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濤
小說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具體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發人無窮想象的環境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們捧起一部小說細細閱讀的時候,往往會被它所吸引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不論故事和人物如何精彩,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小說的主題當中去,畢竟,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和核心,更是作者通過小說想要表達的深刻思想。任何一部小說都是如此,不論是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然而,作為讀者,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小說的情節、人物和環境(即小說的主體部分)去了解這部作品,卻很少留意小說的結尾。實際上,小說的結尾就如美食一樣——“好物沉歸底”,優秀的結尾方式總能引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主旨。在高考的文學類文本閱讀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查方面。本文將結合著名小說的結尾方式,探討小說結尾的重要意義。
一、出人意料式
所謂出人意料的故事情節設計方式,就是讓平淡的故事情節在小說的結尾處突然發生反轉,讓人頓時有一種大呼“驚訝”的感覺。比較典型的就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項鏈》。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條“價值四萬法郎”的項鏈,宴會上,瑪蒂爾德確實驚艷四方,大家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很不幸的是,在舞會結束后,瑪蒂爾德發現自己不慎丟失了這條項鏈。為了賠償朋友的損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而為了償還“四萬法郎”的債務,她節衣縮食、拼死拼活地整整勞苦了十年才還清了欠款。在一個晴朗的下午,瑪蒂爾德偶遇好友,并告知自己的一切,言語中透露著自己的驕傲,畢竟她還是用了十年的時間還清了債務。但是,莫泊桑卻用簡單的一句話結束了全文:
“??!我可憐的瑪蒂爾德!但我那串是假的,頂多值五百法郎!……”
全文到此結束。
無疑地,結尾這簡短的一句就是整篇小說的點睛之筆,更出乎所有讀者的意料,它對于主題的表現還是非常深刻的。一條本來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項鏈,居然有這樣的“神奇力量”——它幫助瑪蒂爾德出盡了風頭,提高了地位。但也表現了當時的小資產階級的糜爛生活和唯利是圖的道德觀念,不顧現實地追求享樂、追求虛榮。然而,這些小資產階級畢竟地位極不穩定、經濟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反而與追求榮華富貴背道而馳,于是,結尾的這一句深刻地揭露了這樣的社會現實,讓人在大呼驚訝的同時,衍生了一份對主人公的深深的同情。在這樣的社會里面,一個人想要保持一份特立獨行,有自己的原則和信仰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
當然,有的時候,小說前面的內容與后面的內容是有所照應的,讓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比方說,如果項鏈主人知道這條項鏈的“天價”,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借出去肯定也會有所猶豫,而不會輕易地把項鏈借給瑪蒂爾德,但是項鏈主人卻毫不猶豫,說明這條應該是“名不副實”的??上?,可憐的瑪蒂爾德當初被攀比之心沖昏了頭腦,一下子就借了過來,這都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扭曲價值觀和攀比心理的影響。無疑地,結尾的這句話讓人體會到了更深層次的社會根源。
二、無限傷感式
小說的情感基調有很多種,有的是歡快的,有的是悲傷的。不同的情感基調,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傾向。如果放在結尾來講,它更能揭示整篇小說的主題。其一,能夠更好地深化主題。其二,能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比方說魯迅的小說《藥》當中,文章倒數幾段有一個這樣的細節:
“他們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這紅白的花,卻還能明白看見。花也不很多,圓圓的排成一個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齊。華大媽忙看他兒子和別人的墳,卻只有不怕冷的幾點青白小花,零星開著?!?/p>
回到原文,我們會發現,魯迅《藥》有兩條線索:一條講的是茶館主人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另一條是夏瑜英勇不屈就義的故事。結尾文段通過墳頭上的花來作結,明明具有深刻的含義。小栓的墳頭只有“幾點青白小花,零星開著”,華老栓夫婦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無法挽回小栓的性命,這凸顯了封建時代下以華老栓夫婦為代表的下層老百姓的愚昧性格。但夏瑜的墳頭呢?紅白的花“圓圓的排成一個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齊”,這表明,逐漸覺醒的知識青年開始贊賞夏瑜的行為。夏瑜的媽媽說“他們都冤枉了你”,從側面反映了夏瑜的行為是正義的、進步的,后來者也逐漸認識到了其正義和進步性。當然,兩個人的結局都注定是時代的悲哀,華老栓夫婦讓人深深同情,而夏瑜在讓人悲哀的同時,也讓人頓生崇敬之情。
三、情景交融式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重要元素,它有烘托人物心理、烘托故事氛圍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比方說在孫犁的《荷花淀》當中,“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些都營造了一個屬于荷花淀的清新的美妙世界,讓人感覺到戰爭之外分外的溫暖。
而將環境描寫放在文段的最后,更能凸顯文章的主題色彩。魯迅的《藥》,結尾部分的墳場也寫得十分悲涼:“四面一看,只見一只烏鴉,站在一株沒有葉的樹上?!薄拔L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里,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這樣的氣氛頓時激發讀者們的想象,讓人在聯想中想到了整個社會的沉悶、抑郁、傷感,為整個故事渲染了陰冷、恐怖的氣氛,也委婉地表達著作者的感傷。
在封建社會里面,如果不能從根源上提升下層老百姓的思想覺悟,任何的措施、任何的口號都是意義不大的,讓人看后頓悟。同樣地,在《祝?!樊斨幸灿蓄愃频慕Y尾方式——“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這個環境描寫的語段是作者的聯想和感受,這個美麗的畫面和溫馨的氣氛與祥林嫂逝世的慘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化了文章舊社會欺凌弱者的主旨,同時,具有發人深省的深刻意義。
四、團圓結局式
大團圓式、令人喜悅的結尾是生活中人們對美的期盼和祈愿。因此,大團圓的結尾能凸顯出美好人性,也符合人們對審美的追求;而在表達效果上,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引起讀者的共鳴,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最經典的例子莫過于《西游記》。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經、經歷了考驗,最終得道飛升,獲得了佛、使者、羅漢與天龍等待遇(唐僧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為斗戰勝佛;豬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雖然名號與階位各異,但他們都修成了正果,各得其所。
《荷花淀》的結尾也讓人喜悅——“青年婦女們在荷花淀伏擊戰中受到鍛煉,后來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她們很快就學會射擊,參加了反‘圍剿戰斗”。這也屬于大團圓的結局,因為“女人們”見到了自己的丈夫,抒發了心中愛的情感,她們還變得更為勇敢?!逗苫ǖ怼返倪@個結尾頗有深意:它道明了在民族精神的引領下,所有人都不能獨善其身,而應該融入到爭取民族獨立的道路上來,深明大義地將“國”與“家”、責任與愛聯系起來,可謂深意濃濃。
小說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文學形式,以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來揭示現象和人性的復雜性,使讀者在閱讀之后能夠產生深刻的共鳴。當然,不同形式的結尾自然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實際上,小說結尾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本文所探討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因此,希望廣大學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積累和借鑒,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大家能創作出意味深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