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網絡的出現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便捷。但是,網絡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卻間接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動態,網絡上不僅有正能量的內容,也有負面的信息,這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出現了較大的風險。基于此,本文從優化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意義、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分析及應對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
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場所,肩負著維護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任,要以黨的思想理念為指導,在校園內傳播網絡正能量,加強網絡道德自律,正確引導網絡輿論,為學生構建一個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環境,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認知和價值取向,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1. 優化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意義
1.1 有利于實現國家安全穩定發展
意識形態安全與人民的幸福生活、社會的和諧發展、民族的凝聚力、國家的長治久安有一定的聯系。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也逐漸成為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場所,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有利于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也能進一步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建設,促進學生更好成長[1]。
1.2 有利于滿足高職院?!傲⒌聵淙恕钡男枨?/p>
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讓學生能夠認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使高職院校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形成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新格局。在新時代背景下,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新媒體技術,并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講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從多個角度和方向激發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主動性,為學生營造舒適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實現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品質、專業過硬人才的最終目標[2]。
1.3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眹乙氚l展,社會要想進步,就必須重視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教育工作。只有當代學生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思想覺悟,才能推動社會進步。面對網絡空間原居民的新群體,高職院校更應開展網絡意識形態教育,讓學生在這一環境下形成良好的價值理念,優化媒體意識,提高責任擔當,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分析
2.1 缺乏網絡法律意識
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文化多元性挑戰。例如,網絡上可能會存在不良思想,若是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極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對于隨意跟風評論、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部分學生可能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只是起哄,無關大雅,但卻不知道自己無意中的一些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法規。此時,如果教師、學校、家長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可能會被網絡平臺上的非主流意識形態影響,進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作出令自己、家人、教師追悔莫及的事情。
2.2 缺乏與網絡法律法規課程的融合
高職院校對于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相關教育缺少與法律的融合。例如,部分政法類專業院校雖然很重視學生的網絡法律法規認知,也開設了“民法”“法學概論”等課程,但是對于網絡意識形態教育來說,只有專業理論課程,如“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概論”等,這些內容的重點在于網絡安全教育,沒有涉及法律法規等,對于網絡意識形態建設而言存在較大風險[3]。對此,教師在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教育時,應當將其與法律法規教育相結合,因為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屬于法律、網絡的延伸,也可以說是高度融合體,所以,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體系,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網絡意識形態的作用和價值,從而提高網絡信息素養。
2.3 網絡信息復雜化和多樣化
網絡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現實社會的一種拓展。網絡傳播方式復雜多樣,包含的海量內容,每分每秒都會涌現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不僅有正面,也會有負面,甚至還有許多具有危害性,如非法、暴力的信息,這些危害性信息的傳播,必定會對人們的三觀認知、價值取向造成較大的影響,還會阻礙主流網絡意識形態的發展[4]。學生作為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對于網絡存在較大的好奇心和興趣,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摸索,但又缺乏分辨信息好壞的能力,不良網絡信息的侵入又是悄無聲息的,學生可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感染”,從而形成拜金主義、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質。
3.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應對思考
3.1 完善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理論建設,規避網絡意識形態風險
高職院校要想做好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工作,應該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組織學校領導和教師加強學習網絡意識形態相關理論知識,要求教師自身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具有先進的思想,然后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開展教育工作,結合新媒體技術,讓理論知識化難為簡,引導學生深入學習[5]。
其次,強化意識形態理論的有效性,通過案例講解讓學生深入理解意識形態理論,以及靈活運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學生形成功利主義等不良品質。
最后,開發網絡意識形態內容,特別是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形態理論相結合,通過多元化的理論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優化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規避網絡意識形態風險。
3.2 建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校園媒體中心,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在情感
傳播載體單一化和缺乏對新媒體的應用,是當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谶@些問題,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建立網絡意識形態校園媒體中心,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傳播,同時科學運用新媒體技術,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和價值。
