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蓓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大國,正在逐步實現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影響的擴大。在現如今的國際關系中,文化軟實力是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國家樹立良好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诖?如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樣也是人民群眾討論的熱門話題。如果從國家總體經濟建設工作的角度看,文化對外傳播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加強文化傳播,不僅能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還能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滲透力、親和力和吸引力,更好地展現中國文化魅力。
Soft Power,即“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大學全球戰略問題研究專家約瑟夫奈首先提出的概念,他始終強調軟實力是一種以吸引為主要手段而達到目的的能力,軟實力不同于威逼、利誘,能在無形之中吸引他人關注并達成自身目的。于國家而言這種“軟實力”來源于文化、政治價值、外交政策等。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有多種表現形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文明程度、人民素養、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等。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國家與國家之間既是相互依賴、合作共贏的關系,同時,也存在不同形式的競爭,這樣的國家關系讓國際環境愈發復雜。在此背景下,中國想要維持大國地位,并基于良性競爭不斷發展自身實力,就一定要致力于提高國家整體實力。首先,提高對資源的掌握度,同時大力發展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實現客觀意義上硬實力的提升,對外呈現強大的綜合國力;其次,加大對軟實力的建設力度,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作為一個重要切入點,以激活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前提,布置一系列戰略任務。
各類型文化之間存在差異,生活在不同文化模式中的認識主體有著實際活動范圍的局限以及個人視野的限制?;诖?想要進一步強化“他者”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中國就必須充分利用多樣的傳播媒介,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塑造自己獨具魅力的形象。對外傳播作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對外文化傳播的前提下,我國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被有效地傳遞,國際社會對我國的了解和認同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我國還能接觸更多其他國家的文化,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增進國際社會的互動與交流[1]。
一個國家的文化被廣泛認知與接受時,該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也會相應提升,而對外文化的傳播能幫助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樹立獨特形象,用獨有魅力和較強的軟實力站在國際舞臺上發聲。
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我國的影視、出版、藝術等多個領域都能獲得進一步發展,隨著國際文化市場的開拓,這些產業能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在更大的發展空間內實現自我提升,同時也能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當中國的文化在國際上塑造出積極、正面的“品牌”形象時,民眾會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們會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或認可,從而自然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于無形之中提升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國家之間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能夠推動國家實現進一步發展。
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使得對外文化傳播的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在此過程中,中國對外文化傳播正在積極展開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即便如此,“文化逆差”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文化輸出的內容還不夠豐富。之所以造成上述問題,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在文化傳播方面依然存在創新意識薄弱的問題。
中國的對外文化傳播,首先,必須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價值,以傳播為核心承擔起增強國家軟實力的責任,為幫助中國完成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的目標而不斷努力,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其次,在文化軟實力建設視域下,對外文化的創新可以通過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策略創新、目標創新和人才創新五個方面展開,為達成創新目標,就必須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將這些要素充分融于現代的社會實踐、社會生活之中。最后,還可以在國際關系中展現中華文化之美、弘揚優秀的道德思想,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愿景,也讓更多人看到中華文化的豐富程度、精妙程度,最終吸引更多的中國人參與文化對外傳播的事業,使更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文化產生興趣并認同中華文化的價值。
目前,對外文化傳播的價值已經逐漸獲得人們的認可,并且中華文化在一些國家廣受歡迎。但是即便如此,依舊存在文化傳播的局限性,如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過于單一化,因此,當代國際格局中的對外文化傳播的下一步發展應圍繞如何開辟新道路,提高對外文化傳播的效率,并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重點的改革與創新:
對外文化傳播必須重視對內容的選擇,以往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容方面類型少、數量少?;诖?有學者認為,對外傳播的內容必須對中華文化不同時期的文化進行充分對比,并兼顧經濟發達和經濟落后的地區的文化,重視思想、哲學層面的文化輸出[2]。
