隱藏了六年的礦難案件,展開了一系列的警匪對決以及孟川生、曲江河兩兄弟較量的故事。影片開篇就揭露孟川生六年前為掩蓋十一層違規采礦導致數名礦工被埋的事實,殺人并偽造未曾開采十一層的數據,逃避法律責任。六年后無意挖出的頭骨成為重新偵查案件的鑰匙,警方與黑暗勢力就此開始斗智斗勇,最終黑暗勢力與腐敗分子被一網打盡,繩之以法。
2023年年初在各大平臺掀起追劇狂潮的《狂飆》也屬于此類線索公開式敘事結構,由徐紀周執導,張譯、張頌文領銜主演,故事講述的是以安欣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與以高啟強為代表的黑惡勢力長達20年的生死搏斗故事。該劇清晰講述了高啟強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個備受欺凌的賣魚的商販成為一個黑幫勢力的頭目,將其黑幫身份甚至作案手法公之于眾,因此劇中的懸念不是如何找出黑暗勢力,而是以安欣為代表的正義力量如何與黑惡勢力殊死搏斗,如何找到黑惡勢力的犯罪證據并將其一舉拿下。
2.2.1 時間交錯式敘事結構
時間交錯式敘事結構是指創作者對“本事時間”中原本的線性敘事進行精心設計,對敘事時間進行重新拼接組合,使細節信息被隱藏、省略,劇情線索缺失,故意造成故事情節零散而錯亂,使觀眾產生錯亂和割裂的感受[3]45。采用時間交錯式敘事結構的懸疑劇的敘事時間從表面看是“散亂”的,但實質上故事結構極為精致巧妙且邏輯嚴密。
因此,觀眾在觀影的同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腦力活動,通過對影片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和細節,梳理出劇情發展的線索,又根據劇本的邏輯,推測角色人物的走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參與感、存在感和體驗感,如果推理準確又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非線性的錯亂敘事結構由于拆散并重構敘事時間,往往會表現出誤導觀眾的信息細節,當誤導性的信息形成的懸念被揭開,就能給觀眾帶來“反轉”的沖擊感和驚訝感。
例如,電視劇《沉默的真相》也是屬于時間交錯式的敘事,三條時間線的故事穿插交疊敘述,劇情以開篇的爆炸案件展開,一步一步抽絲剝繭,慢慢地將真相展開在眾人面前。《沉默的真相》以地鐵運尸案件展開,本可以前途一片光明的檢察官江陽,因為被人誣陷受賄貪污,坐牢三年,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是他在行李箱中蜷縮的尸體,運尸者竟是江陽的大學恩師、當地著名律師張超。該劇在原本的警察嚴良調查江陽命案的線性敘事的基礎上,將大量關鍵信息省略、隱瞞、后置,直到最后故事結局處才將本應是線性敘事開端的“張教授地鐵拋尸得意門生江陽”這一重要案件的原因呈現給觀眾。劇中“侯貴平調查女學生死因”“江陽調查侯貴平案件”“嚴良調查江陽案件”三條故事線同步推進,呈現出時間交錯嵌套的敘事結構,既完成了懸疑劇的懸疑設置,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2.2 時間循環式敘事結構
一般而言,由于時間循環敘事結構的特殊性,此類電視劇是一種架空的存在,帶有一定科幻、懸疑元素的。時間循環式敘事結構是指在線性敘事的基礎之上,將一段情節完整、結構清晰的故事循環往復講述,在循環中不斷插入更多細節和線索,直到主人公達到最終目的或者完成任務。例如,2022年爆火的無限流懸疑電視劇《開端》就是不斷循環公交車爆炸的那一天,時間不斷回到公交車爆炸前,線索不斷地循環到爆炸前一點一點被發現,直到最終全車人被解救。在不同的循環中尋找著使公交車爆炸的兇手,這種在周而復始的時間中穿梭探案解密的手法,讓觀眾產生緊張刺激的沉浸參與感的同時制造了懸念,觀眾發現女主人公本人在不同的循環中嘗試不同的解救方法和追蹤不同的線索,改變了每次循環的事件和情節,最后解救了公交車上的人。這種敘事結構使電視劇的懸疑感和解謎感達到了頂峰[3]45,同時又營造了趣味性。2019年一部奇幻愛情懸疑劇《想見你》讓伍佰的Last Dance重回音樂熱歌榜,可見這部懸疑片的火熱程度。《想見你》故事講述的是失去摯愛的男友王詮勝的黃雨萱思念成疾,無意間發現的一個磁帶,隨著音樂Last Dance的旋律,她的靈魂進入了20年前的陳韻如的身體,遇到和王詮勝極為相似的人李子維,之后在男女主人公反復來回穿越的過程發生了一系列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劇情,情節燒腦,故事內容好比莫比烏斯環一環套一環。加上有力的營銷策略,該劇在網絡上掀起關于劇情推理討論的熱潮。
