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紀元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
隨著新媒體的日益崛起,我國廣播電視事業也隨之進入全新的發展視域,我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自制的談話類節目,雖然節目數量眾多,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節目質量無法保證,時好時壞,這也對我國廣播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創新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廣播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有更高的專業素養。
《可凡傾聽》作為國內較為成功的電視訪談類節目,憑借著優質的采訪內容和新穎的采訪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成績。而作為節目主持人的曹可凡,憑借著獨特的采訪風格得到了觀眾的關注和認可。主持人是否具有較高的基本素養決定著一檔節目是否成功,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技巧影響著節目的質量。因此,作為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運用好專業技能為節目增添風采,成為節目成功的關鍵。
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廣義理解,即由主持人邀請有關人士和受眾,圍繞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展開討論的一種電視節目形態[1]。上海東方衛視的《東方直播室》開播于1993年1月,拉開了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序幕;隨后央視推出了《實話實說》,此節目也被稱為央視推出的最成功的談話節目之一。自此之后,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逐漸發展起來。
電視談話類節目最早起源于美國,并多數以脫口秀的形式進行,最初以娛樂為主,采取漫談的形式,但這一形式很難滿足觀眾的視聽要求。后期經過多次改革,并加入了現場觀眾這一要素,設置每期的主題,主持人采用即興的方式,給現場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由此,電視談話類節目逐漸成熟。
我國的電視談話類節目興起較晚,從最初的《東方直播室》發展至今經歷了多年的創新與發展。從播出渠道來看,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大體分為傳統媒體播出和新媒體播出兩種。
傳統媒體播出的談話類節目從《東方直播室》誕生之后,各個電視臺也相繼開辦了很多類似的節目,影響力較大的是1996年央視推出的電視談話類節目《實話實說》,節目由主持人、嘉賓以及現場觀眾共同參與并對話,節目氛圍輕松愉悅,獲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再到1998年播出的《鏘鏘三人行》以及2000年播出的《藝術人生》等,都是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興起時出現的冉冉新星,符合觀眾的內心需求。現在傳統媒體播出的電視談話類節目以新聞類、社會類為主,如央視的《對話》《高端訪談》等節目,形式較為單一,其中談話也僅僅是以采訪的形式展開,節目主持人與嘉賓缺少個人特點。
新媒體平臺播出的談話類節目一部分來源于傳統媒體的節目,另一部分來自新媒體平臺自制的節目。例如,《魯豫有約》《可凡傾聽》等節目同時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播出。在新媒體平臺播出的優勢在于不受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自己的終端設備在新媒體平臺選擇觀看的節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節目的收看人群。《十三邀》作為新媒體平臺自制的談話類節目,在2016年首次進入大眾的視野中,因其主持人許知遠獨特的主持風格迅速走紅,其摒棄了傳統談話類節目該有的客觀立場,主持人帶著“偏見”與嘉賓交流[2],以某個話題為切入點,再由此展開和延伸,使得節目內容充實。這些也反映出新媒體談話類節目的特色與優勢。
在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廣受觀眾好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視談話類節目具有紀實性、親和力和多元化。
紀實性是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重要特點之一。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紀實性主要表現在給觀眾帶來的現場感和參與感,現場的直接參與者是嘉賓、觀眾和主持人[3]。而對于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好的電視談話類節目會讓他們有身臨其境般的感覺。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選題一般都是近期比較熱門的話題或者事件,邀請的嘉賓也多為熱門話題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嘉賓們在電視熒幕上用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和最平易近人的話語,去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會給觀眾帶來極強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紀實性能夠使觀眾看到人物最真實的故事和情感。如今觀眾對于一些過于說教的節目內容非常反感,但電視談話類節目因其具有紀實性特點,符合多數觀眾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引發觀眾對于話題的思考。比如,《可凡傾聽》欄目在采訪音樂家廖昌永時,觀眾能夠很直觀地看到最真實的音樂家的生活狀態及其對音樂最真摯的追求。
電視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主持風格,要具有親和力,能夠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傾聽者的姿態與嘉賓進行交流。新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喜歡風格化與個性化的傳播,性格鮮明、主持風格新穎的主持人更容易被觀眾所接納。例如,在《可凡傾聽》節目中,主持人曹可凡打破了其在其他節目中嚴肅的播報風格,以更加親和的形象與嘉賓交流,使得節目更具有親和力。如此一來,嘉賓也可以很快放松下來,以最舒適的狀態接受采訪,讓觀眾覺得更為親切。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從被動地接收內容轉變為主動地選擇內容。電視談話類節目正是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改變了傳統單一的傳播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思路與表現手法,使其在眾多電視欄目中脫穎而出,占據了主要的位置[4]。
