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堅
(德化縣美湖鎮衛生院,福建 泉州 362500)
白蛋白尿(White Protein Urine,WPH)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標志之一,可由多種因素導致,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1]。WPH的發生與多種機制有關,包括腎臟對不同程度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的反應性升高、腎小管對尿素的重吸收增加、腎小管分泌白蛋白增多等[2-3]。WPH的出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4]。在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中,抗白蛋白尿藥物治療已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缺乏相關證據[5]。研究證實[6],纈沙坦和馬尼地平均可改善 WPH,但二者聯合應用對 WPH的影響尚不明確。本文旨在探究纈沙坦聯合馬尼地平對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 WPH的影響。
選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門診收治的80例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數表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35~62歲,平均(49.67±5.39)歲。病程時間5~12個月,平均病程(5.28±1.49)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3~61歲,平均(48.89±4.63)歲。病程時間6~10個月,平均病程(5.17±1.33)個月。將其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7]:①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且為 CKD 3期或4期;②經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每日尿白蛋白排泄率)測定,<60 mg/d為陰性,≥60 mg/d為陽性;③經過至少3個月的降壓治療后血壓仍>140/90 mmHg或收縮壓≥90 mm Hg;④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50 mg/d。排除標準[8]:①已使用 ACEI或 ARB類藥物治療;②正在進行其他抗高血壓藥物治療;③既往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④正在進行其他類型的血液透析;⑤合并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其他疾病,如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
對治療的80例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進行飲食和對癥治療等方法,指導患者日常生活中應選擇低鹽、高質量低蛋白飲食、降磷、補鈣的食物。并叮囑有糖尿病的患者應還按時服用糖藥物或者胰島素。對照組給予纈沙坦膠囊(規格:每粒80mg,批號:210106、211224,廠家:華潤賽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口服,每次 80mg,每日1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馬尼地平片(規格:每片5mg,批號:201119、211006,廠家:許昌恒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初始用量每次 5mg,每日1次;根據患者病情按醫囑可適當增加藥量,最大藥量不能超過15mg,每日。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觀察治療效果。
1.3.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頭暈等癥狀消失,血壓達標在正常范圍內,或舒張壓降低≥20mmHg,Scr 降低在31~50μmol·L-1,24h尿蛋白定量降低51~80mg;有效:治療后患者頭暈等癥狀好轉,收縮壓降低≥30mmHg,或舒張壓降低10~30mmHg,未達理想范圍,Scr降低在10~30μmol·L-1,24h尿蛋白定量降低20~50mg;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未有明顯改善,血壓下降未達上述標準甚至增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9]。
1.3.2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采用血壓儀和腎功能檢測對兩組患者治療三個月后的血壓、24 h 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GFR)以及血鉀水平。正常血壓值: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值為0~80mg/24h;血清肌酐成年男性:53~106 μmol/L;成年女性:44~97 μmol/L;腎小球濾過率90~120 mL/(min·1.73m2);人體內的血清鉀濃度正常范圍為3.5~5.5mmol/L。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116.30±9.40﹚mm Hg、舒張壓﹙72.60±10.20﹚mm Hg、24 h 尿蛋白﹙1.80±0.36﹚g、血清肌酐﹙129.90±20.30﹚ μmol/L、腎小球濾過率﹙60.10±6.60﹚mL/min、血鉀﹙4.10±0.10﹚mmol/L各項指標數據低于對照組﹙130.20±15.10﹚mm Hg、﹙84.30±11.80﹚mm Hg、﹙2.90±0.67﹚g、﹙148.70±23.40﹚ μmol/L、﹙65.50±7.30﹚mL/min、﹙4.30±0.40﹚mmol/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蛋白尿及腎功能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82.50%對照組總有效率6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病的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壓與慢性腎病共同作用可導致腎功能下降,最終導致終末期腎病(ESRD)[10]。因此,積極的防治腎臟損害和高血壓具有重要意義。在高血壓患者中,隨著病程的延長,白蛋白尿會逐漸增多。在早期,白蛋白尿水平較低,患者無臨床癥狀;隨著病程進展,白蛋白尿水平逐漸增加,此時腎功能下降,患者常有乏力、下肢浮腫、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癥狀;最后發展至終末期腎病目前已有證據表明[11],ACEI和β受體阻滯劑可通過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的活性、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來減少白蛋白尿。因此,ACEI和β受體阻滯劑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高血壓和慢性腎病。
纈沙坦是一種選擇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劑。它能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降低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纈沙坦能抑制血管緊張素 II生成,進而擴張腎小球,降低腎小球濾過率(eGFR)。因此,纈沙坦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從而減少蛋白尿[12]。纈沙坦的藥理作用機制:第一,它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而發揮降壓作用;第二,它抑制腎臟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第三,它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上的鈉-鈣拮抗蛋白(NTCP),從而促進鈉-鈣離子內流而使血容量下降;最后,它可減少蛋白尿。纈沙坦與其他 ARB相比,在抗高血壓、抗纖維化、改善腎功能等方面有其獨特作用。
馬尼地平是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主要通過抑制鈣通道,減少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從而使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降低,增加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敏感性,從而使血管收縮而發揮降壓作用[13]。此外,馬尼地平還可抑制內皮細胞分泌前列腺素E2 (PGE2)及內皮素(ET),使血管張力降低而發揮降壓作用。馬尼地平具有多種降壓機制,包括直接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擴張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促進腎小管對水、電解質的重吸收、降低醛固酮水平及醛固酮活性以及擴張冠脈和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等[14]。近年來,國內學者對馬尼地平的降壓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馬尼地平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其降壓作用不受血鉀水平影響。在治療劑量時,馬尼地平對血管緊張素 II受體具有較強的阻斷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馬尼地平和纈沙坦這兩種藥物常聯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血壓控制方面,纈沙坦聯合馬尼地平比纈沙坦單藥治療組更有效,可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通過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而降低血壓。在尿白蛋白方面,與單用纈沙坦相比,聯合用藥組患者的24h尿蛋白和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聯合纈沙坦與馬尼地平治療可減少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白蛋白的排泄率,改善患者腎功能,對腎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相比于纈沙坦的單藥治療而言,纈沙坦聯合馬尼地平治療協同作用,可形成良好的降壓機制,不僅能控制患者血壓,還能降低蛋白尿,進一步改善患者腎功能。與對照組相比,聯合用藥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鉀水平降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2.5%)高于單用纈沙坦對照組(62.50%)表明纈沙坦聯合馬尼地平的抗白蛋白尿作用優于單用纈沙坦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馬尼地平和纈沙坦聯用作為一種治療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的新方法。在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中應用馬尼地平和纈沙坦聯用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降低血壓,同時還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水平,減少尿白蛋白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