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燦康,程壽康,吳建勛
(寧德市中醫院骨傷三科,福建 寧德 352100)
隨著交通事故頻發,踝關節骨折發生率不斷升高,約為全身骨折的5%左右,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中醫整復手法與夾板固定治療骨折效果較好,其通過糾正骨折移位,盡快恢復患者踝關節穩定性。但是多數患者仍然存在肢體腫脹與疼痛情況,因此縮短治療周期,加速骨折愈合,減少治療費用,成為踝關節骨折治療的重點[2]。研究顯示[3],中藥外敷可直接作用于損傷部位,針對踝關節骨折療效確切,且毒副作用小,操作簡便。我院骨科一直以中西醫并用為原則,通過自擬固筋膏外敷對踝關節骨折取得了良好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具體分析了自擬固筋膏中藥外敷聯合整復手法對踝關節骨折的應用效果。
將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1例踝關節骨折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1)。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 年齡為25~67歲,平均(41.57±4.26)歲;受傷原因(暴力傷/車禍傷/墜落傷/重物砸傷/):5/16/7/13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為23~70歲,平均(41.48±4.24)歲;受傷原因(暴力傷/車禍傷/墜落傷/重物砸傷/):7/14/5/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X線、CT及三維重建確診為單純踝關節骨折,且踝關節變形、關節脫位、骨折錯位明顯,有指征進行復位處理[4];②患者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③年齡18~70歲;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以及其它類型的踝部骨折;②依從性不佳,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合并肢體功能障礙者;④手術復位失敗者。
對照組:先采取整復手法復位,整復手法復位的具體方法為:復位前,先仔細觀察患者X線片,根據骨折深度的不同及類型的不同對癥復位。(1)旋前外旋型,患者采取仰臥位,治療者雙手握住患足,進行輕度牽引,隨后用力內旋、內翻足部,若患者合并下脛腓分離,需同時讓助手用雙掌擠壓踝關節兩側。(2)旋后外旋型,用力將足部內旋,隨后從跟骨的后側向前對足部進行推拉,讓助手將脛骨端下移之后向后推移,復位向后移位的距骨與后踝骨折塊。(3)旋前外展型,用力將踝關節輕度內旋并內翻,若患者合并脛腓分離,需同時讓助手用雙掌擠壓踝關節兩側。(4)旋后內收型,用力將踝關節輕度背屈及內旋并外翻。隨后進行石膏夾板固定治療,石膏選取普通石灰石膏,采用U型石膏,U型石膏底部至足底位置,上端到脛骨結節位置兩側,確保足背伸展90度,對內收型損傷患者,踝關節需要適當進行外翻,而外展型損傷患者,踝關節需要適當內翻。
觀察組:在進行整復手法復位(與對照組相同)之后,自擬固筋膏進行外敷,具體方法為:取土鱉蟲、白芷、制天南星、獨活各2g,乳香、沒藥、梔子、黃柏、血竭各4g,當歸、川穹、蒲公英、透骨草、伸筋草各8g,白芨、荊芥各10g,姜黃、陳皮各12g,蒼術15g,大黃20g,將中藥混合后應用40B萬粉碎機進行粉碎,過篩混合后干燥處理,并在中藥粉末中加入水1.25kg,甘油0.75kg,滑石粉4.5kg,飴糖3.0kg后攪拌均勻制成固筋膏,將膏藥放置在干凈的紗布面上,再在紗布上涂抹一層凡士林,將膏藥外敷在骨折部位之后再采取石膏板進行固定(與對照組相同)。每1天更換膏藥一次,治療5~7天。
所有患者待固定完畢之后,進行X線片檢查,觀察復位情況,必要時需進行2次整復與固定。治療結束后囑咐患者適當將患肢抬高,減輕浮腫,并囑咐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端的感覺、溫度和顏色,若患肢出現疼痛加重、腫脹、腳趾麻木或皮膚青紫的情況,需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并囑咐患者每月復診隨訪一次,45d之后依照復查情況拆除石膏板。
(1)術后45d應用美國矯形外科足踝協會踝-后足評分系統[5]對患者踝關節骨折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其中包括足部對線、踝-后足穩定性、后足活動、前后活動、異常步態、地面步行能力、最大步行距離、自主活動和支撐情況、以及疼痛情況9項內容進行,總分為100分,<50分為差,50~74分為可,75~89分為良,90~100分為優。優良率=(優人數+良人數)/總人數×100%。
(2)炎癥因子:治療前與治療1周后,檢測患者血清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表達水平。通過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WBC計數(正常值(4.0~10.0)×109/L),通過干式熒光免疫分析儀與配套試劑檢測CRP(正常值5~10 mg/L)。
(3)疼痛情況與腫脹情況:對患者治療前與治療45d后應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價患者疼痛情況,分數越低,疼痛程度越低[6]。治療前與治療45d后分別應用皮尺測量患者踝關節中點處周徑,并計算患側腫脹值。患側腫脹值=患側周徑-健側周徑[7]。測量過程中注意讓患者保持踝關節放松,且在伸直后進行測量。

觀察組優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78.05%(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后,兩組患者WBC、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患肢腫脹值、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患肢疼痛情況與腫脹情況對比