多元化首先體現在傳播理念的多元化。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是單一的觀點輸出,這種“一言堂”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的收看積極性,從而導致節目的收視率難以提高。現在的電視談話類節目在時間上、空間上都創新了傳播形式。比如,有的節目雖然是在室內,但是把室內的場所從演播室轉到嘉賓的家里或嘉賓熟悉的場所,一定程度上使嘉賓在接受采訪時更加放松。例如,《可凡傾聽》節目中曹可凡在采訪廖昌永時,就把采訪地點選在了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廳中,并在音樂廳當中邊走邊聊,介紹音樂廳的故事,使觀眾在看到節目時眼前一亮,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新鮮感。這樣的方式使得整個節目更加飽滿,更具有立體感,較大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理,拉近了嘉賓與觀眾的距離。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會參與整個節目的采編制作過程,與節目的策劃、編導一同設計并商討每期節目的選題與構思,要能夠詳細地了解和掌握訪談的具體情況,并用心去發現細節。
電視節目主持人應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在面對節目中的各種突發狀況時可以迅速找到解決辦法并作出應對。主持人時常需要在節目現場針對突發狀況調整內容,進行即興主持,因此對于主持人來講,較強的心理素質和長期的經驗積累是應對這一情況的有利“武器”。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短期內形成的,需要主持人經過長時間的主持和日常的積累,是一種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主持人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節目主持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在節目中的主持樣態更加隨和,對節目的把控更加自如,面對突發情況時更加從容等。在《可凡傾聽》中,主持人曹可凡的心理素質極其強大,在面對一些較為犀利的問題時,其能憑借強大的心理素質,迅速穩定狀態,解決問題,給觀眾呈現出非常精彩的節目內容。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內容與其他節目的主持人有一些區別,其節目中所接觸的嘉賓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為了更好地呈現出節目內容,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并且針對不同的采訪嘉賓提前對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了解。只有這樣,在面對各行各業的嘉賓時才能做到談吐得體、暢所欲言,并通過與嘉賓的深度交流和探討,進一步增加自己在該領域的知識儲備。
主持人曹可凡具有充足的文化知識儲備,他通過主持《可凡傾聽》這一談話類節目,接觸到了各個領域的精英,在采訪他人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的文化知識。央視節目主持人董卿曾這樣評價曹可凡:“他做了許多‘不務正業’的事,寫書、唱京劇、唱越劇、畫畫、拍電影。其實,正是因為這些‘不務正業’,幫助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凡傾聽》節目定位為精英人群的訪談節目,其節目主持人如果沒有好的文化知識儲備,是很難勝任其主持工作的。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良好的表述能力。這里的表述能力不僅指要把話說好,還要求主持人在提問時有一個意識,即要知道節目的錄制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尋找到有價值的問題,并且順利得到真正的答案才是重點。提問不在于數量而在于質量,這對于主持人來說十分重要。
此外,節目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可以更好地表達節目主題,討論選題背后的實質性問題,從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曹可凡在主持《可凡傾聽》節目時,沒有采用傳統你問我答的形式,而是轉變為多元化的交流形式。這樣的轉變使得節目中的嘉賓很愿意主動進行講述,使節目內容更加豐滿。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技巧也十分重要,在節目中需要針對嘉賓的回答進行總結與追問,要想抓住回答的亮點,主持人就需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從而激發嘉賓回答問題的欲望,讓嘉賓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給觀眾一定的啟示。
提問、傾聽、交流是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該具有的三種意識[5]。主持人是否具備這三種意識直接決定了節目的成功與否。其中善于傾聽和交流對于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來說尤為重要,是優秀的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傾聽可以讓嘉賓感受到被信任與尊重,從而更愿意講述自己的故事,主持人可以通過傾聽,獲得更多的信息,了解嘉賓的心理活動。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學會主動地傾聽,且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夠從嘉賓的回答當中,摘取有用的信息進行分析,并根據嘉賓的回答快速作出反應。溝通與交流也十分重要,有時候,主持人的一句話就能讓嘉賓敞開心扉,使整個節目的完成度得以提升。
曹可凡在《可凡傾聽》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傾聽的姿態,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總是耐心地去傾聽,因此,嘉賓總是非常樂意和他講心里話,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例如,在采訪演員喻恩泰的一期節目中,曹可凡和喻恩泰聊到職業發展時,曹可凡說:“(《武林外傳》)這個戲火爆之后,你確實安靜地又退回到這個‘象牙塔’當中去繼續學習,而不是說乘勝追擊。所以當時是怎么想的?”喻恩泰回答道:“應該說是當時的做法可能是比較違背規律,違背市場規律。其實我一直希望做一個學生,學生在‘象牙塔’里,在校園里是被保護的,同時你是一個成長的狀態,我也去演話劇或者偶爾寒暑假出來拍一點作品。我還是在這個行業里。”后來,喻恩泰又舉了一個《清平樂》選角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這段訪談中,面對喻恩泰的講述,曹可凡始終保持著一種傾聽的姿態,這也使得嘉賓很愿意和他繼續聊下去,從而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節目的吸引力得到了極大增強。
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中心,是重要的一環。主持人不僅要把控節目節奏,還要在訪談中引導嘉賓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觀點。整個節目的成敗絕大部分掌握在主持人手中。因此,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駕馭自己所主持的節目,使其獲得更高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