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琪
(明溪縣中醫院,福建 三明 365200)
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其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根據病程的嚴重程度將患者的疾病分型,主要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1]。其中丘皰疹為主的表現是急性濕疹類型,炎癥明顯,主要表現為易滲出;既往臨床,多以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等外用,雖然在治療上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疾病獨特的屬性,導致患者的復發率高,且長期使用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較多,且患者在停藥后,極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由此常規西藥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2]。我國傳統醫學在皮膚疾病的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效果,萆薢滲濕湯治療慢性濕疹效果較佳,經過外用清洗,可減輕皮損程度[3-4]。三黃洗劑可用于外用于濕疹,具有良好的止癢效果。在聯合使用下,對于控制疾病的癥狀,減輕由于濕疹瘙癢所引起的對于睡眠的影響,效果理想。
納入標準[5]: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入組7 d內未使用外用治療;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細菌、真菌感染;②不可控糖尿病病史;③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將我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以慢性濕疹為診斷的患者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40例,常規治療為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病程0.5~7.0年,平均(4.71±0.77)年,年齡27.0~79.0歲,平均(41.72±2.65)歲。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以萆薢滲濕湯加減聯合三黃洗劑治療為研究組,男17例,女23例,病程0.5~7.5年,平均(4.82±0.85)年,年齡28.0~76.0歲,平均(40.75±2.6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以常規治療:依巴斯汀片(生產廠家:湖南九典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2113555,規格:10mg)10mg,qd;地氯雷他定片(生產廠家:湖南普利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088,規格:5mg)5mg,q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聯合三黃洗劑:萆薢滲濕湯基礎方:土茯苓30g、薏以仁30g、萆薢15g、通草5g、牡丹皮15g、滑石粉15g、黃柏10g、澤瀉15g、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蒼術15g,牛膝15g。同時聯合使用外用三黃洗劑加味:金銀花15g、苦參10g、黃柏10g、野菊花10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蒲公英15g、冰片1~2g、茵陳15g、藿香10g、艾葉15g,在患者不過敏皮膚沒破損的情況下,加薄荷6~10g外用濕敷或者浸泡,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兩組患者均接受2個月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濕疹評分、睡眠障礙評分,評價治療效果。濕疹評分主要包括了瘙癢、紅斑、丘疹、苔蘚化、面積,每項以四級評分法判定,0分代表完全沒有,3級代表嚴重,總分0~15分[6]。睡眠障礙分數由Peatsburg睡眠障礙指數(PSQI)評估得出的睡眠障礙分數,6個分數,總分為21分,分數越高說明睡眠障礙越嚴重,即睡眠狀況越糟糕。效果判定[7]:①臨床治愈:患者經治療后,丘皰疹、紅腫、皮膚瘙癢、脫屑等癥狀基本消失,皮損完全消退,化驗指標正常,濕疹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②顯效。病人經治療后癥狀明顯減輕,大部分皮損消退,化驗指標接近正常,濕疹評分較治療前下降為70%~90%;③有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好轉,皮損部分消退,濕疹評分較治療前下降30%~70%;④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無任何好轉或加重、皮損無明顯消退、療效指數<30%。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臨床治愈例數)/每組病例總數為100.00%。

治療后濕疹評分較前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前、后組內及治療后組內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濕疹評分比較
治療前,患者睡眠障礙評分,兩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睡眠障礙評分較治療前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前、后組內及治療后組內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睡眠障礙評分比較
在治療后的研究組總有效率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照 (n,%)
濕疹是一種臨床常見、由多種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內在因素及兩者綜合作用下)引起的瘙癢性皮膚炎癥反應性皮膚病。在外用藥物的選擇上,主要為糖皮質激素類。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將會產生有諸多的副作用,易并發感染[8]。因此,尋找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案,減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成為臨床上一種迫切需要[9]。我國傳統性醫學中,對于皮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本病是屬中醫學“浸淫瘡”“濕病瘡”等疾病類型,對于疾病發生風險因素的分析結果顯示,此病多是由于濕熱內瘟,由此引發肌膚失養、繼之產生脾虛血燥等病機的綜合性影響下所引起,故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則是以燥濕健脾、養血潤膚等為主[10]。因其病位多位于機體的表淺部位、病灶外露,臨床中并不以口服藥物治療,單一的使用外治藥物下,既可以達到直達病所,透達腠理。疏暢經脈,調和氣血,藥物的有效成分中,藥物可深入臟腑,達到內外合治[11-13]。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而原書未注明用量用法,本研究中,用法用量如下:萆薢15g、土茯苓30g、薏以仁30g、黃柏10g、澤瀉15g、牡丹皮15g、滑石粉15g、通草5g,酌情定量水煎內服。方中有萆薢祛風除濕,解瘡毒,利濕去濁,現代藥理認為,有抗菌、抗炎等功效;土茯苓清熱解毒,分利濕熱,除濕通絡,現代藥理表明,有抗炎、抗腫瘤等作用;薏苡仁利水滲濕,補脾滲濕,利水消腫,現代藥理表明,有鎮痛、解熱、抑制骨骼肌收縮功效;黃柏清熱利濕,解毒療瘡,現代藥理認為,有抗菌、抗炎、解熱等作用;澤瀉利水消腫,滲濕解熱,藥理學證實,有調節免疫功能;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現代藥理認為對有凝聚血小板、溶解酶抑制作用;滑石利水通泄,藥理證實,有吸附、收斂、保護創面愈合等作用;通草清熱滑竅,使濕熱隨小便而出。全方共奏涼血活血、祛風止癢、瀉火解毒、清熱除濕之功。三黃止洗劑為中醫藥組成中的經典方劑,其方藥組成含有黃柏、黃連、黃芩、白鮮皮、薄荷等共 10 味中藥,其中因有三味以“黃”為首字的中藥,故命名為三黃湯,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14-15]。聯合使用下,獲得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治后濕疹、睡眠障礙評分較治療前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后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
綜上所述,在慢性濕疹患者的治療中,以萆薢滲濕湯加減聯合三黃洗劑藥物使用,可減輕患者濕疹的相關癥狀,改善患者病程中對于睡眠的影響,獲得理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