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進風
文學創作,文筆有實有虛。寫實,能觸發聯想,實中生虛,行文便不會機械單調;寫虛,有依托憑借,虛中有實,文篇才會云蒸霞蔚。
《尋春》一文,所見所聞為實,“春是什么”為虛。冰雪消融、大地綠回、鳥兒歌唱、花兒綻放,為實;春是季節、是心境、是畫筆、是情歌,為虛。屋頂、田間、鄉野角落、河堤等描述,為實;心靈尋春、春色言語、春聲如孩童等遐思,為虛。文章內容虛實相間,互為映襯,既寫出了春的燦爛多姿、生機勃勃,又表達出小作者愛春、贊春的美好心境。“春,就藏在人們的心底,一直都在。”結尾亦虛亦實,引人深思,給人啟迪。也許,這才是尋春的更高境地。
《照在生命里的光》寫“我”學書法、爺爺引導“我”學書法、“我”寫春聯,為實;描述學書法之難、爺爺的溫暖慈祥、爺爺的身影和言行、蕩漾在“我”生命中的暖意,為虛。這樣看來,“照在生命里的光”,生命為實,光為虛——也可說是實,畢竟爺爺溫暖的關愛是那么真切。或許,這亦真亦幻的感覺,才是照在“我”生命里的光。
《邂逅美好》寫雨中景,雨為實,雨中的老奶奶、冷漠的路人、背著老奶奶的年輕人,也是實。寫雨大,像潑,像倒,水簾連天地,雨聲如千軍萬馬奔騰,有虛有實。“我”對雨的態度,從討厭到好起來,既寫實也寫虛,恰如小作者文尾所寫:“心情低落時,晴也是雨;心情高漲時,雨也是晴。”是晴是雨,是實是虛,關鍵看小作者如何表達心境。
虛實交織,是行文的需要。但同學們也要深悉:實是基礎,虛是拓展;實是形象,虛是抽象;實是客觀存在,虛是主觀意愿。虛實結合,把美好的情思與真切的生活相融相合,既可開闊審美空間,又能充實審美情趣。