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康
(福建省上杭縣臨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眼科,福建 龍巖 364200)
若機體淚液分泌量不足,亦或者是淚液蒸發速度過快時,即可將此種眼科疾病歸屬為干眼病[1],發病后患者眼部異物及干澀感明顯,若不能及時治療,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如產生炎癥細胞浸潤,引起眼表環境紊亂的情況,且隨著病情進展,還會逐漸損害角膜神經,以致于嚴重性影響眼部功能[2]。現階段,臨床對于干眼病的治療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臨床發現[3],作為一種非感染性免疫性炎癥疾病,予以該病癥患者免疫抑制劑藥物將達到良好的效果。環孢素屬于真菌代謝衍生物,作為臨床中常見的免疫抑制劑藥物,此藥將對細胞內信號傳導進行阻滯,使之抑制淋巴細胞浸潤程度,防范炎性因子不斷釋放。用于治療干眼病,將加速患者癥狀改善,且結合長期臨床用藥經驗來看,此藥還具有安全可靠的優勢。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對本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干眼患者接受常規滴眼液治療,與在此基礎上應用0.05%環孢素滴眼液后的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內容作出以下匯報。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診療的78例干眼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與研究組39例。試驗基于本次《赫爾辛基宣言》醫學研究倫理原則及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下開展,且研究對象均簽署同意書。患者基本信息情況。對照組中男20例(51.28%)、女19例(48.72%),年齡:18~66歲,平均(38.25±3.46)歲,均為雙眼發病;研究組中男24例(61.54%)、女15例(38.46%),年齡:21~62歲,平均(38.97±3.44)歲,均為雙眼發病。組間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確診干眼病診斷標準;病情為中重度。
排除標準:眼瞼閉合不全或眼球突出[4];對0.05%環孢素滴眼液藥物存在過敏反應;存在其他眼科疾病,如白內障等;試驗前3個月內發生眼外傷、眼炎癥史等;試驗前1年接受眼科手術;妊娠期、哺乳期;長期佩戴隱形眼鏡[5];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安、精神性疾病;長期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而影響試驗結果的判讀[6]。
對照組接受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滴眼液(規格:5mL/瓶)治療,每次在雙眼眼下穹窿處結膜囊內滴入1~2滴,每日4~6次。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0.05%環孢素滴眼液[規格:0.4mL:0.2mg(0.05%)/支],每次在雙眼眼下穹窿處結膜囊內滴入1滴,每日3次。
兩組患者共接受治療3周。
1.3.1 治療效果
不良癥狀及淚液分泌異常現象消失,得出(-)角膜熒光染色結果為顯效;不良癥狀及淚液分泌異常現象改善,得出(-)角膜熒光染色結果為有效;不良癥狀及淚液分泌異常現象無變化,甚至接種,得出(++)角膜熒光染色結果為有無效;前兩項評價標準機率之和,可對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進行反映。
1.3.2 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
治療前及治療后,對患者進行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檢測。(1)淚液分泌試驗:使用淚液專用測試濾紙,規格為5mm*35mm,將該濾紙一端反折5mm,在受檢者下瞼結膜囊中外1/3處放置已折疊好濾紙,并使未折疊一端保持正常下垂狀態,防范對角膜造成刺激,而后叮囑患者將眼睛輕輕閉上,5min后,對淚液濕潤濾紙程度進行測量,若所測量長度為10mm,則為正常;若所測量長度為<10mm,則為輕度;若所測量長度為<5mm,則為中度;若所測量長度為<2mm,則為重度。(2)淚膜破裂時間:使患者處于無風環境中,引導其眼部向上看,而后在其患眼下方結膜囊位置處滴入熒光素(濃度為0.5%),將多余的染料吸除干凈,指導患者完成多次眼珠轉動、眨眼動作后,將雙眼睜開,而后借助于裂隙燈枯藍光對角膜表面情況進行觀察,并做好對干燥斑首次出現時間記錄工作,并反復監測3次,檢測結果取最終平均值。