首先,借助抖音、微博、微信、QQ等平臺建立校園媒體中心,以此來實現多渠道的有效傳播,進而解決傳播載體單一、推廣不給力等問題[6]。另外,與傳統宣傳、推廣方式相比,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立體化宣傳,也能結合高職院校的熱點、學生的日常生活,做到關注、關心、關照學生,從而實現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推廣緊跟學生步伐的目的,牢牢占據輿論的核心位置。
其次,突出校園媒體中心傳播優勢,使其能夠相互促進。通過各個媒體平臺進行引流,使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文化推廣能夠從各個方面覆蓋和滲透,打造網絡意識形態建設主陣地,并融合抖音、微博、微信、QQ等軟件的引流資源,確保能夠運用多種方式進行互補宣傳,再利用文字、音頻、圖片等形式加以融合,使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閱讀,加強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
最后,創新高職院校校園媒體中心。如今處于新媒體時代,應當體現互聯網思維,在此背景下,發揮主流引導價值,促進互聯網和校園的深層次融合,然后再通過校園直播、微電影等深受學生喜愛的方式來滲透意識形態建設內容[7]。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也能借助情感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從而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協助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
3.3 提高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方式,體現“以文化人”的魅力
以往的應試教育,無法滿足當前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真實需求。所以,高職院校還需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現狀,積極創新和優化意識形態建設方式。
一方面,高職院??梢远嘟M織學習活動,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潛移默化地進行網絡意識形態建設。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例,學??梢越M織講座、辯論賽、看電影、看紀錄片等形式宣傳紅色文化,也可以在線上組織打卡學?;顒?,聯合線上線下引導學校積極參與,在此基礎上,大力宣傳紅色文化精神,鼓勵學生樹立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等良好精神,通過這類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意識形態防線。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還應該將意識形態建設與高職心理課程、思政教育聯合起來,這些課程都非常有助于開展意識形態建設。通過這類課程加強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堅定不移地完成自身的責任和使命[8]。
3.4 打造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團隊,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
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團隊對于建設工作而言也是極其重要的,高職院校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和完善。
首先,教師需要進行定時定期的培訓,提高意識形態教育水平,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并要求教師將其與意識形態內容相融合,這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防線,也可以促進教師的進一步發展[9]。另外,教師自身要以身作則,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使自身成為學生的榜樣。
其次,提升個人信息素養和信息水平。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和大數據的優勢開展教育工作,利用多媒體平臺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擴大學生的教育覆蓋面,讓更多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最后,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來說,學生才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教會學生堅定政治立場,不輕易被輿論控制,明確意識形態方向,將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和科學性。
3.5 宣傳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明確責任制度體系
為保障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提高建設水平,高職院校應當優化、完善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制度體系,同時,借助制度體系明確責任機制,將責任落到實處。
一方面,實施宣傳動員工作,讓校內教師、學生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如在建黨節、青年節等富有意義的節日開展教育宣傳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融入意識形態建設內容,以此來加強教師和學生的認知和了解,促進師生主動參與[10]。另外,高職院校領導層也需要對其加以重視,給予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的投入,確保建設效果。
另一方面,推行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責任機制,要具體落實到個人身上,避免職責不清而產生相互推卸的情況,而且責任機制也能激發領導層、教師等各個主體的參與意識,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建設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等平臺已覆蓋到校園的各個角落,網絡意識形態也受到了多元化形態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其意識形態安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此,高職院校領導層、教師都需要重視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并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積極應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促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J].法制博覽,2023(26):21-23.
[2]魏靜.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及對策[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3(16):26-28.
[3]王瑋.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維護[J].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23(8):130-132.
[4]劉其琛.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優化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9):107-110.
[5]李千喬.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探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4):82-85.
[6]趙振宇.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現狀及對策分析[J].黨史博采(下), 2021(3):67.
[7]魏孔鵬,谷洪彬,李嘯龍.大數據技術在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研究與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39(2): 225-228.
[8]陳蕾,苑曉雪.融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路徑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14):42-44.
[9]嚴劍冰.關于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范的思考[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1):48-50.
[10]魯程程.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研究[J].新媒體研究, 2020,6(1):69-71.
作者簡介:王小金,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大數據時代高職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路徑研究(編號:21G10);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雙百人才”項目;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