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雯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這座有著“全球最美核電廠”之稱的核電站位于深圳市大鵬新區、大亞灣西海岸,是中國大陸最早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實現了我國大陸大型商用核電站零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核電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大亞灣/嶺澳核電站自1994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如今已有大亞灣核電廠1、2號機組和嶺澳核電廠1-4號機組,共計6臺在運核電機組,由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管理。
安全為基 護航高質量發展
核安全是核電廠的安身之基、立命之本,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踐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切實履行核安全責任,保障核電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免受不當的輻射危害。
自投入商運以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累計安全運行超過120堆·年,安全質量業績實現世界一流。與2022年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壓水堆關鍵業績標桿比較,2023年,大亞灣/嶺澳核電站6臺機組72項指標中,總計63項指標達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進水平,占比87.5%,創全面商運以來最好水平。截至2024年2月29日,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達6337天,繼續刷新并保持國際同類型機組安全運行天數紀錄。嶺澳核電站3號機組連續安全運行4445天,連續13年無非計劃停機停堆。
“我們引入了國際通用的ISRS(國際安全評級系統)評價體系,采用SHE(即安全、健康、環保,簡稱“安健環”)國際最佳實踐標準來衡量、改進和展示核電廠SHE管理水平,實現安全管理標準化。”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自2012年以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堅持對標國際SHE標準,持續提升SHE水平,推動企業在安全文化建設、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改進提升,持續高質量發展。經過多年的持續改進,2020年,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的SHE標準化及國際標桿評價等級為9級,成為國內第一家SHE評級9級的企業,標志著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在安全、健康、環境管理方面率先實現國際高標準。
在安全、穩定運行核電機組的同時,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積極踐行生態核電、綠色發展的理念。三十年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為粵港兩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6臺機組累計上網電量達9391.21億度,其中輸送香港電量為3104.33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的環保效應,相當于少消耗標煤約2.8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7.74萬噸,相當于種植了約211萬公頃森林,為“雙碳”目標和能源保供等目標達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為了保護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周邊生態環境,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按照國家及省有關部門的要求,持續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嚴格規范大亞灣/嶺澳核電站輻射監測工作,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周邊環境輻射水平在本底漲落范圍。在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積極守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下,目前,大亞灣/嶺澳核電站范圍的陸地和周邊海域的動植物種類超過了200種。
“就在去年,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為公司頒發了國內首張綠色發展示范企業證書,肯定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長期堅持綠色發展的業績。”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科學管理 筑牢核安全屏障
從零起步,到成為世界核電運營標桿,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又是如何一步步筑牢核安全屏障,確保核電站運行安全?
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現場檢查、文件抽查、人員訪談……2023年2月8日,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一行赴大亞灣/嶺澳核電站調研,聽取了核安全管理工作匯報,強調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應充分總結三十年運行經驗,鍛造核電技術自立自強的“強筋韌骨”。
在國家核安全局、生態環境部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等政府部門的指導督促下,大亞灣/嶺澳核電站保持警覺、提早糾偏,有力地保證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長期穩定的安全生產。
“2023年,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放射源相關安全設施運行良好,管理制度有效執行,實施了兩個源庫大門防盜的升級改造、射線探傷邊界4G智能管控、實驗室放射源智能存儲等管理改進,進一步保障放射源管理安全、可知、可控。”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透露。
除了外部的政府監督部門,大亞灣核電內部也有獨立監督體系,主要包括核安全監督、職業安全監督、質保監督等組織。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各電廠設有獨立的核安全監督組織,自核電廠商運之初就設置了核安全技術顧問崗位,他們是進行電廠核安全監督的專職人員,對機組核安全狀態進行獨立評估和監督。