若所檢測淚膜破裂時間為>10s,則認為正常;若所檢測淚膜破裂時間為5~10s,則認為輕度;若所檢測淚膜破裂時間為2~5s,則認為中度;若所檢測淚膜破裂時間為0~2s,則認為中度。(3)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使患者處于無風環境中,引導其眼部向上看,而后在其患眼下方結膜囊位置處蘸取少量熒光素進行滴入,1~2min時,觀察有無后黃綠著色在角膜上皮缺損位置。若染色點數為1點,則記錄為0分;若染色點數為2~10點,則記錄為1分;若染色點數為11~32點,則記錄為2分;若染色點數為33~100點,則記錄為3分;若染色點數為101~316點,則記錄為4分;若染色點數為>316點,則記錄為5分[7-8]。
研究數據均錄入至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檢驗應用t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44%,對照組為79.49%,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比較[n(%)]
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兩組對比治療前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比較
干眼病屬于臨床常見眼表疾病,該病癥影響下患者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眼部不適表現,且存在不同程度視功能障礙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9]。臨床研究發現[10],干眼病進展過程中炎性反應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予以有效抗炎治療,將加速病情康復。
干眼病抗炎治療目前已成為臨床共識,環孢素屬于一種強效的免疫抑制劑藥物,國外相關研究報道認為,應以濃度為0.05%~0.1%的環孢素滴眼液治療干眼病,使之改善淚液分泌,穩定淚膜,修復角膜神經,2020年我國正式批準0.05%環孢素滴眼液用于干眼病治療中,認為此藥治療由眼部免疫性炎癥引起的淚液形成減少干眼病有顯著價值[11]。0.05%環孢素滴眼液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優勢,現階段已廣泛應用于干眼病的治療中。該藥物是由親環素D結合而成的一種復合物,將通過對人結膜上皮細胞線粒體通透性轉化孔開放病理機制的有效抑制,來對正常細胞進行保護,并防范其凋亡。同時,此藥將對鈣調磷酸酶進行抑制,通過對T 細胞核因子激活的阻礙及對白細胞介素-2基因表達的阻止,來抑制炎癥因子不斷生成,使之有效抗炎,形成良好的角膜細胞密度,增加淚液量,改善干眼癥狀[12]。本次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44%,對照組則為79.49%,對比研究組明顯較高,P<0.05。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兩組對比治療前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指標改善程度對比對照組明顯較優,P<0.001。說明干眼病患者接受0.05%環孢素滴眼液治療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改善淚液分泌及眼表環境。0.05%環孢素滴眼液作為抗炎性藥物,可通過對T細胞激活及白細胞介素-2基因表達過程進行抑制,防范炎癥因子大量釋放,進而減輕結膜、角膜等位置處相關炎癥反應,防范結膜杯狀細胞不斷凋亡,改善結膜功能,進而促使淚液分泌,優化眼表環境,控制炎癥,改善臨床眼部不適癥狀[13]。此外臨床還發現[14],干眼病患者無論發生于哪一種病因,其所表現出的淚膜不穩定及淚液分泌減少現象均會加劇角膜神經異常活動及過敏化,且臨床癥狀越強烈,說明角膜神經損傷越嚴重。0.05%環孢素滴眼液藥物所產生的理想化抗炎功效利于恢復眼表微環境,使之提高角膜上下皮神經密度,減輕纖維神經彎曲程度,減少串珠結構及樹突細胞數量,防范角膜發生形態學改變及神經丟失,保障治療預后水平。陳迪等[15]在其文獻中對中重度干眼患者安全有效,進一步佐證了本次研究結果。由于本次試驗樣本有限、且未展開不同病情程度對比及遠期隨訪,導致此次試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望今后積極彌補。
綜上所述,干眼病治療采取0.05%環孢素滴眼液方案,療效理想,將改善淚液分泌,促使眼表環境達到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