按照骨折穩定性不同,可將踝關節骨折分為不穩定型及穩定型兩種[8]。當前臨床上對于踝關節穩定性骨折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療,骨折復位是踝關節骨折保守治療的關鍵所在,依靠外固定預防再次異位和維持復位[9]。中藥外敷作為在固定治療基礎上骨折常用的重要外治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操作簡便等優點,可彌補單純骨折復位治療患者肢體腫脹、疼痛等情況[10]。因此,我院應用自制固筋膏對踝關節骨折患者整復手法和固定基礎上進行治療,主要功效為接骨續筋、消腫鎮痛、活血散瘀,希望能夠為臨床提供參考意見。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優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78.05%(P<0.05)。提示,采取自擬固筋膏中藥外敷聯合整復手法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臨床療效。這主要是因為,本研究所用的固筋膏組方中以大黃、蒼術為君藥,大黃可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止血;蒼術可祛風散寒。以白芨、荊芥、姜黃、陳皮為臣,白芨可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荊芥可解表散風、透疹消瘡,姜黃可清熱祛濕,散風止癢;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以當歸、川穹、蒲公英、透骨草、伸筋草為輔,當歸可補血活血;川穹活血祛瘀、祛風止痛;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透骨草可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伸筋草可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并加入獨活、乳香、沒藥、梔子、黃柏、血竭等中藥,獨活可通痹止痛;乳香可活血止痛、通經、外用消腫生肌;沒藥可消腫生肌、理氣止疼、活血祛瘀;梔子可瀉火、涼血、利濕;黃柏可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血竭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收斂。諸藥合用起到消腫鎮痛、活血散瘀、接骨續筋之效[11]。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WBC、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采取固筋膏中藥外敷聯合整復手法治療可改善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療效顯著。白細胞是人體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細胞,具有免疫功能,是機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WBC升高時,多提示著體內可能存在著感染,以細菌感染為主。CRP是在血漿之中產生的一種急性蛋白,能夠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激活補體,清除外部潤琴的微生物和病原菌,修復凋亡、損傷的細胞組織,對免疫過程產生保護作用[12]。而觀察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自擬固經膏中含有的多項中藥成分具有消炎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3],川穹最重要的功效之一就是抗菌作用,其中含有多種藥用成分,不僅能夠消滅人體內敏感菌和致病菌,應用后可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還有藥理學研究發現[14],乳香的提取物乳腺算可降低巨噬細胞炎癥模型誘導所產生的促炎因子含量。另外,沒藥的揮發油實驗之中具有較高的細胞抗炎效果,能夠促進軟骨細胞活性增殖。天南星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良好抗炎效果,可抑制IB對NF-Bp65調控作用,間接對炎癥因子的合成產生影響[15]。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患肢腫脹值、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提示采取固筋膏中藥外敷聯合整復手法可降低患者遠期肢體腫脹與疼痛程度。這主要是因為,固筋膏中多個主要成分均具有止痛消腫效果,例如川穹、透骨草、獨活、乳香以及沒藥等。同時早期提升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效果后,能夠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促進血液流通,進一步減輕患者遠期患肢腫脹程度與疼痛感,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但由于本研究數據樣本量過少研究可能存在局限,因此還需在后續研究中持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自擬固筋膏中藥外敷聯合整復手法可提升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效果,減輕臨床癥狀,降低炎癥水平,降低患者遠期肢體疼痛程度與腫脹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