這樣的時間循環敘事結構不僅能使觀眾為劇中主人公在循環中的境遇而憂心,也在一次次的循環中加入更多的細節與信息,觸發觀眾更強烈的好奇心與解密欲。并且,在周而復始的循環中不斷地收集信息,使得主人公撥開層層迷霧,最后豁然開朗揭開真相,此時電視劇的戲劇性與懸疑感的交匯達到頂峰。
國外的優質懸疑題材影視作品不勝枚舉。美國的《藍色月光偵探社》《犯罪心理》《靈異妙探》,德國的《竊聽風暴》《羅拉快跑》,英國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早已成為懸疑片中的經典之作。除了歐美在懸疑片上的貢獻,韓國的《殺人回憶》《電話》等懸疑作品在國際影視行業都是口碑極佳的。
在此基礎上,我國影視行業的創作者開始思考本土懸疑片的發展之路,一方面充分借鑒吸收美國、韓國的敘事手法,另一方面也根據國內的影視行業和市場進行本土化融合與創新。在敘事結構上利用對時空的設計營造懸念,如美國的《禁閉島》運用了倒敘、閃回等敘事手法;又如電視劇《沉默的真相》利用嵌套式敘事結構,將時間打亂交錯敘事,三條時間線的故事穿插交疊,一步一步抽絲剝繭,慢慢地將真相展開在眾人面前。
從橫向來看,我國電視劇創作者大力學習借鑒國外影視作品的敘事手法,從縱向來看,我國電視劇不斷追求如電影般緊湊的敘事結構、精練的劇情、凝練的故事細節。在劇集的長度上不再一味地追求長度,而是向“短小精悍”看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的《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短劇通常采用單集時長15—30分鐘的系列劇、集數在6集以內的系列單元劇、20集內的連續劇、周播劇等多種形態”[4]。
例如:大型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劇集上雖然有48集,但是在敘事結構上極為講究“三一律”原則,敘事節奏如電影一般情節緊湊。在愛奇藝“迷霧劇場”推出《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等12集的短劇之后,騰訊推出的《漫長的季節》《繁城之下》等劇也皆為12集[5]。如果將視野再作一點延伸,根據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視頻網站公布的2024年片單,《不可告人》《看不見影子的少年》《二十一天》《黑土無言》《獵冰》《超感迷宮》《踏雪尋蹤》《烏云之上》《邊水往事》等待播懸疑劇集,仍然是短劇[1]64。
懸疑劇在我國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影視題材,近年來能從一眾甜寵劇、偶像劇、宮斗劇等熱門影視題材中脫穎而出并屹立不倒,除了影視作品本身在敘事和視聽方面不斷精益求精以外,同時在系列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知識產權或智慧產權,包括具有商標、著作權及設計權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形成固定類型敘事模式也是其制勝的原因之一。
諸多熱門網絡影視作品開發打造自身影劇IP,不斷細化與打磨敘事模式,最終形成類型敘事模式。例如,憑借2015年網劇《心理罪》的熱度,按照網劇原本敘事結構創作的《心理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電影也獲得不錯的反響。
近年來,我國懸疑劇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不乏口碑與熱度雙豐收的好劇。懸疑劇創作者在敘事時間上不斷探索與創新,通過錯綜復雜的敘事時間建構來制造懸念,既給觀眾帶來了各種新奇的觀看體驗,又滿足了觀眾對懸疑劇的邏輯性和推理性的期待。今后,如何創作出既滿足受眾多樣化需求,又能傳遞正能量的懸疑劇,是值得探討和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