首先,要對中華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并擴大挖掘的范圍,包含歷史、藝術、文學、哲學、政治、飲食等多個方面,對文化內涵的深入研究,能看到更多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魅力,進而最大限度地豐富對外文化傳播的內容。例如:
1.傳統節日宣傳
借助舉辦慶典、開放式集體活動等形式展開對外傳播,吸引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民眾參與,讓所有人在親身感受中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
2.地域文化宣傳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特色各有不同,在進行對外文化宣傳時,可以把握住文化特色進行展示,如蘇杭的秀美、川渝的麻辣、陜西的古樸厚重等,突出各地特色。
3.本國特色藝術宣傳
推廣經典的藝術形式,如京劇、書法、國畫、文學等;舉辦海外演出、海外藝術展覽;開展多語種古典名著翻譯等,使更多的人看到中國文化藝術、感受藝術的價值。
4.體育文化交流
體育是全球共同關注的領域,加強體育文化的交流可以促進國際友誼與合作。如2022年北京舉辦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23年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等,伴隨這些國際賽事,中國可以開展民間體育交流,把握好時機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維護各國人民的友誼。
1.“走出去”
第一步,突出“走出去”的重要性,所謂“走出去”是指國家持鼓勵、支持的態度,致力于打造將文化產品、服務長效出口的機制,開辟出一條能實現自我發展的道路。國家應針對帶有民族藝術特色的文化產品,制定鼓勵對外文化貿易和服務出口的政策,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圖書出版、網絡游戲、民族音樂、民族舞蹈等多元化文化產品的服務與出口,從而成功把握當前階段國際網絡營銷的形勢[3]。與此同時,國家也應鼓勵文化企業打通國際市場,在國外嘗試興辦文化實體、成立文化產品營銷網點,如孔子學院的建立,就是“走出去”的最好表現,利用這一方式促成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文學作品的翻譯與傳播也是重中之重,目前,已經有很多經典文學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在海外出版,近年來更多蘊含中華文化獨特底蘊的新作在海外也得到了大力宣傳,吸引了更多的讀者。基于“走出去”思想的系列政策安排,能加大中國對外文化傳播工作力度。
2.“請進來”
“請進來”也是一種對外文化傳播的形式,近年來到華旅游和學習者的數量不斷增多,從而可以看出“請進來”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诖?未來國家基于文化軟實力的對外文化傳播應落實如下“請進來”方法:第一,主動為來華的外國媒體展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讓這部分人親身感受與體會中國文化的精妙之處,并在后期受中國文化熏陶進一步了解中國、熱愛中國。第二,對于來華的國際友人,可以主動邀請他們扮演對外介紹與敘述中國文化的角色,用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對外文化傳播。
此外,還需突出強調“企業”在國家對外文化傳播中的主體性作用,鼓勵企業使用市場手段對文化傳播進行進一步優化,及時對政策進行優化、創新。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進一步明確企業定位,企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目標,提高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只有明確“我是誰?”和“我要做什么?”問題的答案,企業才能利用好自身的經濟實力、市場優勢,投身于對外文化傳播的工作之中[4]。其次,加大在對外文化傳播中對品牌建設的力度,我國的企業也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吸引更多國際消費者的關注,通過合理化的宣傳營銷與推廣,借助企業文化、品牌文化,成功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最后,主動嘗試跨界合作,國家主導企業與傳統文化機構的跨界合作,從而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傳播主體。企業可以與文化機構、藝術團體等開展合作,形成傳播力量,開發個性化的文化產品與服務。
最后,在對外傳播的手段上,也要進行創新。當前階段,不同文化理念和價值理念的交互現象頻繁,這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傳播者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傳播能力,我國也需要向這一方向努力,從而提升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現階段的社交新媒體平臺,國內的微博、微信、抖音平臺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通過在這些平臺上發布內容,可以保證中國文化傳播范圍的擴大。與此同時,這些媒體軟件都擁有“互動”的功能,目標受眾在“看”的同時,也能自己去創作與傳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加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利用好現下流行的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利用好Tik Tok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的特點,注冊傳播不同類型文化的賬號,用“長+短+直”的新穎模式,吸引更多國際受眾的關注,同時,也保證中國文化用最直觀、生動的方式傳遞[5]。
最后,重視數字化的創新。所謂數字化創新,是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利用好數字化技術,豐富中國文化的傳播形式,為國際受眾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如故宮博物院開發數字化項目,“‘紋’以載道——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成功使用數字技術將故宮文物展覽進行遠距離的“搬運”,綜合三維可視化、人工智能、全景聲、VR、AR等數字技術,為觀眾呈現5.3米的裸眼3D數字文化,觀眾還可與龍紋、回紋傳統紋樣實時互動;還有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就利用了三維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了14個舞蹈節目,并用5G網絡實時傳輸到現場的巨型舞臺,將盛唐時期的繁榮昌盛景象進行完美再現。
綜上所述,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來源之一,目前探索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方法已經是我國的重要文化建設任務之一。國家應在明確對外文化傳播重要意義的前提下,從豐富內容、改變傳播核心思想、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創新對外傳播形式等方面出發,出臺系列政策,對外展示中國特有的文化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