有了獨立的監督體系,要保障核安全風險可知可控,還得有科學穩健的管理方法。這就不得不提到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擁有的國內首個核電廠全范圍系統風險建模——大亞灣PSA(概率安全評價)模型。
“PSA模型最早應用于航天業,對比NASA研究成果,核電廠PSA模型建模的深度和廣度比航天業高2—3個量級。”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透露,該模型深入分析核電廠幾十種設計和超設計事故以及火災、水淹等情景,涵蓋50多個重要系統、4000多個設備失效模式,形成對多種事故情景和熱工過程的模擬和定量化計算。
“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是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機組長期穩定運行,讓核安全風險可預見、可預防、可識別、可處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以“一切按程序辦事”“培訓與授權”“設備可靠性的預防性管理”等八大抓手,建立了完善的核安全管理體系,確保核電廠安全可靠運行。
據介紹,核電廠建立了一套功能齊全,管理層次分明,職責接口清楚的程序體系,形成“一切按程序辦事”核安全文化理念。同時還建立了精細、全面的設備管理體系,以確保核安全及重要設備長期穩定可靠,并堅持在現有設計的基礎上,改進和改善設備的性能,提高機組可用率,降低成本,保持或提高核安全水平。
此外,作為核安全最后的一道屏障——核應急管理,也是大亞灣/嶺澳核電站保障電廠安全生產的重要一環。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編制了完善的場內核事故應急預案,配備了充足的應急設施設備,建立了健全的應急組織、有效的應急值班和演習演練制度,與協議單位、集團、場外應急組織建立了支援接口,定期開展演習演練,持續完善場內應急準備,不斷推進應急能力現代化。
文化建設 凝實核電生命線
核安全文化作為核事業固本培元、強身塑魂的要務,既是核安全水平的體現,又是貫穿核安全工作的一條重大主線。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從1991年至今,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經歷了安全文化普及階段、安全文化實踐成長階段、安全文化發展起伏階段、安全文化反思強化階段、安全文化稀釋階段、安全文化再強化階段六個階段。”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核安全觀提出的明確要求。據介紹,2016年以來,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的安全文化建設進入安全文化再強化階段,通過嚴格落實“兩個零容忍”要求,持續開展“遵守程序,反對違章”專項活動,采取發布違章紅黃線制度和防造假管理制度、舉辦安全文化研討會、編制安全文化政策聲明等有力舉措,減少人因失誤和違規操作。此外,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還設置安全文化監控指標,引導各部門主動報告自身偏差和問題,積極改進和反饋,實現低人因失誤。
“在這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深刻領會到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編制了安全文化政策聲明。”據介紹,安全文化政策聲明從“安全第一、誠信透明、遵守法律、獨立監督、培訓授權、經驗反饋、人因績效、文化落地”八個方面出發,指導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各部門和全體員工開展安全文化建設。
按照“領導層示范、骨干推進和滲透、全員參與”的思路,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積極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安全文化推進體系,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安全文化推進工作,上下聯動,全員參與。
“初為主將之整軍經武”“流程之下,是涓涓溫暖”“團戰,拿下保險理賠難題”“對弈平凡的,也算英雄”……
2022年8月,一次以“核安全領導力”為主題的系列課程,讓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培訓項目管理A班的學員們深刻體驗了一次思想之旅。培訓課程中,學員們組織了精彩紛呈的沙龍活動。在核安全領導力故事分享會上,大家敞開心扉,娓娓而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使得大家都沉浸在其中。
“這個課程是相關部門圍繞WANO核安全領導力五大特征,反復打磨一年時間,成功開發出的《大亞灣核安全領導力》系列精品課程,為參與培訓的學員們呈上一場豐盛的核安全文化大餐。”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為了保障安全文化落地,切實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建立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考核與激勵規定等各類管理制度,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2023年,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探索以大團隊構建大安全格局,將核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工作。在連續十多年開展安全文化全員震撼教育的基礎上,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創新性聯合生態環境部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開展震撼教育,共同設立“核安全文化推進工作室”,并邀請主要戰略合作伙伴參與。通過政企合力,持續培育、傳播核安全文化理念,體系化地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切實將核安全文化核心價值觀外化于形、內化于心,讓核電從業者用行動守護核安全,營造核電廠重視核安全、守護核安全、珍惜核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圍。
在日常安全生產和大修活動中,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還全面開展“一區兩隊一崗”活動,亮黨員身份,樹安全標桿,以黨建為抓手,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先鋒示范作用。通過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開展安全文化實踐活動,形成爭先創優良好氛圍。
為了保證核安全文化建設質量,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每年開展一次全員安全文化問卷調查,每一年半接受集團安監部門的評估,每四年接受WANO的評估。通過不同團隊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視角開展全面的安全文化評估,以識別探測安全文化弱項屬性,為管理改進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