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秀,耿龍偉,蔡一正
(鹽城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7)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傳統的面授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如時間和空間限制、教學資源不足等。而移動學習則可以突破這些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靈活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1-2]。本研究以“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為例,研究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本文在介紹移動學習的概念和特點,以及“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研究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移動學習的作用,最后總結了研究結果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M-learning) 是指利用移動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 作為學習工具,依托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移動學習的特點是隨時隨地、個性化定制、多樣化學習活動和合作學習等[3]。
移動學習的出現,使學生和教師不再受限于時間和地點,有利于實現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教育的發展,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移動學習可以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城市乃至全球范圍內進行,教育資源也更加豐富和多樣化[4]。
然而,移動學習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移動設備硬件性能、網絡安全、移動學習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教育界和科技界共同努力解決。
“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是機械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涉及流體的力學性質和基本定律,以及液壓氣動傳動系統的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等內容。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4 個方面。
1) 理解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流體的力學性質和基本定律,以及流體的流動規律和能量轉化過程等知識。
2) 掌握液壓氣動傳動系統的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液壓氣動元件的特點和選擇方法,以及液壓氣動系統的設計和優化技術。
3) 具備使用流體力學和液壓氣動傳動技術進行工程設計和分析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流體力學和液壓氣動傳動系統的設計和分析任務。
4)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獨立完成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并能夠與他人合作完成課程設計和項目開發。
在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地訪問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源,而教師則可以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對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管理和控制。因此,移動學習平臺的搭建是實現移動學習的基礎。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開源的移動學習平臺,如MOOC、超星等平臺[5],或者自主開發移動學習平臺,以滿足教學需求。
移動學習資源是指可以在移動設備上訪問和使用的學習資料和教學資源,包括教材、課件、視頻、音頻、測驗等[6]。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可以開發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移動學習資源,如虛擬實驗、交互式課件、多媒體教材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此外,可以開發一些學生參與式的移動學習資源,如在線討論、博客、微博等,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討論和交流[7-8]。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進行個性化學習。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通過移動學習平臺的個性化學習功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興趣愛好,為其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動力。
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習評估可以更加靈活和個性化。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可以采用在線測驗、虛擬實驗、作業提交等方式進行學習評估,并且通過移動學習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跟蹤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效果。
為了驗證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進行了多次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采用了移動學習平臺和移動學習資源,組織了在線討論和虛擬實驗等活動,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和學習評估的改進。
實踐結果表明,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該模式也面臨著教師管理和學生監管的難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流體力學基礎與液壓氣動傳動技術”課程中,可以利用移動學習平臺和移動學習資源,結合在線討論、虛擬實驗等活動,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學習評估的改進。
然而,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教師需要具備更高的技能和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移動學習平臺和移動學習資源,管理和監督學生的學習。同時,學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能夠在移動學習環境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因此,在實踐中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積極推進移動學習平臺和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為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課程學習模式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以促進高等教育的質量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