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銘
擺在眼前的,是一份來自汕尾的2023年生態環境質量的年終“捷報”——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31,連續9年排名全省第一;AQI達標率為98.6%,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均優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5個國考斷面和4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保持100%。
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可控,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全部實現轄區內無害化焚燒處置,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
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持續保持“一類”級別。
……
亮眼的成績,得益于汕尾市委、市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全面統籌和大力支持,體現了該市生態系統真抓實干、砥礪奮進的精神。過去一年,汕尾市生態環境系統圍繞加快推進“綠美汕尾生態建設”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切實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助推汕尾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加快創建海陸豐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綜合施策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3年,汕尾市生態系統堅持精準科學治污,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勝。
圍繞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汕尾市強化工業源移動源、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大氣污染防治,對全市125家重點涉VOCs和NOx排放企業現場幫扶指導,推進涉VOCs企業進行低效VOCs治理設施升級改造。精準實施區域聯防聯控,落實“6個100%”措施,推進餐飲業油煙污染整治,啟動并做好污染天氣應對7次28天。加快推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氣網格化試點項目、重型柴油車OBD遠程在線監控系統項目、機動車尾氣遙感及黑煙車智能抓拍系統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天地人車”監管體系,為汕尾市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汕尾市聚焦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印發《東溪河流域汛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試點工作方案》《2023年東溪河水質達標鞏固工作成效考核方案》,組織簽訂《2023年度東溪水閘國考斷面水質達標鞏固行動任務目標責任書》,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督促指導各地加大攻堅力度。組織人員深入一線指導基層做好工程建設、水產養殖尾水管控、畜禽養殖巡查監管、閘站調度等工作。加快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基本完成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排查河流超2200公里,排查水庫湖泊291座。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深入開展“千噸萬人”水源地排查,組織開展汕尾市水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和評估(二期)工作,對汕尾市重點流域內各主要支流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進行摸底調查,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類名錄管理,加快推進縣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飲用水源保護水平。
在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汕尾市持續開展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加強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規范重點企業危險廢物申報、轉移計劃備案管理。全力推進機動車維修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置,截至目前,納入監管平臺的機動車維修企業共計1519家。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印發《汕尾市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和動態監管。
從嚴執法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守護“生態家底”,汕尾市更是具有“亮劍”精神和力度。2023年,汕尾市緊盯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嚴格按照整改方案時間節點,加強日常調度、督查督辦等工作,對海水養殖污染等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發出督辦函、提醒函,督促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截至目前,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涉汕尾市整改任務15項,已基本完成6項,達到整改時序進度9項;涉汕尾市交辦信訪案件共102件,已辦結99件,階段性辦結3件,辦結或階段性辦結率100%。
為進一步強化環境問題整治,汕尾市依托省生態環境量化監管系統、司法“兩平臺”組織開展“雙隨機”、日常執法監管工作,積極推動落實執法信息化,推進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工作,提升全市生態環境執法方式、服務水平,提高執法透明度。印發《汕尾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綠美生態”示范工程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綠美生態”示范工程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出動執法人員8400人次,檢查企業2387家次,立案60宗,下達處罰決定43宗,罰款金額378萬元,查封扣押4宗,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5宗。加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辦理力度,啟動6宗生態損害賠償案件,已成功索賠4宗,另外2宗在辦理流程中。
與此同時,汕尾市組織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持續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流域、重點企業等一系列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出動2088人次,檢查企業585家次,發現環境風險隱患問題85處,已督導完成整改76處,其余正跟進督促企業整改中;行政處罰企業12家,處罰款76.54萬元。
綠色轉型
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
深冬時節,行走在陸河山村,目之所及,一派蒼翠,令人心曠神怡。
如何讓生態財富成為經濟財富?
2023年11月,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平臺上,陸河縣7個鎮37個村林業碳普惠項目以成交價63.61元/噸競價成功,售出約11.51萬噸碳普惠減排量,帶來7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這是廣東省內首次以縣為單位組團參與,也是截至目前涉及村莊最多的一次林業碳普惠交易項目。
過去一年,汕尾市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強化準入引導,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依托“三線一單”應用平臺引導規劃制定、優化產業布局、科學項目選址。通過完善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保障機制,優化產業轉移項目環評管理,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綠色發展。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快環評手續辦理,為引進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讓客商“進得來,留得住”。完成3個項目薦引,分別是頤年堂汕尾藥膳生產基地項目、陸河沉香公園林下經濟綜合發展項目和海豐萬畝田園大豆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園生產建設項目,總投資額3.1億元。對17大類44小類建設項目、已開展規劃環評的汕尾高新區(紅草片區)、廣東海豐經濟開發區、海豐首飾產業環保集聚區3個園區內項目等實施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汕尾市生態系統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綠美汕尾生態建設” 和“明珠系列” 攻堅行動工作,融合推動“綠美+生態環境保護”,堅決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繪就高質量發展靚麗底色。(作者系《汕尾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