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珍
(永安市立醫院,福建 三明 366000)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領域常見的病癥之一,給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重大影響。傳統刮宮治療后患者仍需服用藥物治療,然而,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一直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1-2]。近年來,藥護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干預措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藥護管理通過規范化的藥物治療和全面的護理干預,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療管理期間規范性服藥及治療預后情況。目前對于藥護管理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中的研究還相對不足。藥護管理的干預措施可以通過教育指導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提高患者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3]。合理的藥物使用和規范的藥物管理可以減少患者的癥狀和不良反應,提高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4]。為促進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預后進展,因此,本研究提出應用藥護管理模式干預患者規范性服藥,選擇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藥護管理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影響。
本研究選擇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永安市立醫院診療收治的6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組,將不同用藥管理方式患者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30例患者服藥期間采用常規用藥管理,觀察組30例患者服藥期間基于常規用藥應用藥護管理干預。收集兩組患者一般信息,其中對照組入組患者年齡30~59歲,平均年齡為(41.36±6.59)歲,平均BMI為(22.29±3.68)kg/m2,含貧血患者5例,經期延長患者20例,經期月經量增多患者9例;觀察組入組患者年齡32~57歲,平均年齡為(42.46±5.95)歲,平均BMI為(22.79±4.03)kg/m2,含貧血患者4例,經期延長患者18例,經期月經量增多患者10例。兩組患者年齡、BMI指數等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學委員會審閱同意,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服藥管理,根據患者醫囑用藥方案派發藥物,告知患者服藥藥物種類、給藥方式、服藥頻次等,健康宣教服藥管理必要性,提醒患者藥物服用不良反應及處置建議,定期復診,隨訪管理3個月,補充藥物及時調整用藥。
觀察組患者基于常規服藥內容采取藥護管理干預,患者臨床常給予口服避孕藥、非甾體消炎類等藥物。在入院治療期間及出院前規范化指導藥物使用,強調規范性服藥效果,確保患者正確服用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時間,錄入服藥清單。建立門診隨訪管理體系,隨訪管理3個月,每2周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包括詢問患者的癥狀改善、服藥狀況、月經的規律性、出血量等,門診復查,評估治療效果,口服避孕藥等長期使用的藥物,強調定期復查,補充藥物。提供心理支持,強化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并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服務。
(1)對兩組異常子宮出血研究患者通過Morisky服藥依從性調查問卷(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收集管理3個月前后患者的依從性水平,量表涉及8個條目內容,評分標準為:①<6分提示患者依從性差;②6~7分提示服藥依從性中等;③8分提示服藥依從性高。量表分值總計為8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用藥依從性質量越好。(2)治療管理期間,責任護士收集記錄患者醫囑服藥內容清單,隨訪收集患者治療管理3個月內缺服、漏服、服藥方式錯誤、服藥時間錯誤、服藥劑量錯誤、重復用藥等不規則服藥率情況。(3)科室責任護士依據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評分內容及標準,收發調查問卷,由本院產科護士發放問卷并收集記錄兩組產婦干預3個月前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評分結果。HAMA量表涉及14個條目內容,評分標準為:①<6分提示正常;②7~14分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焦慮;③14~20分提示患者有焦慮現象;④21~28分表明患者有明顯焦慮傾向;⑤>29分表明患者有嚴重焦慮癥。HAMD量表涉及24個條目內容,評分標準為:①<7分提示正常;②7~17分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抑郁癥;③17~24分表明患者明確抑郁癥表現;④>24分表明患者有嚴重抑郁癥。(4)采用生活質量核心30問卷調查(EORTC QLQ-C30)對兩組患者隨訪管理3個月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分,量表包含30個條目,涉及功能維度、癥狀維度及生活質量維內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生活質量越好。

對兩組模式管理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術后的服藥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入組管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MMAS用藥依從性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隨訪管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均有改善(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t=4.142,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管理期間出現缺服、漏服、服藥方式錯誤、服藥時間錯誤、服藥劑量錯誤、重復用藥等不規則服藥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不規則服藥率(40.00%),χ2=5.45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患者隨訪期間用藥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患者隨訪用藥規范性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管理前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管理后兩組患者HAMA與HAMD評分均得到改善(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分別優于對照組(t=5.978與3.882,P<0.05);治療管理兩組EORTC QLQ-C30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管理后兩組患者評分均得到提高(P<0.05),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t=9.74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4。

表3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HAMA、HAMD評分結果比較

表4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EORTC QLQ-C30量表評分比較分)
異常子宮出血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不適、心理壓力和社交困擾等問題。同時不良的情緒反應也使其生活質量下降,造成服藥治療配合度低,影響患者預后進程[5]。藥護管理通過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指導、藥物管理等方面的干預,旨在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痛苦、負擔,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本研究治療管理期間藥護管理組患者出現缺服、漏服、服藥內容錯誤、重復用藥等不規則服藥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提示藥護管理的干預能夠促使患者更加準確地按時服藥,避免漏服、錯服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深入研究藥護管理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中的影響,有助于揭示藥護管理干預對于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機制,同時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藥護管理基于患者治療需求,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認知及行為水平,而隨訪管理期間的支持、引導過程,患者自我依從性得到極大改善,本研究觀察組服藥依從性及治療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既往研究也表明,正確的引導、督促患者參與治療全過程,能夠持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進而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利于增強診療效果,提升生活質量[6]。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常常伴隨著身體不適、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7]。本研究藥護管理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指導等干預措施,極大改善了患者治療期間的焦慮、抑郁表現。盡管本研究結果顯示藥護管理在提高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小樣本研究設計,可能存在樣本選擇偏倚的影響。后續仍需進一步的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同時本研究的觀察時間較短,對于長期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長期隨訪觀察。
綜上所述,藥護管理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可以促進患者服藥依從性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潛力。藥護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干預策略,可以為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藥物管理和全面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提升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